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实际的理想主义者”,这个标题并不是写苏东坡的,而是形容另一位大家都非常熟知的人物王安石的。
写苏东坡传记,王安石是个始终不可能绕过的人,而提及王安石,除了文学,更多的是为政,而为政之重点便是被史学家冠其名号的“王安石变法”。
林语堂用了整整一章,共24页要详实叙述王安石变法的背景,内容及得失,俨然是一篇政治经济论文。
我个人觉得,林先生这个章节放在《苏东坡传》里似乎过于突出或者笔墨过多,且记叙的政治经济的内容过于专业化或者学术化,似乎可以简略一些,或者更倾向于故事化一些吧。也许林先生这样用笔有其它考虑吧,后文还没看,所以暂时不表意见。
「旸瑫」不实际的理想主义者林先生总结的中国古代四次大的变法,见解独到,少了学究气息,多了人文化的解析,多了思想的解读。比如:思想家的创新;假借“人民”的名义;推行者的信念和决心等等。
“一个人把精力完全倾注在内在的思想上,自然会忽略了他的外表,这话倒不难相信。”这是林先生对王安石种种怪象产生的原因的分析,另外,还讲了几个奇闻轶事。
「旸瑫」不实际的理想主义者对此,我也是十分认同林先生的观点的,其实,我们在读到很多名人的时候,总是有这样一种感觉。那些专心、专注、专业于某项工作或者事情的人多半如此景象。王安石的形态恰映衬出其信念之坚定,内心之强大。纵观历史中外,凡有大成者,又有谁不是如此呢?
关于变法,不单是王安石变法,联想到历史上其它的变法,大都以失败而告终,人们都会去总结,史学家,政治家也在研究得失,也有很多理论。但我觉得林先生讲到的“官方的本意与实施情形,也是大相径庭”,可以说是一种现象也是一种原因。
「旸瑫」不实际的理想主义者当我们回顾历朝历代的各类政策举措,想必没有那一项是主政者或主导者是出于恶意或者去刻意搞坏一个国家,弄垮一个社会的,大凡皆是从利国利民,从社会民生出发,所谓“官方的本意”都是好的,但现实的操作总有变通,总会有“歪嘴和尚念经“,或者总有人从他们的自身利益出发,搞变相执行或者选择性执行,让政策举措大打折扣,导致“大相径庭”。
关于变法,关于政治,经济,这个章节可以写的东西很多,能够表达的想法也很多,但碍于涉及政治,政策等,所以个人的一些不成熟的观点,就遵守简书平台的相关规则,不发表为好了。
备注:
"与旸瑫同读一本书"活动的第4本书《苏东坡传》:不实际的理想主义者
阅读时间:2019年3月22日
阅读页数:38-48页第7章《王安石变法》
欢迎加入“同读一本书”.
我的读书观:把有限的阅读时间浪费在经典上。
注:本文原创,未经授权,谢绝转载.欢迎分享朋友圈,微博等.我已加入"维权骑士"版权保护计划.文中用图来源网络,如有版权问题请及时联系.
旸瑫,一个烹文取暖,煮字疗饥的生活家.更多交流请加微信69421456.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