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时候裹小脚的奶奶总爱说:你们都是有福的一代人。
7岁时,随父母进城到县里上小学。城里的家就是父亲的办公室,前面办公后面是卧室。
后来实在太挤,父亲就在单位院子的旮旯搭了2间简易房,一间略大的我们兄妹三个住,一间小的做厨房。
其实我们仨的小窝,摆了两张床和一张桌子外,几乎没有下脚的空。
那时我记得母亲高兴的样子,她长长地松了口气:孩子们总算有个自己的小窝了。
小窝又矮又小,冬天还好,一到夏天像个蒸笼,母亲总是陪着我们,扇着蒲扇,坐到半夜。
我和姐姐一张床,每天晚上关于谁的腿伸外面,谁的腿伸里面,在被窝里总要一翻你蹬我踢。
那时我们几个特别盼望放暑假,这样我们就回到乡下奶奶家。
老家虽然是土墙矮房,可到底是宽敞阴凉,再加上奶奶的宠爱,所以童年的暑假总是愉快的。
日子总是要过去的,不管你多么留恋。
房子的变迁92年,父母省吃俭用,多方筹借,总算在城里盖子四间房子,真正安了家。
我记得房子还没有粉白,母亲就催促着父亲搬家。早晨刚起来,父亲已经把要搬的东西都装上了车。
母亲吆喝着我们仨收拾自己的东西。
家里除了公家的东西,几乎没什么家具。
一上午,就轻松搞定。
我和姐姐终于分了床。一间大屋子,除了两张床,一张桌子什么也没有。
可那时却感觉不到空荡,只觉得真敞亮。终于可以伸平了腿,舒舒服服的睡个好觉了。
最开心的还是母亲。她收拾完屋里,收拾院子,厨房。
屋里屋外,忙活不完。高兴地合不拢嘴:这辈子我再也不用操房子的心了。
这个话音还没有落,我们仨就长大了。我和姐姐先后出嫁,哥哥也娶妻生子。
年迈的爷爷奶奶也无法在老家生活,搬到了四合院。
侄子一天天长大。
过去感觉挺大的院子,却瞬间有了些许的拥挤。
于是父母和哥嫂共同出资,在2004年又建了一栋三层封闭式小楼。
彻底解决了全家人的住房问题。
这次母亲却出其不意的远没有前两次搬家那样兴奋。
原来她看大姨家住小区,冬天有暖气供应,甚是舒服。
“屋不在大,在舒适。”
一到冬天,大姨就把母亲接去她家小住一段。
回来后母亲总要对父亲抱怨这大房子如何的不舒适。而且颇有说词“屋要窄,心要宽”。
以前母亲盼着住上大房子,现在反倒又想住小而精的商品房。
房子随时代在变迁,母亲的思想却随着房子的变迁也在改变。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