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八九十年代,如果谁有豆腐块的文章见诸报端,是一种莫大的荣耀。
曾经有一农场职工,在某方周末,发表一篇文章《妈妈姑娘》,说的是一个姑娘充当起妈妈抚育弃婴的事,立即借调县文联,转干部编制。
他经常来我邻居那里谈论文学,故而得知。我们那时跟着父亲住在区公所(那时称区公所),邻居是区文化站站长,以区的名义成立一个文学社,经常聚集一群文艺青年,来自不同的工作单位。
我认识的另一位,是同学的哥哥,在税务所上班,几篇小文见报后,调到县税务局,后升科长。
会写文章,竟为加官晋爵增加筹码。
会写文章,令人刮目相看,好像头上有光环。那时候,谈起诗与诗人,众人眼神都有光的。
颇有唐宋之风。
因此,觉得写作好神圣,好高大上,充满一种敬畏之情。被称文艺青年,是很高的赞誉。
文学,是多少人藏在心底的梦。根本上,文学与梦是一样的东西。都是抽离现实的一种美的存在!
直到今天,强大的网络,自媒体的兴起,妇孺皆可成“作家”。写作并不那么神圣了,写作更多的是变成一种工匠操作。是一种挣钱工具谋生技能。
像作家路遥那样为写作而呕心沥血,耗尽生命最后一滴油那样,怕是少之又少了。
何必那么高端呢?就承认为私利写作又如何?而你的技能远比不上一制衣厂女工,每完成一件短T恤会带来八毛钱的收益,在你的写作技能未能变现之前,你的工作是卑微而廉价的,骨子里的热爱不值一文。
再者,写作技术与缝衣技术一样,不需要读过多少年书,与学历无关,它就是熟能生巧的技术活,是许多技术活中的一种,不要承载那么多沉重的思考,那是上帝选为发言人的跨越时空的少数几个人而已。
所以,要做的是,尽快把活儿学熟。放轻松,不要端着,事实上,没那么高端。
认为高端的那个时代已过去了。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