拉开窗帘时,你是为了看看外面的风景,时间久了,你发现外面的风景没有什么变化,来来往往的人都朝你房间里瞅,甚至于天天趴在窗台上往里看。
有时候觉得朋友圈应该增加一个批量删除的功能,爱清空朋友圈的人都是一条一条手动删除的。
朋友说,删了朋友圈你的青春就没有记忆点了,删除朋友圈就是删除回忆,毕业小半年,太多人渐行渐远,唯一联系也只剩在朋友圈你来我往默默点赞。
正在清空的时候我就发现了,第一时间给你留言以为谁让你生气了,虽然没见过,但我知道遥远的救世主里有这样一句话:“手掌,只会拽拳是病,只会伸掌也是病,收放自如才正常。”只要姐开心,更不更新朋友圈都无所谓。
微信加的人多了,有的只是一面之缘,有的都没见过,不想让自己的生活暴露在那么多人的面前,于是清空了朋友圈。结果,大多数人都没发现这个。
微信加得越来越随意,越来越多,朋友圈模糊化是趋势。
发现的人中,性格直爽的认为我跟他们断交了,一阵抱怨后顺手屏蔽了我。
这件事说明几个问题:一是大鹿同学你活的太随意了,完全不考虑大伙的感受。二是无论什么事都会有人误解,那就随他去吧。三是以后清空朋友圈必须附张截图表示我非常公平雨露均沾。
然而,我天天发的都是吃喝玩乐,好怕别人嫌弃我。
朋友圈太难发,屏蔽分组可见什么的一点都不是我的性格,所以一直以来最喜欢的都是微博,所以一般朋友圈发过的内容微博也会再发一遍,就是怕哪一天一抽风清空朋友圈而后悔。
有时候觉得删掉挺遗憾的,毕竟我那么热爱生活,曾经记录的每一刻都不会重新来过。
考虑太多,活得太累,每个人都有自己的生活规则,无需评判与问责,自己过得去便好。
还是喜欢发微博因为在那里熟人不多,也还是喜欢在自己的公众号里写写文字记录一些,日子没白活,都在白纸黑字间。
有时候也感谢科技的发展,让每个人都能成为自己的人生的摄影师,能轻松地与他人分享每一个感动的瞬间。
我是2013年开始玩微信的,以前是把朋友圈当日记写,巴拉一点芝麻大小的事情我也要发出来,我很喜欢把一些开心的不开心的事情全部写出来,关注你的人都会看,不在乎你的人根本不会care你的朋友圈,但我还是热衷于发朋友圈。
后来因为出现了一个喜欢的人,所以大部分发的内容只是想要引起他的点赞或是评论,后来我清空过一次朋友圈是因为我发现自己偶尔进入一种莫名的状态,那种状态叫:你快来看呀,我过得很好,没有你,我似乎过得更好了呢。于是心一横,拉黑删除对方,清空所有状态,也没有发任何状态。
虽然看着曾经傻缺的自己矫情又无病呻吟,但看到每一条状态都想看到了曾经发生的故事。人人在读大学的时候就不玩了,空间在大四基本就不怎么更新后来改为自己可见,朋友圈清空了,微博还在继续玩,也删掉了一些毫无营养的状态。
以前特别在意形式上的东西,觉得所有的开始就该有个仪式,把过去都清空,所以自己留给自己的记忆也很少,多读书多思考,少玩手机少熬夜。
网络时代多可怕,只要拉黑微信,删除扣扣,清空朋友圈,留言板,微博互相取关,就好像这两个人,从来不曾遇到过。
总以为清空朋友圈就可以挥别过去,但放不下的秘密永远都藏在心里,身边的人来来往往,有太多的故事没有结局,你总会一个人慢慢长大,希望你永远有街可以逛有钱浪,吃最好的肉睡最暖的炕,碰到的都是好看的姑娘和最帅的色狼。
最开始我觉得很难做到,因为开始我是清空自己的朋友圈,又同时把朋友圈关掉了,就是连别人的也看不到了。后来总是忍不住打开,想看看别人是不是发了状态。
有时候把想说的话写在了微博的草稿箱里,想发的时候就发,不发的时候就存着。再后来,我就逐渐不那么依赖朋友圈了,干了一些自己想干的事情,看书,健身,旅行,摄影,写东西,投稿。我把想表现给别人看的东西全部埋在心里。现在发现,真的在陌生人面前,才敢敲的这些字,原来才是自己心中最想表达的。
我习惯清空一切,调整好自己。
我坐在椅子上,看日出的复活。
我坐在夕阳里,看城市的衰弱。
我摘下一片叶子,让它代替我。
观察离开后的变化。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