美文网首页古代文化东方文库
第38课 难以突破的古代中国

第38课 难以突破的古代中国

作者: WindyLiu | 来源:发表于2018-01-25 21:41 被阅读50次

宋朝虽然军事较弱,但是它的经济较强。而宋朝是一个有可能走上资本主义的王朝。

宋朝从越南引进了稻米,亩产达到750-900斤,这就直接导致了人口暴增,有了约3500万人口。而到了北宋末年,包括宋朝,西夏,辽国,大理,有了1亿4000万到1亿5000万的人口。

清明河上图说明宋朝经济繁荣,商铺众多,打破了过去唐朝的里仿制度,不再需要宵禁,有了夜店,商品经济开始大繁荣起来,而这直接造成铜制币不够流通,从而催生了纸币。

宋朝的经济发展,让其与中国经济制度本身产生了矛盾。

一方面因为古代交通通讯技术落后,各地的商贸行为无法直接控制和管理,无法查验个人资产,即使想要收税也不知道该收多少。那个时候的经济制度还是鼓励小型资工农,让大家自给自足,政府通过极低的税率扁平化地统一向全国征收。而政府提倡的自给自足的经济形式造成家庭收入低,遇事也无法直接找官府审判,只能靠乡里乡绅的沟通,这造成民间经济需要用到的民法长期无进展,而政府也只是在道德上提倡自我约束,这种儒家道德思想,虽然能够维持国家的完整统一性,但损失的却是行政上的真实和效率。

宋朝最大的问题是财政压力太大,很多地方都要花钱,人口多,需要更多的官员管理,战争多,军事也要花钱。那时候管制复杂,被拆分成官职和差职,有了官没有差职也没有实权,所以宋朝虽然官员多,但是不一定管事,所以行政效率很低。因为宋朝理念是士大夫与皇帝共治天下,所以宋朝官员的待遇是很好的。

各个地方都需要用钱,而钱又不够,这就造成了通货紧缩。没有钱,那就只能发展工商业,这是国家的需要,甚至在宋朝,农业税和商业税可以三七开,这在过去完全依靠农业税支撑国家财政的朝代不一样,可以说,传统农业基础的经济体制跟不上时代潮流了,这种旧的经济体制根本无法帮政府解决财政问题。

为了解决这些问题,北宋做了一次大胆的改革尝试,也就是王安石变法。变法的逻辑近乎资本主义,主旨是不加赋而国运足,希望通过官僚资本刺激整个商品流通,让商品经济总量扩大,从而使得国库总收入增加。这其实和欧洲的资本主义类似,都是通过扩大经济总量来增加财富收入。

但是王安石变法失败了。因为它超前了那个时代太多了,在改革之前有个先决的条件没有改变,就是北宋没有数字上管理国家的能力,这会让信息沟通不畅,中央内部信息无法共享,而下级政策执行通道也不透明,所以容易出现腐败问题。比如,国家允许百姓向官僚资本贷款创业发展经济,但是没有有效的监管,官员就会利用贷款权利,横征暴敛,加重贷款利息,盘剥百姓。这种官办并没有起到预期的效果,反而加剧了经济的负担。

王安石变法失败之后,古代政府竟然也不知道失败的原因究竟在哪里,这直接导致明清对现代经济改革毫无兴趣。

宋朝是中国历史上第二次南北朝时期,宋朝是南朝,而北方是北朝,包括辽,金,还有后来的蒙古和元朝。

有人认为那些少数民族并非汉人,而中国自宋朝被灭之后再无中国,这种想法其实并不正确。因为中国的核心是文化传承,而不是民族传承。

那些外族建立的王朝,其实尊崇的也都是华夏文明,他们是非常认可中国自古以来积累的文化,并且有强烈意愿把自己变成华夏,成为中国文化的传承。蒙古就在建立元朝之后从一个国家变成了中国的一个朝代,大元帝国,这是南北朝的改朝换代,而不是一种侵略殖民。而在忽必烈建立元朝之时,其实各地抵抗较少,代价反而是一些蒙古人的反叛,他们认为忽必烈不是他们想要的首领,他们不希望自己的国家成为中国的一个朝代,所以那时候元朝和西北蒙古人倒是打了很多仗。

元朝遇到的问题,根本来说是天灾导致的一系列问题。有学者认为,肆虐欧洲的黑死病就发源于元朝,而大元帝国也在此期间经历了很多次重大疫情,这使得1340-1359年间,人口急剧锐减,没人种地,商务停顿,饥荒严重,而这时候纸币还超发,这就造成了经济上的通货膨胀,人们对于国家政府也失去信心。

元朝还有一个问题是,不重视文教。而科举也是在元朝建立了几十年之后才继续进行的,儒家思想没有被继续巩固,这使得维持中国大统的各种自发力量变得弱势。

但是,元朝也有做得好的一面,比如它积极推行外贸主义政策,鼓励商业贸易,并且与西方进行贸易往来,有利于接触西方文明。

但是这种外贸主义并没有得到传承,明清依然以小农经济为主,自给自足,采用扁平化的经济管理方式。而清朝则禁锢更多,因为清朝统治者是满人而不是汉人,非常担心华夷之辨,相比于明朝,在思想上就有更多的禁锢,从而更容易传统守旧,不利于国家的开放自由。

相关文章

网友评论

    本文标题:第38课 难以突破的古代中国

    本文链接:https://www.haomeiwen.com/subject/nndbaxtx.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