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文网首页明月共光辉简书姐妹群心灵小栈玫瑰园
一轮明月——致敬弘一法师·李叔同

一轮明月——致敬弘一法师·李叔同

作者: 青木樨 | 来源:发表于2018-10-25 23:32 被阅读335次

    在生活中,每个人都有各自不同的人生经历。生活本来就是一条河流,它需要激流,但更多的时候它需要平静地向前。

    李叔同像

    1.人冷的时候想过夏天,怕热的时候想过冬天,真的到了那个时候还是不舒服。我劝你趁早打消这些妄想,安心过日子,哪里都一样。

    2.吃素总比饿肚子好,住茅草房总比露天睡好。人生若懂得知足,所有的烦恼就会一扫而光。

    3.随时随性随遇随缘随喜,不悲观不怨愤不躁进不过度不强求。

    文||青木

    引子——传诵经典《送别》一曲


    我第一次在《疯狂阅读》的《一缕青衫》一期中读到的关于弘一法师的文章,那个时候对于佛法禅学是一概不知,也没有兴趣,所以错过了认识弘一法师的大好机会,那篇传记也没有认真去读,唯独记得李叔同和苏曼殊这两位高僧的姓与名,也庆幸如今还记得。

    “水清明月现,心静思自明”

    后来的生活我喜欢起音乐,有一段时间喜欢极了朴树,曼妙的歌声以及朴树的耿直都让我热爱。很久以前就听过《送别》这样一首家喻户晓过的歌,而作词的就是弘一法师。

    朴树在某次录歌的时候泣不成声,我就觉得《送别》歌带给朴树的远远不止美妙的词曲。

    朴树曾经说过这样一句话“若是此生我也能够写出这样的一首歌来,那我死而无憾。”我能够从朴树的口吻中听出他对于弘一法师崇高的敬仰,而《送别》一首歌我才刚刚听出韵味。

    “长亭外,古道边, 芳草碧连天。 晚风拂柳笛声残, 夕阳山外山。 天之涯,地之角, 知交半零落; 一觚浊酒尽余欢, 今宵别梦寒。 长亭外,古道边, 芳草碧连天。 问君此去几时来, 来时莫徘徊。”

    李叔同在俗时与好友许幻园宣扬民权思想,提倡移风易俗,宣传男女婚姻自主。一度成为社会风口浪尖改革潮中的一份子,二次革命失败、袁世凯称帝、这些层出不穷的社会变幻,导致许幻园家中的百万资财和家业荡然无存。

    有年冬天,大雪纷飞,好友许幻园站在门外喊出李叔同和叶子小姐,说:“叔同兄,我家破产了,咱们后会有期。”说完,挥泪而别。

    李叔同看着昔日好友远去的背影,在雪里站了很久随后,李叔同返身回到屋内,让叶子小姐弹琴,他便含泪写下:长亭外,古道边,芳草碧连天…也是李叔同的优秀音乐作品,被中国数代人所传唱。

    我最开始欣赏的时候听的是一种“劝君更尽一杯酒,西出阳关无故人”的故人离别之感。后来在朴树的一次次歌声中我又听出了关于人生的一些思考。

    《送别》的或许是友人或许是美好过往,行迹匆匆,再回首的时候就只有用回忆来当做酒,不再谈及。

    朴树哭得撕心裂肺,在他心里这首歌有他的很多悲伤。

    在经典之作《让子弹飞》的片尾中,一首《送别》意味深长。他是在送别自己的好友兄弟,也是再向旧的时代告别吗?来时莫徘徊,去时多感慨。



    01

    岁月荏苒,如梦似幻,人生一世,只在呼吸之间。

    这是李叔同对人生的领悟,一生一世缥缈乎梦幻乎,细毫纹理之间乎。

    1880年(光绪六年庚辰)10月23日(农历九月二十日)辰时,李叔同生于天津河北区地藏前故居李宅。祖李锐,原籍浙江平湖,寄籍天津,经营盐业与银钱业。

    父李世珍,字筱楼,信奉佛教,清同治四年进士,曾官吏部主事,后辞官承父业而为津门巨富。除正室姜氏先后纳有郭氏和张氏两侧室,其生母十九岁时嫁入纳入侧室。

    他伯仲间行列第三,乳名三郎,幼名成蹊,学名文涛,字叔同。三郎四岁时,其父亲已经七十一岁。

    “一切有为法,如梦幻泡影。如露亦如电,应作如是观。”

    李叔同自幼家境富裕,又因为其父亲多与欧商来往,所以早年间就接触到西方的文化,童蒙时期多受熏陶。

    这帮助李叔同在早年间的学识教育上有很大开拓,西洋乐就是其中的一种。不久后父亲病逝,他的母亲很多,生母很苦。生母希望三郎考取功名,进士及第。

    1895年甲午战争,北洋水师惨败于黄海,北洋政府岌岌可危。康有为公车上书,光绪帝诏定国是。

    老大中华非变法无以自存。此时的李叔同面对国患,只能够写下愤慨的文字以表心志。刚刚踏上人生的旅途,满眼看到的尽是苦难,民不聊生国破家亡。

    后不久其生母做主为其迎娶一位茶商女儿作妻子,大其两岁,属虎。可那时李叔同应是心有所属,杜绝了仕进之心,官宦之途,列身票友,出入梨园,消磨青春时光,常与名伶杨翠喜同出。

    后来袁世凯用十万两军饷买了杨翠喜向载振行贿,酿成轰动一时的“杨翠喜案”,一代名伶在津门舞台上消失。


    02

    一事无成人渐老,一钱不值何消说

    1898年,李叔同携母亲妻儿来到上海。黄浦江畔十里洋场,李叔同在这里一呆就是八年,北望津门家国沦丧,自己却在歌声舞技之中苟存,对此感慨万千愧疚万千。

    在这里,他为文人写歌,赋诗,把他们当做是和自己一样沦落天涯的人。

    在这期间,蔡元培苦苦支撑着南洋公学,既授经世之道,又教外语。同期邵立子,黄炎培,李叔同成为蔡先生的高足,也就是这个时候,李叔同对于法学想法颇多,想要翻译法学著作。

    他认为 强国之法有行法力度,但强国对于弱国之法并不注重,在侵略之余种种践踏,小国唯有自强自立。

    不久蔡元培、章炳麟这样一些当时顶尖级的教员为《苏报》撰稿,并且很快就成了当时学潮、爱国学社以及教育的一种机关报纸。清政府起初的时候,对这些言论基本上是比较宽容的。

    但是随着一些革命思想的言论在报纸上发表,而且《苏报》上的言辞也越来越激烈,竟然慢慢演变发展成了公开主张革命。

    特别是在1903年的五月初五,《苏报》介绍了两个人和他们的著作:一个是章炳麟的《驳康有为政见书》;另一个是从日本归来的革命者邹容,以及他的著作《革命军》。

    这两本书一经发表,便迅速风靡,而且是公开呼吁革命,终于引起了清廷的惊恐不安。

    蔡元培在逃,章炳麟入狱,年轻的邹容献出了宝贵的生命。黄炎培准备和李叔同一同逃去日本,却因其母大病在家,无法离去。

    其生母知道三郎并不很接受自己的安排,临死之时也还在愧疚。母亲去世以后,就是不断的忧伤与忧愁,浑然不知何处是岸。

    眼界大千皆泪海,为谁惆怅为谁颦

    李叔同打破了祖规,硬生生的将生母的棺材从正门抬入,这时候的李叔同有着新思想,打破旧规,并用自己的方式为自己的母亲办了丧事。

    在丧母的极度悲伤之中,他写下了一首《梦》来追悼生母,感恩生母,怀念生母。

    “哀游子茕茕其无依兮,在天之涯。惟长夜漫漫而独寐兮,时恍惚以魂驰。萝偃卧摇篮以啼笑兮,似婴儿时。母食我甘酪兴粉饵兮,父衣我以彩衣。月落乌啼,梦影依稀,往事知不知?汩半生哀乐之长逝兮,感亲之恩其永垂。

    哀游子怆怆而自怜兮,吊形影悲。惟长夜漫漫而独寐兮,时恍惚以魂驰。梦挥泪出门辞父母兮,叹生别离。父语我眠食宜珍重兮,母语我以早归。日落乌啼,梦影依稀,往事知不知?汩半生哀乐之长逝兮,感亲之恩其永垂。”

    每每听到这样的乐曲,我就心生无限的思念与感恩。“父语我眠食宜珍重兮,母语我以早归。”在母亲的丧礼上,李叔同含泪弹唱了这首歌,心中无限悲哀。他的三娘听了之后,缓缓来到他的身边,说道“叔同啊,我死的时候你把这歌也给我唱一遍行吗?”

    丧母后的李叔同,如游丝飞絮,飘荡无根,更无牵挂,其后辗转来到日本。


    03

    华枝春满,天心月圆;绚烂之极,归于平淡。

    1905年八月,明治三十八年,李叔同在日本东京留学。期间参与了油画的创作展览,还著作了中国第一本音乐刊物,邮寄上海由商务印书馆首次发行。

    李叔同在日本期间注意到,幼稚园里的音乐都是五线谱教学,而大中华却依旧停留在123的简谱上,所以他想着把交响乐去中国,既做一个贝多芬也做一个梵高更做一个李叔同。

    一次偶然的机会,李叔同和雪子小姐相识,并邀请雪子小姐当自己的模特练习绘画。李叔同想用画笔表达真理,一种表于自然的真理,一种自我显现的美。两人因为共同的爱好,坠入爱河。

    当听说淮河又发洪灾,李叔同联合十余位留学生组建了春柳社,决心学习表演话剧来赈灾义演。听说李叔同的春柳社准备义演小仲马的《茶花女》一幕,日本著名的汉学家戏剧家松居先生同日本东京俳优学校校长藤泽先生亲临指导,为《茶花女》的义演做出了颇多贡献。

    “开通民智,鼓舞精神”是春柳社的宗旨,李叔同希望通过这种形式的表演来抒发以天下为己任的救世情怀。《茶花女》公演后使得春柳社名声大振,逐渐壮大到一百多人的组织,后来又正式公演了《黑奴吁天录》。

    人是怎么生的,就该怎么死,这是迟早的问题。我为爱情而生,也将为爱情而死。

    如果有一天,一个年轻美丽的女子爱上了你,你娶了她这也是应该的。爱上一个男人的女人,如果觉得自己不被这个男人所爱,那真是太痛苦了。

    后来李叔同与雪子小姐结婚,于1911年偕同妻子雪子小姐回到中国上海。1911年清王朝覆灭,辛亥革命一举推翻了在中国延续了两千多年的封建制度。李叔同壮怀激烈的写下了一首脍炙人口的《满江红》。

    皎皎昆仑,山顶月、有人长啸。看囊底、宝刀如雪,恩仇多少。双手裂开鼷鼠胆,寸金铸出民权脑。算此生、不负是男儿,头颅好。荆轲墓,咸阳道。聂政死,尸骸暴。尽大江东去,徐情还绕。魂魄化成精卫鸟,血花溅作红心草。看从今一担好山河,英雄造。

    辛亥革命最终以孙中山辞去临时大总统的职位,袁世凯登上总统宝座而夭折。由陈其美主办李叔同协同设计的《太平洋报》刚刚诞生不久就被迫停止。

    后李叔同在浙江省立第一师范学校任教,主教图画和音乐。后来他的学生中有鼎鼎大名的绘画大师丰子恺,音乐大师刘质平。李叔同在学校里开创了裸体写生的先河,虽被说有伤风化,却是艺术的引导。

    一声入耳里,万事心中空。国学大师马一浮曾赞扬李叔同的爱国情怀,以及他的诗词魅力。



    04

    人当变故之来,只宜静守,不宜躁动。

    某一次其挚友夏丏尊给了他一本关于断食的书籍,这个时候李叔同想学习释迦摩尼的佛禅,注重身心的修养,使人除旧换新,脱胎换骨。

    1918年李叔同来到了虎跑寺,断食正值。他对好友夏丏尊说自己已经尽力了,但是看不见教书育人的希望,身在凡尘不由己,定当灵魂的解脱才是首要。最终李叔同决心出家,忍痛与妻子告别,告别挚友,告别高足。

    最终李叔同在灵隐寺剃度为僧,号弘一法师。雪子小姐在与弘一法师分别时问到“法师,何为爱?”弘一法师回答道“爱,就是慈悲,我佛慈悲就是爱,普度众生救世济民就是爱。”

    这个时候的弘一法师已经远离了尘世的喧嚣,佛法两万四千中,他独独要去修律宗,自说入佛门甚晚,以当罪孽深重,律宗律己,虽修行之苦尚不能一两语诉之,无悔深追之。

    佛家说“相由心生”,我们心中会有嫉妒,不满,愤怒的情绪全是因为自己的心胸不够开阔。如果我们能够冷静地去观察自己的心,安心立命,就不会有什么不平和不满了。

    李叔同拜见印光大师为师时,下定决心要深造研律宗,闭门修行几多年。在这期间,弘一法师养成了过午不食的习惯,时时克制自己,规矩自己。

    之后他多游走于各地庙宇,拜佛求学于高僧。学习朴素的简单的生活方式,当他的好友夏丏尊前来探望时,对他的生活颇感悲伤,竟是何苦呢?或许只有弘一法师自己的内心有着问题的答案吧。

    1937年七七事变,全面抗战爆发。弘一法师愤慨日本人的行为,有道是国有宗法确不曾想过日本人的无耻之行,加之染上风寒,身体欠佳。但他依旧参加救亡运动,谱写乐歌鼓舞士气,为中华而战斗不退缩。

    晚年间的弘一法师依旧行走于大江南北,为的是追求佛家的信条佛家的真理。也正是这样一位杰出的法师,为我国的音乐,绘画,佛法律宗等诸多领域倾身奉献,造诣之深,影响之广。

    有一日,满月当空或残月当空,皎洁无暇地把银色的光芒撒向大地。弘一法师在世时就如同这一轮明月,独独守着黑色的夜空,把自己的光芒奉献给所有深处黑暗之中的苦难的人们。

    一轮明月,半世潇洒半世僧

    相关文章

      网友评论

      本文标题:一轮明月——致敬弘一法师·李叔同

      本文链接:https://www.haomeiwen.com/subject/npvmoftx.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