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一所学校和老师都会有自己独特的故事,每一个故事背后都是教育的魅力所在。
——吴红川校长
今天一群靠谱的人,坐在这里,放弃休息时间,共同做着一件靠谱的事。今天,中关村三小的团队的分享,很接地气,他们不用高大上的理论,更多的是用亲身实践总结出来的方法论。他们喜欢用“田间地头”这个词,去田间地头寻找真实问题,去田间地头寻找答案。
上午第一讲我们跟随张文峰校长的脚步一起了解,如何做一个“靠谱”的中层。文峰校长用故事的视角,分别从角色与空间、职责与贡献、责任划定与主动担当,三个部分来诠释,文峰校长的过往,都是故事,一个个的故事,一个个的例子,一个个的亲身体验。从一个靠谱的中层,到一个靠谱的校长。
向上生长,向下扎根
学校是一个大系统,各部门是一个小系统。每一个中层,都需要肩负起自己责任的小系统,助力学校的大系统。领导可以“务虚”,但你必须务实,把好的理念用实证和行动来证明,理解和把握理念是变革的有效执行与落地。有了决策你就要想怎么把这个决策落实好。担负起自己的责任,坚守这是我的工作原则,付出不亚于任何人的努力,让问题到我这里为止。耕好自己那块地,打理好自己的田间地头。
一起做事,深度参与,共同成长
郭学锐老师的分享,让我清晰的知道,作为一名教师,一定要从学校的整体愿景与做事原则出发,建构部门的职责使命与行动路径;从学校的雁阵精神出发,各自领航,协同前行,让每一位成员都能生长;从部门的文化滋养与职能建设出发,厚重部门的存在感与价值感。当下的人就是最好的人,带上使命,带着所有的人,一起出发,让每个人都成为学校的发光体。
从渴望有为到努力靠谱
小裴老师,虽非科班出身,但是一直在飞,身兼多职。保持好奇,走出舒适区;渴望学习,永远打开向外的触角;跨界成长,让教育更有专业力量。为了能吃到领导的“画饼”,那就和领导一起做饼。从她的身上可以看出,品质是天生的,但是能力是可以培养的出来的。
故事,是是领导者和执行者之间的桥梁,是教师与孩子之间的连接,是一种思维工具,是行动的先导,是引领我们实现一个又一个目标的良药。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