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文网首页闲话古诗词文艺调频中国当代诗人
袁枚“五斗米”助推黄之纪成才。——闲读《随园诗话》(34)

袁枚“五斗米”助推黄之纪成才。——闲读《随园诗话》(34)

作者: 真老实人_425a | 来源:发表于2020-08-09 21:07 被阅读0次

    【原书卷五·五】

    丁丑,余觅一抄书人,或荐生,名之纪,号星岩者,人甚朴野。偶过其案头,得句云;“破庵僧卖临街瓦,独井人争向晚泉。”余大奇之,即米五斗。自此欣然大用力于诗。五言句云:“云开日脚直,雨落水纹圆。”“竹锐穿泥壁,蝇酣落酒尊。”“钓久知鱼性,樵多识树名。”“笔残芦并用,墨尽指同磨。”七言云:“小窗近水寒偏觉,古木遮天曙不知。”“旧生萍处泥犹绿,新落花时水亦香。“旧甓恐闲都贮水,破墙难补尽糊诗。”“有帘当槛云仍入,无客推门风自开。”

    黄之纪,(生卒年不确定),字允修,号星岩。上元(今江苏南京)人。

    饷,释义:1、用酒食等款待。2、薪金(旧时多指军警等的薪金):月饷。关饷。3、赠送 。

    胡冲《吴历》:“以诗赋饷孙权。”此处当指袁枚赠给黄之纪五斗米,作为对其佳句的奖励。

    【闲言碎语】

    这条诗话,读过了,放下了。过了几天,又读一遍。实在是喜欢黄之纪的诗句,构思精巧,言语朴实,蕴含着不深不浅的道理,读过之后总有着不浓不淡的回味。

    仔细地查了查资料,忽然发现,黄之纪原来就是袁枚《黄生借书说》的黄允修啊。这篇文章,似乎是中学课文啊。那时候,这是学习写作论说文的范本啊,背诵、分析中心思想、掌握论说方式、模仿文体创作,来来回回弄了多少遍啊。真没有想到,在这里与黄生重见呢。

    黄生,本名黄之纪(生卒年不确定),字允修,又字星岩,上元(今江苏南京)人。乾隆二十二年(1757年),黄之纪应聘到袁枚家为其抄书,成为袁枚的助手。黄之纪自幼立志读书,但因家境贫寒无力买书,到袁枚家抄书后,恰似如鱼得水。抄书之余,常借书回家阅读。因此,才有了《黄生借书说》之作。由此,“书非借不能读也”之说流传于世。袁枚对这位好学后生十分欣赏,称“予喜其年甚少,意甚锐,不徇于今,其于古可仰而冀也。又虞其家贫,有以累其能也,为羞其晨昏,而以书库托焉,成生志也。”袁枚为了帮助读书成才,干脆将黄之纪请到家里居住,提供膳食,让他管理书库,对黄之纪求学给予了大力支持。袁枚偶然看到黄之纪诗句“破庵僧卖临街瓦,独井人争向晚泉。”大为赞赏,还给予其五斗米的奖励。为啥袁枚要把奖励其五斗米记载下来?因为这是重奖!按照当时的米价计算,五斗米约值500文,在乾隆年间折合半两白银。而在当时,七品知县的年俸是45两,袁枚买随园也才花了300两银子。或许正是因为这个重奖,激发了黄之纪学诗写诗的热情,诗艺大进。经过多年的努力,果然取得了很大成绩,成为一位有名的诗人和学者。他一生勤于著述,著有《编录堂诗钞》三卷,《编录堂文钞》三卷,《古诗刊误》十卷,《河工摘录》十八卷等。

    黄之纪在袁枚家住了六年多。黄之纪住在袁枚家时,有些人看不起他,黄之纪为此作《题松树》一诗,有句“寄人篱下因春好,听我风声在老来。”高远之志跃然纸上。他对袁枚的知遇之恩念念不忘,离开时依依不舍。在《将作楚行留别随园夫子》写道:“小住蓬莱已六年,华堂拜别意怆然。花经晓雨含红泪,云出空山到远天。尽把借书归邺架,旋装行李送江船。不堪回首长行地,一片樱台隔暮烟。”

    清代著名文学家、金石学家、“吴中七子”之一王昶对黄之纪的诗也十分欣赏,在其主持编纂的《湖海诗传》卷十九记录了不少佳句,如:“塔耸始知山有寺,鸟喧方觉树藏巢”;“灶马方随司命至,土牛先傍县官回”;“斜竹拂搪风力劲,明流当槛月光重”;“好花每喜衔杯赏,明月还思灭烛看”;“身壮喜无经日病,家贫只备隔宵粮”;等等。

    黄之纪从一个抄书人成长为一名诗人、学者,其自身的天赋及勤奋是最根本的基础,但与袁枚给他提供良好的生活与学习条件也是分不开的。推举优才,奖掖后进,是历代文坛的优良传统。可惜,这样的佳话在当今似乎越来越少了。文坛新人不奢望前辈给“五斗米”重奖,能够少几句冷嘲热讽的打压之语,就算烧高香了。

    相关文章

      网友评论

        本文标题:袁枚“五斗米”助推黄之纪成才。——闲读《随园诗话》(34)

        本文链接:https://www.haomeiwen.com/subject/npjrdktx.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