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文网首页职场菜鸟成长记读书互联网产品思考
人脉弱关系:高手是怎么跳槽的?

人脉弱关系:高手是怎么跳槽的?

作者: 赚Q毒鸡汤 | 来源:发表于2019-05-15 15:40 被阅读5次

如果你想找一份工作,最有效的办法是什么?在招聘网站投简历吗?还是到招聘会去争取一个面试的机会?

其实都不对。

社会学家发现60%的好工作是通过人际关系,而不是通过正式渠道申请的。

其实,我们在生活中也能观察到,在社会招聘中大部分好工作会先经过内部举荐(先得知消息),然后才发布在招聘网站上。

找工作关系很重要!

那么什么样的关系?能为我们带来更好的工作呢?

在我之前的文章有提到过:人脉网络中,需要考虑连接的数量(人脉中心度)和相似程度的重要性(人脉结构洞),这篇就总结下连接的强度。

如果把各种社会关系按照连接强度来分类的话,分为两类:强关系和弱关系。

关系强弱的4个维度

1、互动频率:互动的次数越多,就是强关系,相反,就是弱关系。

2、信任度:信任度高,就是强关系,相反,就是弱关系。

3、亲密程度:关系密切,就是强关系,相反,就是弱关系。

4、互惠交换:经常互相帮助的,就是强关系,相反,就是弱关系。

那么在找工作这件事上强关系和弱关系,哪个更有用呢?

也就是说,是我们的亲朋好友,对我们的帮助更大呢?还是那些泛泛之交,平时不怎么来往的人对我们找工作帮助更大呢?

你可能会说,当然是亲朋好友了,他们愿意掏心掏肺的帮你,至于那些交情不深的人,他们肯搭理你就不错了。

这是我们的直觉判断,但很可能是错的(这就是感性思维与理性思维的区别)。

发现

社会学家发现,情况还真不是我们直觉判断的那样,在人们实际找工作的过程中,而真正有用的大多数是弱关系。

他们是那些你不经常见面的人、他们不在你最频繁接触的社会圈子里。

而且通过他们找到的工作跟通过强关系找到的工作相比,不仅薪水更多职位更好工作的满意度也更高。

为什么弱关系这么有用

社会学家的这项研究开展于上世纪60年代末,到今天已经成了社会科学的经典之作,但在当时对人们认知的冲击还是挺大的。

解释

那些整天跟你接触的强关系人,可能干的事儿跟你差不多、也很接近,如果你不知道有这样一个好的工作机会,他们知道的概率也不会很大。

唯有弱关系才有可能带给你一些你所不知道的事情,就好比两个人,当他们是弱关系的时候,他们的朋友圈子重叠度就会很小,就能在信息上互通有无。关系越强,朋友圈子的重叠度就越大,相互之间可用的信息就越少,所以弱关系的真正的价值是把不同的社交圈子连接起来,从圈外给你提供有用的信息。

弱关系的优势是不是关系数量带来呢?

因为我们每个人认识的绝大部分的人都是弱关系,而强关系只是少数。

如果让所有认识的人每人给我们一条工作信息,最后有用的这条信息,当然更大的可能性来自弱关系。

解释

弱关系和强关系跟我们交流的次数相差很大,我们跟强关系之间交流的信息要远远多于弱关系,因此来自弱关系的信息总量可能并不比强关系多。

弱关系之所以重要,是因为它传递的有价值的信息的比例更大。

facebook的数据团队的一项研究就表明:虽然人们重视强关系,但人们的大部分新知识还是来自于弱关系。

基于以上弱关系的力量,你可能就会纳闷 ↓:

疑问

貌似有道理,但,对中国来说,强关系更管用,要不然,哪儿来的拼爹说法?哪儿来关系户?弱关系理论是西方人提出来的,在中国或许水土不服吧?

你如果有这个疑问,我要给你点个赞,说明你有批判思维。

在1988年华人社会学家边燕杰就做了一项调查,他发现在中国人们主要是通过强关系而不是弱关系找到工作的。

奇怪了,为什么到了中国结论就反过来了呢?

边燕杰解释说,这是因为在当时的中国劳动力市场还不健全,找工作的方式是毕业包分配。在这种情况下,社会关系的作用就不是获取就业信息了,而是得到工作分配主管部门领导的照顾。

重点

关系不是信息桥,而是人情交换网。

掌握实权的人物,在决定工作以及相关的资源的分配,而不是求职者与职位的匹配。

这种资源分配背后的逻辑是基于影响力的强关系逻辑,而不是能够带来信息的弱关系逻辑。

求职者与雇主之间仍然很可能不认识或者不熟悉的弱关系,但中间介绍人与两者,却都是强关系担当的人情桥的作用。

信息是市场-有效运作的基础

随着劳动力市场的发展,弱关系的重要性是否会上升?强关系的作用是否会下降呢?

最近的研究发现确实如此,在体制外,在市场竞争激烈的行业里,弱关系的作用越来越显著。

换句话说,中国人情社会的那套东西也开始不管用了,很多人做事的方式也开始和市场化的体制接轨了。

但是社会学家也发现,即便是在今天在体制内在垄断性行业里强关系,对于找工作和职位升迁而言仍然十分重要。

即使像海外优秀人才回国,到高校和国企求职,也往往需要强关系来穿针引线。

这也能解释一个现象,前些年不少年轻人逃离北上广几年之后,又回来了,那这是为什么呢?

其中一个很重要的原因是:小城市里的好工作好职位有限,基本上都被强关系占去了。

在这样一个靠人情、靠背景分配机会的劳动力市场里,强关系仍然重要。

其实,中国学者的发现和西方学者的理论并不矛盾,甚至因为中国学者的贡献,加深了我们对弱关系理论的理解。

强关系传递影响,弱关系传递信息

后来更多的研究验证了这一结论,包括在社交网络平台上,如自然杂志就发表了一篇论文,所在美国大选中投票率低,一直是一个头疼的问题。

那么怎么提高投票率呢?

例子

论文的作者和face book公司合作,以6100万名用户为研究对象做了一个实验。

这个实验的内容是给用户推送了一则消息:你的facebook的好友在美国国会选举中投票了,你是不是也应该去投个票?

结果是参与投票的人比以往整整多了34万人,效果非常的好。

那这34万人有什么特征呢?有意思的地方是:影响他们投票行为的,都是强关系。

案例总结

只要按照用户间互动的频率,把强关系和弱关系做一个划分。

虽然强关系在facebook的所有好友关系里,只占到7%的比例,但就是这7%贡献了几乎所有新增的投票行为。

这说明只有强关系才能传递有效的影响,而弱关系就做不到这一点。

问:高手是怎么跳槽的?

答:先通过弱关系广泛获取信息,在利用强关系施加影响,这样,就有更多的机会,获得一份理想的工作。

科普

“强关系和弱关系”这个概念的是著名社会学家格兰诺维特,他发现弱关系能够给客人带来更多的信息和机会。

因此,不管你是想学点东西还是找工作,或是要创业,你都应该走出去追求弱关系。

但是在不健全的劳动力市场里,强关系起到核心作用(其他行业市场或许也适用)。

总结:强关系传递影响、弱关系传递信息。

感觉总结的不错的话,就给个赞呗!

另:在公众号里,还有一些音频和视频的干货,关注公众号(耿直的直)去拿吧。

相关文章

网友评论

    本文标题:人脉弱关系:高手是怎么跳槽的?

    本文链接:https://www.haomeiwen.com/subject/npnpaqtx.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