溪谷西/图文原创
阅读之旅――张贤亮的《灵与肉》就在刚才,我拿着一本古老的小书,价格是0.76,也就是7毛6,投入的看了将近一个小时,很神奇,就像突然开启了某一种意外的旅行,任意门的感觉。
其实,我帮着老白取快递,快递是EMS,是一个不大的信封,估摸着里面装着一本,或者一沓不厚的文件,我以为是文件,好奇心驱使想帮他打开看看,结果打开是一本小书,是一本不到32开的小说,封皮蓝色的上面画了一些高楼大厦,有抽象派的感觉,一看就是过去的那种古书,但也称不上很古老,就是现代的小说,书名叫做《灵与肉》,看到书名我就有点惊讶,感觉有深度,再看到作者,我也不太了解,看了第一篇《灵与肉》,就被深深的迷住了……
他讲的是父与子,讲的是这个孩子,不,这个man的前半生吧,许灵均, 不错的名字。他在父子重逢之前,他对父亲的感受印象,以及重逢之后,他对他整个前半生人生的追忆。一口气看完后,有太多美好的画面,他在农场当放牧人的场景,他在那里感受到艰难困苦以及劳动的喜悦,不同场景,还有描写他媳妇秀芝,一个勤劳朴实,经济活络的女性形象……真切的领悟,小说就是用来塑造就是塑造场景的塑造故事情节的,甚至比插画更富有魅力,让人回味无穷。
明显的,文字更容易打动人,一幅画是否能打动人,还需要观者有美的想象力,美的审美能力二分之,有时候是白描,有时候是浓墨重彩,有时候也是抽象派,真的,就在王传宇不同的文字之间,可是,最终的本质还是文字,这是文字呈现在不同人的面前,是不同的场景罢了。
或许是许久没看这种篇幅的小说,如饥似渴的看完了,特别有意思。不同的旅程。
其实写小说,就像一个绘画者,要出绘本一样,要写一个系列的,甚至是有逻辑的系列,那就是一个故事了。,小说呢是用文字来构建一幅场景,一幕一幕情节,让人浮想联翩,给人以无限的遐想。,甚至我明显能感觉到小说中有白描啊,还有素描啊,有背景虚化呀,真的是跟摄影和绘画是相通的。这从而印证了艺术,真的是相通的。艺术是在艺术创作者创作艺术的瞬间,形成的作品之后,读者对艺术,对这个作品产生了一种领悟一种美的领悟,一种艺术形态的领悟,从而,大家真真是为艺术品,其实本身创作者只是将它呈现出来,将他艺术的呈现出来。从而打动读者,。艺术有时候就像一道光,在你看的那一瞬间。感受到了你的心里,你的脑海里,或者你的生活里。
唉呀,我不应该一味地品评,完全可以给大家讲一个故事,那就是――
我坐在水泥森林里面,听着换气扇隆隆的换气的声音,打算洗个热水澡,然而在这之前,我翻开了《灵与肉》书的第一页,就像进入了一个旅程。
时代背景跨越是文革时期以及文革之后,那是个政治自由大于人权的时代,打倒右派,打击知识分子,把读书人关进牛棚,真是可悲可叹。
跟随主人翁(许灵均)一起见到了多年未见的父亲,哈佛大学毕业,穿着讲究,生活高端,即将和父亲出国一趟的所思所见所回忆。回忆和叙述自己的人生是什么样子,对自己人生灵魂的拷问和思考,跟着主人翁一步一步的感受他的人生,从而反思体悟自己的人生。
说起父亲,我的表现估计和主人翁类似。
ps 我觉得时间过得好像有点慢,现在才10:30,可是我的眼皮已经打架了
我也不想谈起父亲,就像小说里说的,他父亲的归来其实是让他把痛苦生活再思考一遍,让他再回忆一遍,回忆那些凄风苦雨的日子,回忆那些住在马圈里,痛苦的岁月,回忆那些无人关心,无人照顾的童年时光。
起初他是有抵触情绪的,然而后来,在不断的回忆自己,被打成右派的日子,变成了一个放牧人的生活,感受到了劳动的喜悦与热忱,这种朴素简单的劳动,带给他的这种心灵的慰藉,让他慢慢的走出阴霾,让他的心温暖起来,大自然的美好,祖国山川的包容,体悟朴素的劳动者,也可以过的如此的欣慰,安稳,自然。体会朴素之美。文章把他的回忆,对自己过往人生的回忆,穿插在他要出国的这个过程里,也就是说相当于是在他出国的路上,他不断在回忆自己的前半生,回忆自己所经历的,就好像要换一个分号或者句号一样。
人生就是往前走,下来,当你有一个契机向后看的时候,在这个向后看的过程中,你才会真切的体会到人生的意义,你会在这种人生的意义中获得前行的动力,或者说,获得前行的激情和热情。
这就是作者张贤亮,写的有些话很朴实,甚至比平凡的生活路遥写的话都朴素平实,显然他自己经历过,没有比自己亲身经历更为真切了。
我喜欢他那种描绘场景的那种文字表达力,尤其是,那个说是夕阳早已落了西山,但依然有一股强劲的光,绿色的光,直射到山边的云霞,山边的晚霞又将这朵桔色的光反射到了山坡上的黄绿色的草剁,我已经身临其境。虽然文字很简单,但是很清楚的描绘了一幅夕阳西下,特别积极向上奋进的场景,夕阳胜景,并没有说老之将至,消极情绪全无。
我觉得这种记录场景需要闭上眼睛好好的去享受,想象一下你站在山上,吹着下山风,看斜阳,看着那一颗大橙子,橙色的太阳缓缓跌落入西山后面,然而他将最后的一束束强光,打在上山坡上方的云彩上,那些云彩,有先前的白色,变成了金黄色,红色,橘色,这些光在从云彩散射在山坡上一派胜景,山坡上原来是森森绿色,变成了浅绿色,甚至有光斑的绿色,特别美好。曾经真切的目睹过如此美好绚烂的夕阳和云霞,记得那天黄昏湿地公园放风筝,十分美好。
作者特别擅长用这种特别朴素的语言却描绘一幅场景,还有那个难以忘怀的场景,他在农场马圈里睡觉,结果夜半由于各种难挨,湿气大粪的味道喷鼻,终于他睡到了干燥的马槽里,可以舒服片刻了。明明这边没有栓马,结果马儿吃完了了一边,就来到他这边,马儿知道好像有人,并没有受惊,只是在他头发旁边寻找麦粒草料。另外一只马用它,宽大的鼻子,温热的鼻子,在那嗅着他的脸,你想马儿就这么通人性,对他没有半点的攻击,而那个时候他的心情真的糟糕到了极点,他还没有走出阴霾。然而,就被这些平凡自然的举动打动了,让他有前行的动力。他当时了解马的情况,一把抱住了马的脖子失声痛哭,这种常年真的是特别委屈,好像找到了一个倾诉的对象,大哭一场。
阅读之旅――张贤亮的《灵与肉》 阅读之旅――张贤亮的《灵与肉》后来他在文中写道,他所受的苦没有白受。是啊,他所受的苦,他所有的经历,都化成他脸上成熟的笑容。爱都刻在他的血液里,使他对生活不再想以前那样迷茫,而是坚定的,自信的相信,人,是何其美好的。
为什么叫灵与肉呢?大约,他的那些经历本身就是对灵魂与肉体上的双重考验,有多少人无法忍受那样的外界环境,多少文人都在文革中难以生存下去,文革的批斗对他们来说不仅仅是身体的摧残,更是人性打击和毁灭!
当然,我觉得作者还有一层意思,后面文章结尾就像是留白,文革结束了,自己清白了,回归生活的宁静和自然,自己吃的苦没有白吃,经历的文革精神酷刑没有白经历,这些都成了如今幸福生活的底色,因为有那些苦难的生活,如今的幸福才更加宝贵。他和劳动人民建立起来的纯粹情感更灿烂,和秀芝的美好生活也即将开启……
经历了灵与肉的淬炼,人生自己感动了自己,便真的不一样!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