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天是婆婆的生日,我们一家前去贺寿,席间,一生为教育事业奉献的婆婆和我谈起了上小学五年级的女儿升初中的问题。
婆婆说,现在政策一年年都在变,你们得提早做准备啊,她老同事的孙子今年小升初,本打算进市内十八中,师资力量雄厚,可是人家学校要求娃们面试,问及英语口语,奥数方面的问题,结果被刷下来了,据说有培训机构推荐要好一点,咱们不行也得报个培训学校了。
听到报班,首先反应过激的不是女儿,是我倒吸了一口凉气。
婆婆是多年的数学老师,我自认为自己语文和英语也过得去,所以从来没打算报班,而且女儿的成绩也不差,我一直觉得报班是一种跟风,文化犹如一种商品,有人卖有人买,国家成立那么多学校,聘请那么多优秀的人民教师,难得不是为培养人才准备的?教书育人本来在学校就可以完成的事,为什么非要延伸到校外?
不禁联想起身边的许多先例。
小叔子一家在北京居住,儿子和我女儿同岁,弟媳妇是个大学老师,一向对儿子的学习抓得很紧,打从小学一年级开始,就每天乐此不疲的奔波于各种辅导班之间,甚至每年过年举家欢聚的日子,弟媳妇也不忘给孩子带上辅导书,结果导致孩子压力山大,注意力高度不集中。
同事儿子也和女儿一般大小,同事一样热衷于校外报课,工资不高,就从牙缝里省,从衣服上省,但是报班很土豪,福布斯,书法 语言表演,机器人培训班,成千上万的报名费在所不惜,当然,我也佩服同事对孩子的大胆投资,但是,几年下来,我每问及之前报的班,她都失望的摇摇头,不去了,不是学习的料,而且,由于紧张过度,导致孩子两只眼睛总是不停的眨动。
其实有些道理只要我们冷静的想想就会明白,白天学校的课时是满的,放学后还会有家庭作业,如果做的好的孩子,除完成家庭作业,还会梳理当天学习过的知识,预习次日要学习的课程,那如果再加上校外的辅导课程,辅导作业,那将是怎样一个庞大的学习包,国家一再提倡给孩子们减负,而我们自己又以为孩子好的名义做了什么呢?
曾经看过一篇文章说孩子放学回家, 第一件事不是问他今天作业是什么,而是先问问孩子,今天过的开心吗,给孩子倾诉的时间,放松一刻再谈学习也不晚。而如果孩子刚刚从学校放学又忙于去上课后辅导班,我脑海里闪烁的是一棵小树上挂满了包袱的画面,不知你们作何感想。
一种好的学习方法,或者一种好的学习习惯,永远胜于报各种班。有一本书叫《我是学霸我怕谁》,主人公江冰蟾自主学习能力超强,她说自己有一个秘密武器,就是学习记事本,通常她做一个周学习计划,即使作业再多,只要一打开记事本就不凌乱了,把每门功课的预习、复习、总结以及玩耍都细化到每小时,既能把知识融会贯通,又能有放松娱乐时间,最重要的是不用去应对各种辅导班。
这些年,辅导机构有增无减,每次去学校接送孩子,都会有各种传单海报,真是琳琅满目,应接不暇,而每每面对这种景象,我心底里都会滋生莫名的恐惧,不过,还好是我,不是孩子。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