爱干净,讲卫生其实是好事!
可是身体的这些部位并不是越干净越好,过分清洁反而会出大问题哦!
一、掏耳屎
很多人不管耳朵痒不痒,都喜欢没事就掏耳朵:左掏掏,右掏掏…棉签掏掏,耳勺挠挠…总之是怎么爽怎么掏。
如果能掏出一小块耳屎,感觉整个世界都不一样了!
但是,耳道的皮肤和皮下组织很薄,反复掏挖刺激后,极易引起耳道充血肿胀、疼痛、发炎、出血、长疖肿,还可能引起耳道的皮肤慢性糜烂,发生湿疹。
二、抠鼻屎
鼻屎到底是什么?
鼻腔分泌的鼻涕+空气中的颗粒、尘埃、细菌等,经过干燥、结痂的过程,就形成了鼻屎。
当它们形成且黏在鼻腔的某个部位又影响呼吸时,我们都会有欲除之而后快的冲动。
但是,经常抠鼻屎的坏处
1、抠掉鼻毛:破坏呼吸道的第一道屏障,那么你用鼻子吸进去的细小颗粒就不会被过滤了;
2、抠出血、鼻炎:鼻腔黏膜的血管细密且表浅,用力抠挖,很容易造成黏膜破损、出血,引发鼻炎;
3、造成感染:指甲不干净,就会将上面的细菌直接送入鼻腔,引起鼻腔感染;
4、颅内感染:鼻腔感染后,致病菌可以通过静脉进入颅内,导致颅内感染(极少数情况下)。
三、挖肚脐
你一定也发现肚脐里面也有“屎”吧?其实,肚脐是个细菌窝,里面寄生着大约1400种细菌。
那一定要清洗吧?别急!虽然肚脐上有着那么多细菌,但是这些细菌大部分是非致病的。
这些看起来脏脏的污垢,可以保持正常肚脐温度。如果太干净,热量散发快,肠胃功能都可能受损。
如果抠肚脐的力度过大,容易弄伤肚脐娇嫩的皮肤,有可能引起炎症,一旦恶化还可能化脓,细菌又可能侵入腹腔内重要的血管。
至于用指甲去刮它,更是要绝对避免!
四、洗澡搓泥
洗澡时搓下来的泥儿,主要是脱落的皮肤碎屑、灰尘及汗等。
适当搓洗是好的!但是,如果搓得太过分了,把皮肤都搓红了、甚至觉得疼,就有可能破坏皮肤本身的保护屏障,导致皮肤变得敏感,又干又痒。
脖子、耳后、腋下、手脚关节处等,这些平时流汗较多但又不容易经常清洗的地方重点搓一下,但不要过度哈。
五、洗洗更健康?
“洗洗更健康”,可以说很深入人心了!但其实:
阴道内的确存在大量细菌,常驻菌群达50余种。
但它们的存在不仅维持了阴道环境的稳定,也让阴道有了很好的自净功能。
使用所谓的“私处专用产品”反复清洗阴道,很可能打破这种平衡,身体更容易生病。
一般来说,女性朋友每天用清水清洁私处就可以了。
六、频繁洗脸洗手
频繁洗手或者洗脸,会影响甚至破坏皮肤表面的脂质层,反而导致皮肤越来越干燥。
有些朋友洗脸还总是使用,各种强力去角质的洁面产品洗脸。
这并不会让你变白变美变漂亮,最大的可能是破坏皮肤角质层,导致皮肤越来越敏感,时常变痒发红。
凡事有个度,过犹不及的道理大家都懂。
洗脸可用清水(化妆、油脂分泌旺盛的朋友除外),洗手后可以多用护手霜。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