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前几天朋友的奶奶八十大寿,家里来了一堆亲戚,来的人太多,住不下的亲戚就安排在她家。
亲戚走后朋友收拾屋子的时候才发现自己从云南旅游人肉背回来的布艺沙发套被烟头烫了好几个大大小小的窟窿,过生日收到的茶具少了两个杯子,其中一个杯子的碎片被扔在卫生间的洗衣机底下,另一个怎么找都没找着。
朋友一边心疼一边生气,她把带窟窿的沙发套和杯子碎片拍下来发到家族群里,结果她的那帮亲戚谁都不愿意承认是他们弄的,还说朋友事多,以后再也不去她家了,免得她把一些莫须有的罪名都赖在他们身上。
朋友本来并没想要什么说法,只是想给他们提个醒,顺便问一下失踪的杯子,结果一肚子委屈不说还被数落了一顿,一时没控制住在群里跟他们吵了起来。
群里顿时像炸了锅似得场面有些失控。
朋友的大姨跳出来当和事佬,一边在群里对亲戚们说朋友还小不懂事让他们包容一些,一边私聊朋友给她发了二百块钱红包,告诉她沙发套和茶具大姨给报销了,让朋友息事宁人这件事就这么算了。
群里的亲戚还在训着朋友,朋友气的直接退了群,拉黑了一波亲戚。
朋友说她都忍得够久了,十多年终于出了一口气。
与其和一帮亲戚争执,还不如早拉黑早轻松。
2
是不是每个人身边都会有一群这样的亲戚,打着有好处想着你的名义总向你推销东西。
大概半年前一向不怎么玩手机的我妈让我给她注册一个邮箱,还给我两张照片让我帮她P一下,P成穿白衬衫黑西装的职场白领。
我觉得莫名其妙,在我的追问下她才吞吞吐吐地说是我舅妈邀请她进的一个群需要换头像。
舅妈告诉她在群里呆几个月等公司上市了就能领到钱,得分红。
我妈说刚开始她也不信,但舅妈说的头头是道的,说她知道内部消息,有的是人争着抢着要进群,她是念着有亲戚才想着我妈把她给拉进群。
我问我妈给没给过舅妈钱,第一遍她说的含糊其辞,我又问了一遍给她说清里面的利害关系她才如实告诉。
除了自己投了两万块钱,她还借了三万块给舅妈。
我气得不知道说什么好了,她又补充道钱没白花,舅妈给了她一堆产品,日用百货一应俱全,告诉她既可以当代理卖也可以自己留着用。
两万块钱的日用品,五六年都够用了,冤大头吧!
我一个电话打到舅妈那儿:“两万块我们不要了,三万先抓紧还了。”
舅妈一副你懂什么的语气还劝我:“你还是年轻目光短见识少,要不跟着舅妈干,肯定比你上班赚的多。”
我看她深陷其中执迷不悟,不愿与她纠缠,态度更加坚定,“还钱。”
舅妈气得摔了电话。
现在舅妈看见我们一家都绕道走,再没有过好脸色。
我妈总在我耳边唠叨说看见舅妈太尴尬,都不知道说什么好。
父母处理亲戚关系总是能让则让,面子最大。
恰恰是这种一再忍让的姿态,给了那些奇葩亲戚得寸进尺的机会。
对于这种亲戚快刀斩乱麻比让他们自己顿悟更有效。
附一段路遥《平凡的世界》里的文字:
亲戚关系常常是最庸俗的,互相设法沾光,沾不上光就翻白眼,甚至你生活中最大的困难也常常是亲戚们造成的。生活同样会告诉你,亲戚往往不如朋友对你真诚。
3
其实有的亲戚只是名义上很重要的人,我相信远亲不如近邻,也相信亲如一家的人更容易老死不相往来。
一个朋友跟我说她和表姐的关系一直不好,这种积怨大概是从小时候就开始积累起来的。
好像俩人天生就是冤家,说说话都能吵起来。
长大后虽然没有小时候那么幼稚了,但表姐讨厌朋友在家长面前乖乖女的做派,朋友也嫌弃表姐仗着自己年长几岁总爱教训别人的毛病,想看两相厌。
俩人的关系算是比普通朋友还要一般一点,因为是亲戚多几次见面的机会而已。
但在家长眼里,姐妹不亲的问题和天塌了一样严重,经常制造机会让俩人相处,希望能缓和关系,搞得朋友烦不胜烦。
老一辈家长维护家族和谐最常说的一句话大概就是:“拉不开、剪不断的还是血缘关系。你是独生女,以后出了什么事这些兄弟姐妹还可以互相照应。”
我们都能理解父母这种根深蒂固的观念是为了我们好,但我们真是做不到。
感情需要培养同时也需要维护,亲情也是一样。
现在的人际关系已经不止局限在亲戚一个狭小圈子里了,合的来的亲戚自然要好好相处,合不来的请允许我们保持距离。
4
《奇葩说》第四季有一期傅首尔说:亲戚是我们割舍不掉的尾巴,代表我们的原生阶层,当我们终于混到了不用仰头看人的时候,是不是就想把头低下来了?
我们都得承认亲戚是尾巴,但真的亲戚无论你穷时、富时都不会为难你,即使有缺点你也可以忍受,而奇葩亲戚往往在你穷的时候冷眼旁观,富的时候跳出来贪小便宜。
亲戚与亲戚之间相处更需要分寸。
伸手借钱时,借是人情,不借是本分。
你可以关心我的生活,但请不要指手画脚。
亲戚关系不是我的底线,维护主权完整才是我的原则。
因为是亲戚,我可以给你面子,但如果有人打着亲戚的旗号,厚着脸皮摆出一副高姿态评判、利用我。
那么我也可以不要里子,大声说:“这种亲戚,请你离我远点!”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