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文网首页短篇小说阅读想法哲思
自我的信仰之旅——博尔赫斯《环形废墟》的臆想解读

自我的信仰之旅——博尔赫斯《环形废墟》的臆想解读

作者: 荒原书屋 | 来源:发表于2020-10-03 22:10 被阅读0次

对于博尔赫斯的阅读,起源于诺兰的《信条》。

《信条》

观看《信条》的时候,虽然一直被时间倒转的问题烧脑,可是看过之后,最让我念念不忘的却是整个故事的环形结构(关于主角的身份)。这个结构让我想起了电视剧《仙剑奇侠传三》中的李逍遥,那个将灵儿带到仙灵岛的,正是后来与灵儿相识的李逍遥。而这环形结构的灵感源,也许就是大文豪博尔赫斯。

博尔赫斯,拉美文学的代表人物,《建构新型宇宙》是残雪写的一部关于博尔赫斯短篇小说解读的书,书名很精准的概括了其小说独特的魅力。《环形废墟》是博尔赫斯全集中《小径分叉的花园》分集中的一篇短篇小说,不到十页,却创建了一个让人浮想联翩,念念不忘的结构体系。

博尔赫斯

由于文化的隔阂,对于异域文学的阅读总是难以沉浸,但博尔赫斯的小说,意像朦胧开阔,重新解读就成了我最大的乐趣,那天马行空的意像仿佛变成了一艘艘小船,接引着内心飘忽不定的想法。

我带入了近期在看的《异星灾变》的世界设定,高度文明后的废墟世界,巨大的头骨、破损的建筑零星散布。环形废墟,正是那场战争之后破损的神殿。恰好剧中所探讨的有神论与无神论问题,与我的臆想解读方向颇为契合。

《异星灾变》

写这篇文章时,我去网络搜寻了一下关于文章的解读。有人说博尔赫斯在探讨造神运动,也有人说是探讨生死轮回等等。提取书中种种意像与线索,我大致是认同的。可是比起那偶像化的神和肉身的死亡,我更关注个体精神的维度。

以下为个人观点,涉及书籍剧透,用,建议先阅读完小说本体。

我认为:肉体的死亡只有一次,可精神的死亡与重生却持续发生,思想构筑精神,思想的变化动力是对自我重塑的使命追求,其结果是新我的诞生。这便构成了一场关于自我构建的旅程。而《环形废墟》在我的理解中正是这样一个过程的感官描述。

旅程的主角是一个”外乡人“。它的使命是“梦见一个人:要毫发不爽地梦见那人”。

那个人是谁?我的理解是——那是我们要重新塑造的新我,而这个新我的存在必然以现在的我为基础,换句话说没有对现有自我的认知,也就不存在新我的重塑。有时候我觉得我们也是”外乡人,诞生初期,没有记忆却仿佛拥有一种意志。

第一次“外乡人”靠着做梦去完成使命,他失败了。“即使识破了高低层次的所有谜团,要把纷繁无序的梦境材料塑造成型,仍是一个人所能从事的最艰巨的工作:比用沙子编绳或者用无形的风铸钱艰难得多“。

自我的重塑,虽然是在精神层面,却与单纯的幻想不同,它是实实在在的一种劳动,编织的也是现实的素材,只是它的完成并不以具体的物质呈现。幻想就好像是天空中的云朵,形状各异,千变万化,可是一旦想要构筑某种形式,就觉得绵软无力,难以控制。

第二次, “魔法师”换了一种方法,他认认真真的思考,从内向外的构建这个新我的血脉与肉身。心脏、肺、骨骼、眼睑,它一个一个器官的揣摩,这一次,他成功了。

它创造了一个完整 的“少年”,“但是这少年站不起来,不能说话,也不能睁开眼睛“。他仿佛是电视剧《无主之城》中的AI,思想和知识都被装在了完美的人体里,可是灵魂一片空茫。

《无主之地》Π

这样一个被逻辑构建出的僵硬自我,不是一个合格的新我。

“魔法师”想要的是一个活生生的人,“他求遍了地上和河里的神灵,便匍匐在那个也许是虎也许是马的塑像脚下,祈求毫无把握的帮助”,“那个多重性的神抵告诉他,它在尘世的名字是”火“,神抵赋予了少年血肉让它栩栩如生,“在那做梦的人的梦中,被梦见的人醒了”。

“火”成了塑造新我的关键,我的理解是它用毁灭式的方式将信仰灌注到了少年体内。当然这并不是一个快乐的过程,往往伴随着致命的疼痛,也伴随着灰飞烟灭的危险。

新我已经成型,但是却还不能实现功能。

少年成了“魔法师”的儿子,他们共存在一起,“他借口教学方面的需要,每天延长用于做梦的时间“,增加与少年的相处。

新我与旧我的共存,看似完美,却暗含着现实意义上的虚无。所以即使依依不舍,他最终还是让少年踏上宿命的道路。

故事的结尾,旧我遭到火的吞噬,原来他也是一个梦的投影,是一个曾经成功的新我。

到这里,我们到了一个圆环的一点,如果我们一直向后追寻,是不是能够找到那个本源的自我?那么我们要找的我是一个原点,还是一个集合?

如果向前推进,那么终点又在哪里?何时才能停下来?

《西西弗斯》

这场自我构建,追求信仰的旅程,仿佛是西西弗斯推石头,周而复始,往复不歇。你可以当作自己是走进了一座游乐场,也可以当自己走进了一座比武场,但千万小心,这环形废墟虽充斥着无限可能,但一不小心就会成为它永久的囚徒。

相关文章

  • 自我的信仰之旅——博尔赫斯《环形废墟》的臆想解读

    对于博尔赫斯的阅读,起源于诺兰的《信条》。 《信条》 观看《信条》的时候,虽然一直被时间倒转的问题烧脑,可是看过之...

  • 我们的存在是否是虚构的幻像

    博尔赫斯《环形废墟》 “假如他不再梦到你……” 某个深夜,他抵达了环形废墟,这是一个异乡人的闯入。引导他来这看的目...

  • 短篇小说 | 梦中清醒

    在那做梦的人的梦中,被梦见的人醒了。 ———博尔赫斯《环形废墟》 1 少年胸前戴着一朵大红花。...

  • 童话——黑女巫与白玫瑰

    “在那做梦的人的梦中,被梦见的人醒了。”——博尔赫斯《环形废墟》 “就快完成啦,就快完成啦!” 在地心深处,那不可...

  • 太阳舞 (8)开端

    舞:石门最初的时候是什么样子?它是博尔赫斯的迷宫,是博尔赫斯的圆形废墟,是博尔赫斯的永生之地。是的,诗人来到河边。...

  • 做梦的人:《盗梦空间》

    “在那做梦的人的梦中,被梦见的人醒了。”——博尔赫斯《环形废墟》 《盗梦空间》导演:克里斯托弗·诺兰编剧:克里斯托...

  • 何谓本真的言说

    在适当的本真的言说中,言而有物的时候,言词消隐,出场的是事物。 ——维特根斯坦 博尔赫斯《环形废墟》:在那伸手不见...

  • 读书|从博尔赫斯《环形废墟》看小说的写作

    短篇小说作家,我最喜欢博尔赫斯,没有之一。 最初接触到博尔赫斯,是选入语文读本的一篇《交叉小径的花园》,惊异于他构...

  • 博尔赫斯的面孔

    读《博尔赫斯的面孔》 格非:世界上有多少博尔赫斯的读者,就会出现多少种对博尔赫斯的误解。 1.博尔赫斯曾得出结论说...

  • 人物|我爱上了博尔赫斯,却错过了她

    阿根廷作家豪尔赫·路易斯·博尔赫斯是我最喜欢的作家。在我爱上博尔赫斯的年纪,却错过了让我认识博尔赫斯的女生。 博尔...

网友评论

    本文标题:自我的信仰之旅——博尔赫斯《环形废墟》的臆想解读

    本文链接:https://www.haomeiwen.com/subject/nolguktx.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