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文网首页
我小时的亲身经历,80后可以看看

我小时的亲身经历,80后可以看看

作者: 废墟上的花束 | 来源:发表于2022-10-03 10:38 被阅读0次

不知道你们有没有听过递弱代偿?递弱代偿原理,讲的是:世界上所有的物种,生存强度总是呈现递减态势,一代比一代弱,为了保证自身能够衍存,就会相应地增加和发挥自己续存的能力以及结构属性。万物演化的方向,都是越来越弱,生存度越来越低。这就做递弱。相应的,万物的属性越来越丰富,技能越来越多。这就做代偿。人类文明也同样在这个规律之中,貌似越来越强,但是个体依赖性越来越大,总体生存度越来越低。

我就简单以自己的生活变迁举个例子吧。比如我小时候,虽然我们家是居民户,但是祖上没有给我爸留下什么财产,也没有什么家当,听我妈口述,只有把双筷子,八只碗,一个橱柜,一床棉被,还有一台二手的老式缝纫机。是当年流行的三大件“自行车,手表,缝纫机”,其中之一。另两样还是我爸正式进入工厂多年以后慢慢获得。首先是自行车,那会叫二八大杠,可能工作半年能买得起,因为上下班方便,节省时间。

手表,可不是现在的“百达翡丽,欧米伽,劳力士哦”,那时候叫的上牌子的“老上海,海鸥,钻石”吧。那可得省吃俭用,积攒好几年工资才有能力买吧。但是我记得改革开放后做起了二道贩子,他的手腕上多了一块表。

这些不是重点,说说我小时候的生活。我虽然生活在县城,反倒对农村的生活印象深刻。为什么呢?因为只要是假期,比如五一,十一,暑假,寒假等等,我基本在农村的阿姨家度过的。特别是暑假,我喜欢往农村里跑,因为我体验到了一种接近于原始生活的状态。比如,赤脚,不但是赤着脚屋内来回走,在野外也是撒开了到处跑。我弟弟就是这样,上山也是赤脚,下河也是,在田埂边也是,在竹林中也是。我开始有点不适应,在家里赤脚可以接受,但是在户外凹凸不平的地方,特别是山上,非常搁脚。

那为什么我弟弟和一些村里的孩子能适应呢?关键是你要把穿鞋这事忘掉,把它当做顺其自然的事情。我经过一段时间也适应了。在饭点的时候抱着个碗,跟着弟弟,赤着脚去别人家“串门”,家家都是厅门大开,而且会热情的夹菜给你,一圈下来,你碗里堆了高高的菜。这就是乐趣。你们可能要问,这样整天赤脚,会不会磨的都是泡,或者皮肤干裂,老茧。但事实并没这么严重,也就脚底板敏感度降低,皮厚了点。那会农村里条件大家都不好,肉,只有逢年过节吃的上。

平时忙于劳作,吃,就简单应付一下。橱柜里的菜蒸了又蒸,比如梅干菜,但是并不是扣肉哦,就是干蒸。还有常备的一大罐什锦菜,因为没有冰箱,也不知道有没有过期,但是吃了也不会闹肚子。大人也不会考虑我们孩子什么营养不营养,有时候真没菜,就酱油猪油一拌,呱唧呱唧吃完。但猪油也不是现在的雪白,我记得还泛黄,而且不多,每次只能刮一丁点。就这样整个暑假,我每天充满了活力,比如摸螃蟹,抓来后直接用火钳夹着伸进火灶里,等吱吱吱的声音,烤得遍体通红,拿出来就咬,连壳都不剥。我还吃过把蚂蚱屁股后的肚肠一拉,一个个串起来烤着吃,就这样,从来没生过病,身体倍棒。

我们家的经济条件好起来,也较早的做了万元户,平时只有过年能吃到的鸡肉猪肉,桌上也慢慢多了鱼虾之类的海鲜。那时候能吃上这些,相当于现在吃鲍鱼和鱼翅。但是呢,我的身体并没有在农村里的时候这么好,经常感冒,既怕冷又怕热,手脚冰凉。但只要一回农村,两个月下来,又变的像人猿泰山一样百毒不侵了。这说明什么,营养的改善和物质生活的提高,并不能给身体素质带来提升。生存能力反而更多的依赖了不断增加的物质条件。

说到这,我又想到,以前我看过一部纪录记实片,还是DVD的时代,有一段是讲,应该是八十年代。一个科考队和一个记者去亚马逊丛林,在深入以后,在岸边突然遇到了几个赤身裸体,手里拿着弓箭的原始人。带头的那个马上用弓箭做了欲射的姿势,那些专家还在船上,惊呼起来,飙着英语(不知道说啥)手势乱画。

但是岸上的人显得更加紧张了,由于拍摄的人恐慌,镜头在晃动,有一个人突然做了投降的姿势,然后趴在船沿上,另几个人也照做了。后来有点忘了,可能那个原始人还是射了,我记得有惊喊声,后面画面黑了,拍摄的人可能机器掉了吧。

再后来我们普及了网络,我又在网上看到,那是千禧年以后了,有人用航拍在亚马逊的丛林中拍到了原始人,我也看了照片,不知道是不是和以前看的是同一波人。当然了,现在很多地方还是有原始人类生存,经过科学发展,有人研究,他们还是有吃生食的习惯。看过荒野求生的知道,贝爷吃过长的很肥的蛆虫一蠕动的“高蛋白”。也有各种带翅膀的昆虫,除了虫还有动物部分肝脏,虽然有些部落学会了用火,但也是简单煮烤就进食。更何况是没有任何调料的。还有一些树根玩挖出来,去皮,可以直接啃(类似于葛根),在树底部拦腰砍断,里面有一种液体,他们直接上嘴吮吸,不知道味道怎样,有没有椰子汁好吃?据说还有食人族,现在到底食不食人,我也不清楚。

在现代文明高度发达的今天,竟然还有这么多保持着原始习惯的人类。那么今天,我们的文明进程越来越快,我们追求的从温饱,到精进,到多元,一个豆腐能做出十几个花样,一条鱼有几十种做法,一道菜有上百种搭配。甚至端到你面前的菜,不知道荤素,你都看不到它的原材料是什么。我们的味蕾敏感度其实是越来越低,吃的越多,越挑剔。你品尝了百味,你很难说出一道菜让你三年,五年,十年一直在回味。比如现在还能想起小时候吃的猪油拌饭的味道,奶奶自己卤的蛋的味道,阿姨做的地瓜粥的味道,妈妈烧的汤米面外加一个荷包蛋。

我们已经在满足基本都生理需要,比如食欲,性欲等之外,物质的享受已经不是基本需求,已经上升到精神享受了,比如你带着几十万的手表,开着几百万的车,住着千万的豪宅,一身衣服十几万,有实际意义吗?并没有,但是在心理和精神上的满足,是普通人享受不了的。如果,你把一块几十万的手表带在那些原始人的手上呢?把一套十几万的衣服穿在他身上呢?或者你把上等鱼翅鲍鱼燕窝等食材给他吃,跟他说如何的珍贵,他有感觉吗?用现代的话说,他会觉得自己高大上吗?我们再降低一点,上面的这些行为都用在一只智商最高的猩猩身上吧,它会有感觉吗?很显然,答案是否。这些外部的物质会影响他们的生存状态吗?他们吃饱了就玩,到了某些季节,就交配。

所以说,递弱代偿原理还是有道理的,你觉得呢?

我从小就生活在农村 上高中开始离开农村到城里上学。工作后 工作日生活在城里 周末回农村过田园生活。个人感觉城里有城里的好 农村也有农村的好。年轻人上班、孩子上学肯定是城里好。周末、节假日、度假养老肯定是农村更好。

养老应该是城市里好,有病有灾的能及时去医院。

50、60退休肯定是农村好呀 小院子里菜种种 露台太阳晒晒 河边散散步 农村好山好水生病的机会都少了 真有病了去医院开车也就10几分钟 现在我们那边乡下很多上海杭州的退休老人买房子租房在养老呢

哈哈那看来是每个人的感受不一样。别说农村了,浙江四五线城市,我都呆不了一周以上,觉得太无聊了。可能我没有那份心境吧。

有网络就行,有啥无聊

我们家乡下也只是杭州乡下而已不是四五线城市 还是景区呢

又受了王东岳物种起源的毒害

你先看完再说,我小时候的经历,我的感受

记错了是物演通论

你小时候没有有在农村里生活过啊

那是上一个世界,这个世界在2012玛雅预言中已经重启,现在是一个加速的世界,时间变得飞快

我的意思,在农村里生活的经历,虽然物质匮乏,但是身体很棒,没啥大毛病。我也是进入城市化发展后感觉身体不如以前,很多人亚健康,那说明物质的文明的飞跃,其实人的生存质量反而降低了,为什么呢

仓廪实而知礼节,衣食足而知荣辱或者说,现代人就是吃饱了撑的,各种想法来了,各种病来了。

在阿尔卑斯山脚下的城市,比如瑞士,为了保护环境基本不用空调,最热的时候还是用风扇,不是他们用不起,是每个人骨子里流淌着环保的血液,已经习以为常了

真的假的,瑞士全部不用空调?

高福利国家民众素质相当不错的,平等,尊重,友善

其实欧洲都不太有人装空调的,像苏黎世,日内瓦稍微大点的城市开车的都很少

国人还在鼓吹现在是进入发达国家之列,早的很呢!高度文明国家都是注重人与自然的关系和谐共生

为什么欧洲不用空调?中心城区老建筑不能大型拆装,纬度不一样,温差大,6月份人家白天30度晚上十几20度,市区里也是装空调的好吗?甚至欧洲导游都会提示,有开空调的地方会比较足,出门带个外套。

看的很通透

都这样操作,经济倒退20年

手表不是现在的“百达翡丽,欧米伽,劳力士哦”,那时候叫的上牌子的“老上海,海鸥,钻石”吧。那可得省吃俭用,积攒好几年工资才有能力买吧。当时的钻石表,和今天的劳力士一个道理。今天你省吃俭用几年,照样买的起。说到底,为什么向往以前,因为大家都穷,大家穷了,自己也穷就不会自卑,而现在不一样了,有的人富了,自己还没富,生活落差就起来了。

相关文章

  • 我小时的亲身经历,80后可以看看

    不知道你们有没有听过递弱代偿?递弱代偿原理,讲的是:世界上所有的物种,生存强度总是呈现递减态势,一代比一代弱,为了...

  • 小说自荐

    我是《黑暗灵族》小说的作者,80后,喜欢这类元素的可以看看我的小说,有内涵的,【治愈系】!谱写我们80后最后的尊严!

  • 那些年干过的农活儿

    作为生在北方农村的80后,我亲身经历了从农业社会到现代社会,小时候一放学,就要作为家庭重要的劳动力去干农活。 我几...

  • 我的小时代(80后的回忆)

    我躺在松软的稻草堆上,做着在华榻上做着梦的梦。一睁开双眼,太阳出来照得晨露的眼睛泪光闪闪。野蘑菇做着黄的白的小屋,...

  • 与90后沟通出现障碍,不一定是他们错了

    01 和90后聊天,他说要辞职去看看世界。 70后以及80后很不能够理解,他们认为看看世界是可以的,但是为什么要辞...

  • 80后的小时候

    今天大家在办公室谈起了自己的童年。80后的童年是相似的。我们都爱玩捉迷藏,都踢过毽子跳过绳,都打过“面包”,...

  • 80后小时候

    (一) 80后小时候, 蜻蜓很多, 菜园里的葱尖上都会落上几只。 红蜻蜓,黄蜻蜓,蓝蜻蜓… 如今,菜园子不种菜了,...

  • 请你摆一个好看的放屁姿势

    ----致80后和90后的“鸡汤作家” 每天睡觉前的半小时才有时间看看微信公众号,朋友圈动态,微博和腾讯新闻等等,...

  • 小故事大哲理,6个小故事,看完发人深思!

    现在很多80后90后不是上网打游戏,就是网购买东西,其实生活中我们可以把多余时间用来看看很多有用的东西,比如可以阅...

  • 来到网络写作平台的感受

    一位“华师大”毕业的80后告诉我:“叔叔,你可以上网络写作平台去看看,现在可以上网阅读和写作。”由晚辈帮忙开通“平...

网友评论

      本文标题:我小时的亲身经历,80后可以看看

      本文链接:https://www.haomeiwen.com/subject/npfeartx.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