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的家乡,是一个四周环山,一侧绕水的美丽小城。小城偏僻,春也珊珊来迟。
惊蛰之前,东风的号角呼啸着,一场雪连着一场雨,小城便从冬眠中渐渐苏醒过来。远山泛起淡淡的绿意,柳枝笼起一抹似有还无青烟。早春的玉兰花 迎春花 杏花次第开放,弯弯的清漳河冰消雪融,自北向南欢快的流淌,招呼沿途农家的鸭棚 鹅棚,一群鹅 鸭甩着它们笨重的身躯,争先恐后跳入水中,嬉戏着,追逐着。
一副春的画卷在小城展开,春天来了,春天已到小城了。
小城的春天是温柔的。春风轻轻地抚慰着从冬眠中苏醒的万物,草从鹅黄渐渐变成嫩绿,花从含苞待放到缤纷烂漫,路边的柳枝也轻盈地摆动起来。年轻妈妈们带着她们的孩子在公园里散步,用宠溺的语气给他们讲着每一种花的名子,让他们跟花合影。教他们在鹅卵石的小路上放风筝。老人们则在健身器材上活动着,彼此友好地恭维着,幸福地谦让着。
小城的春天也是粗犷的。风从遥远的北方过来,越过辽阔的冀中平原,再穿过山的缝隙里来到小城,苍劲的风力丝毫没有减弱,它叫嚣着,拍打着每家每户的窗子,并把沙尘吹到他们的阳台 卧室 厨房,使他们不得不在百忙一次次打扫他们的家。
小城的春天又是促狭的。几个风和日丽的晴天后,爱美的女人们,刚穿上薄薄的春衫和性感纱裙,这使促狭的精灵,便在一个早晨或黄昏,猝不及防的降温,把刺骨的风吹进女人低低领口,和薄薄的纱裙,使她们常常被冻得瑟瑟发抖,还要被不解风情的男人嘲讽“要风度不要温度”。也为此她们母亲和婆婆会不断唠叨要“春捂秋冻”。
小城的春天更是闻名的。当县城西侧中皇山上绿意铺满时,便迎来了华夏始祖的庙会,各地的人们便纷纷向小城涌来,他们沿着鲜花盛开小径,拾阶而上,一边欣赏着小城美景,一边感慨小城古老的文明,最终在庄严肃穆的神像前虔诚地叩拜,向娲皇圣母祈福求祥,希望每一个勤劳的春天后,能有一个丰硕的收获。
小城的春天是美丽的,小城的人们却是倔强的。为了改变身处大山深处的不便,为了把大山深处的春天展示给外面,也为了把山外文明引进来,后池村的人们用原始的文明,——肩挑,手搬的办法,本着不等 不靠 不要,自力更生,艰苦奋斗精神,开辟了一条通往山外的致富大路,成为新时代的愚公。小城也因此成了愚公的故乡,成为全国千千万万个小城学习的榜样。
山城的人们是辛劳的。在大自然赋予不足,资源匮乏的王金庄,古老人们通过自己的努力在荒山坡上修建了万亩梯田,解决人们最基本的生存问题。如今,在致富政策的号召下,人们又在万亩梯田里种上花椒,不仅提高人们的收入水平,还成了全国有名的花椒之乡。外出务工的人们纷纷还乡,在家乡的土地上谋生存,求发展。思想激进的人,还建了网站,卖家乡的花椒,和一些其他方面土特产。
春到山城,将军岭上的苍松翠柏也绿了,弯弯的清漳河,用一种质朴的乡音,滔滔不绝地向我们讲述着将军岭上每一个墓碑下,每一个英灵的可歌可泣的抗战故事,是他们用鲜血,用肉体驱赶日寇,换来新中国的春天,换来了小城的春天,他们的丰功伟绩载入了史册,他们的故事也写进了每一个小城人的心中。
我爱这美丽的山城,爱山城的春天,爱山城的人们,爱山城的故事。
愿我拙劣的文字,也能让你爱上山城,爱上山城的春天,山城的故事。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