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一部分包括发刊词和第一讲。
【课程内容】
一、三种状态
成人自我心理状态;父母自我心理状态;儿童自我心理状态。
父母自我心理状态:表现得像父母或者小时候的父母(父母形象)一样的状态。
场景举例:
小王儿上班迟到了,遇见经理,问:经理,几点啦?
经理回答。
1.九点过二分。(成人自我心理状态,此时此地,处理当下问题)
2.你怎么又迟到啦?你这个月迟到几回了?(今天父母自我心理状态,高高在上,教育,教训)
3.哈哈,你又迟到了!(儿童自我心理状态,搞笑)。
二、三种状态基于事实
沟通中的状态发展研究,三种自我状态是跨文化的,也是基于事实的。
我们都是有小孩子的经历的,会有一个儿童型。
当年我们都是经历了父母的养育或者相当于父母的养育者(爷爷奶奶),每个人都有学习、模仿的能力,所以就会出现父母状态。
头脑发育正常的人,有正确面对、解决问题的潜能,这就是成人状态。
三、与弗洛伊德的夲我、超我和自我的区别
弗洛伊德的夲我和超我属于潜意识状态,如果是要分析的话,需要大量的数据和案例来进行分析。自我有意识层面。
而他分析中的三种状态,从行为、语音、语调儿可以看出来,有利于日常人际交往去使用,自我心理状态的实用性很强!
四、认知行为和感受
1.每种状态都有认知行为和感受
有人会问:成人状态有感受吗?
有!真正的感受就是可以解决问题。
比如绿灯亮过马路,突然闯来一辆车,人慌张、恐惧,已退后。这个时候的感觉是滞后的,先有本能的后退,算是自我防护,再心慌和恐惧。
再比如是创伤。比如失恋,伤心这样的感受,为了解决创伤的。如果是一个人伤心不止,可能在儿童时期有了被“抛弃"的创伤,需要关注。
2.每一种心理状态都是自己的。
每一个人基因、养育方式、成长经历都是不同的。
【作业】
在工作中,与同事们的沟通基本是成人状态;面对孩子和学生常常就成了父母状态;在恋人跟前,或者与友人一起旅游,放松的环境,就会回归儿童状态!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