跟随老电影铁粉第一次蹭了电影节热度,看《驴子巴特萨》,也第一次了解导演罗伯特·布列松 Robert Bresson.
整体基调深刻得让人压抑,作为习惯了厚重感电影的中国大众观影者而言,基调上略显单薄苍白、形式上略显平淡无味、寓意上略显深刻沉重。但不得不说,从内涵诠释上来讲,这部片子直击人性。
所有冲突的缩影是驴子这个第一主角,而人作为具象的表现体作为展开。
用驴拟人,以此表现或许更能让观众体会人性的卑微、自私、贪婪及虚伪。而作为人得具象展现,无论是象征正面角色的女主一家,还是反面角色的机车党、以及险些面临牢狱之灾后一夜暴富的流浪汉,抑或在欲望中沉浮不定的女主本人,实则都是包裹着不同样貌外衣的“弱者”。他们无一例外,都无力承载命运给予的一切(金钱、爱情、名誉)给予的负重,最后就像片尾驴子中枪倒下,逃不过被命运击败的结局,而唯一的悼念无非是羊群(被赋予柔弱象征)的短暂聚集,然而最终同样被牧羊人及猎犬(赋予反面象征)驱赶。
最后说说影片涨知识的点,导演:罗伯特·布列松 Robert Bresson.
名言:艺术不是奢侈品,而是必需品。
罗伯特·布列松 Robert Bresson原本是画家,1933年转入电影界。二战期间被关入德国集中营,在那里认识勃里克柏杰主教,离开集中营后受主教所托拍摄以贝达尼修女院为背景的剧情长片《罪恶天使》,从此确立其以哲学性、天主教思想为主题的电影风格。个性孤高,作品少而精。
风格简约,题材将文学名家的作品作(尤其是陀斯妥耶夫斯基)重新诠释,关注枝节,喜欢采用非职业演员,对精神世界的孤独和超越做沉思性探索。他的美学信念是用电影将音乐和绘画融为一体,而不是戏剧和摄影。
罗伯特·布列松 Robert Bresson欧洲艺术界地位颇高,在国内却是小圈子电影铁粉的追逐,也正基于此,我给了这部片子一个中庸的评分,如果导演的寓意是将艺术变为人们的必需品,那在集中营这种特殊背景下催生的遗世独立之风骨只能将艺术与大众的距离越来越远,至少目前阶段在我国这样的大环境下,艺术的下沉还需要仰赖手法、方式及一些不为人言的小trick。我认为,一部优秀的艺术作品,思想有益、文化包容、艺术特征三者缺一不可,而《驴子巴特萨》少的那几颗星就在文化的包容上,理解导演生活背景和宗教下的观众能理解感受共鸣,而没有经历那段历史的观众则是云山雾罩一头雾水。
ID:茜茹holly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