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杀于汨罗江的屈原,是《诗经》之后,诗歌文学的一个重要的里程碑,楚辞的代表性人物。同时,他忠心为国,不流于俗世的风骨,也是中华两千多年士人风骨的追求。
一、天生奇才,煌煌贵胄
“帝高阳之苗裔兮,朕皇考曰伯庸”
屈原是楚国贵族,与楚国王室有亲戚关系。
往上追溯,他是五帝之一高阳氏的后裔,高阳氏名叫颛顼,是黄帝轩辕氏的孙子。所以在讲究血统神圣性的春秋战国时期,屈原的血统是绝对的贵族。
同时,屈原是楚武王熊通的儿子屈瑕的后代,是楚王宗室,当时的楚怀王很是信任他,史记中记载他“为楚怀王左徒。博闻强志,明于治乱,娴于辞令。入则与王图议国事,以出号令;出则接遇宾客,应对诸侯。王甚任之。”
初期的时候,屈原做的事情,基本上就是楚国丞相之权责,组织楚国的变法改革。
二、政治斗争,流言可畏
可惜,政治是一场肮脏的游戏。参与政治的人,是一群肮脏的人。
政治游戏自有其血淋淋的法则。
在政治这个吃人的怪兽嘴中,心怀理想和坚持的人,总是最先牺牲的祭品。
屈原既然肩负怀王信任,手握国政大权,自然免不了遭人嫉恨。
首先盯上屈原的,是上官大夫。怀王命屈原起草法令,上官大夫想要抢夺屈原的成果,未遂。所以就像怀王进谗言,说屈原把法令的功劳据为己有,怀王因此而疏远屈原。
屈原因此心中愁思不绝,做了名传千古的《离骚》。
上称帝喾,下道齐桓,中述汤、武,以刺世事。明道德之广崇,治乱之条贯,靡不毕见。其文约,其辞微,其志洁,其行廉。其称文小而其指极大,举类迩而见义远。其志洁,故其称物芳;其行廉,故死而不容。自疏濯淖污泥之中,蝉蜕于浊秽,以浮游尘埃之外,不获世之滋垢,皭然泥而不滓者也。推此志也,虽与日月争光可也。
司马迁老先生,对于《离骚》的推崇,可以说是极尽美辞了,也许,这是心怀理想的文人之间的惺惺相惜吧。
也就无怪于鲁迅先生评价《史记》的时候,用了一句“无韵之离骚”了。
三、众生皆醉卧独醒的离世
后来,怀王入秦,屈原谏阻而子兰劝怀王入秦,结果楚怀王入秦之后客死秦国。
楚国顷襄王继位之后,以子兰为令尹,楚国人可都惦记着子兰劝怀王入秦的过错,屈原因此而被再次流放。
可惜,屈原终究没有等来君王的赦免。
在汨罗江边,屈原在和江边的渔夫进行了一番谈话之后,表示“宁赴常流而葬乎江鱼腹中耳。又安能以皓皓之白,而蒙世之温蠖乎?”
最终,屈原投江而死。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