红林悟道《韩非子-人主》 第十一章 聚散
红林悟道《韩非子-人主》上一章韩非子告诉君主如何选人用人,从人才层面解决君主失国的问题。完善的政治制度与治国政策都需要人去执行与完成,所以人成为成事的关键。贤明的君主不仅懂得权力制衡,更清楚人才的重要性。
德才兼备的人才,不仅要有很强的政治自觉性,还有很高的政治觉悟。他们熟知权力平衡与政治生态和谐的天然性和必要性,会自觉接受和遵守政治规矩,不管是当权大臣还是法术之士都会各司其职,各守法纪,积极自觉的配合对方的工作。
德才兼备的人才,不仅品德高尚,更有过硬的才能,是君主治国不可或缺的得力助手。君主如何才能获得这样的人才呢?韩非子采用了最为接地气最为人性的方法,就是“推功爵禄,称能官事”,设立奖励制度与激励机制,按照功劳封爵赏禄,衡量才能进官任事。就是这么简单,没有什么远大理想心灵鸡汤式的说教,就是按世俗世界普通人的需求而定。
儒家孔学强调的是贤士的社会责任与个人抱负,爵禄只是这种责任与抱负实现的表现。儒家的说教自有它的道理,法家的务实也有自身的道理,各自的出发点不同,但,目的是一致的,就是为国家选育出德才兼备的人才。奖励制度与激励机制一旦设定好,并能严格执行,自然就会有贤能者出现,所选用的人才必定也是贤能之士。这就像海纳百川一样,水总会汇集到洼地,这是自然规律,也是社会规律。
韩非子还特别说明了一点就是“私门之请止矣”,有了选用人的制度与机制,并能坚持执行,那么私人请托就能杜绝了。人是事物的主体,是成事的关键,如果一开始选人用人就错了,还怎么做事成事。失败的创业者始终不明白为什么会失败,就是一开始选人用人错了。
“推功爵禄,称能官事”的用人原则不仅能选用到德才兼备的人才,还有更高的社会意义。韩非子认为“夫有功者受重禄,有能者处大官,则私剑之士安得无离于私勇而疾距敌,游宦之士焉得无挠于私门而务于清洁矣?”意思是:有功劳的人得到优厚的俸禄,有能力的人处在重要职位上,那么寄养在私门的侠士怎么能不抛掉私勇而去奋力抵抗敌人,靠游说谋官的人又怎么能不离开私门而务求保持高风亮节呢?
韩非子的法家思想中有一条重要的思想就是“禁私”,禁止私门豢养民生游侠,形成独立的势力,威胁君主。韩非子不仅在法规方面劝导君主立法禁私,更是从人才的选用制度与机制上进行疏导。禁私的更高境界与办法就是正确的引导,疏导的作用远大于堵禁。我们常说人往高处走水往低处流,这是由人性的普遍性所决定的。私门聚人,也是用了这个普通性,既然私门能用,为什么君主不用呢,而且君主用之更加正式与有力。
君主用正式与有力的奖励制度和激励机制选用人才,私门就不会聚集到人,那些已经聚集到私门的贤士游侠都会自动转到君主这边,为国效力,洁身自爱。所以好的政策强于百般强制,大禹治水利在疏导,而不在于堵塞。正是基于以上思考,韩非子认为“此所以聚贤能之士,而散私门之属也。”意思是:这就是聚集贤能人才而离散私门党徒的途径。一聚一散,是选用人才政策的试金石,好则聚,坏则散。
【夫有功者受重禄,有能者处大官,则私剑之士安得无离于私勇而疾距敌,游宦之士焉得无挠于私门而务于清洁矣?此所以聚贤能之士,而散私门之属也。】
韩非子的选用人才策略,为现代人力资源管理指明了方向与道路。优秀的企业文化能培育出忠实于企业的人才,但前提是得有人。所以招录到人是前提,完善奖励制度和激励机制是招到人才的基础。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