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文网首页每周500字每天写500字想法
往者不可谏,来者犹可追!

往者不可谏,来者犹可追!

作者: 凤凰雅雅 | 来源:发表于2019-04-08 11:54 被阅读6次

    今天收到一个提问:“如果你能和过去的自己打一个电话,你最想说的是什么?”看到问题我脑子里只浮现了一句话,往者不可谏,来者犹可追!

    讲一个中国科学家的故事,量子反常霍尔效应被看成是量子霍尔效应家族当中可能是最后一个重要成员,全世界有很多科学家,把对它的发现看作是自己的一个目标,

    一百三十多年的研究历史中,曾经出了四个诺贝尔物理奖,而这四个诺贝尔物理奖工作原理都是需要磁场的量子霍尔效应,而我们国家这个科学家带领团队发现的,是世界上唯一不需要磁场的量子反常霍尔效应。

    当时有这个概念出现的时候,全世界可以说是最顶尖的研究组都想攻克这个难题,像日本的东京大学,德国的维尔茨堡大学、普林斯顿大学、美国的斯坦福大学,麻省理工学院。

    他说自己有一个理想,不辜负国家的支持,争取攻克世界上最有影响的这种科学难题。他就是曾经清华大学物理系主任如今清华大学副校长,中国科学院院士——薛其坤。

    他带领的学术团队在世界上首个发现了量子反常霍尔效应,被杨振宇先生称为这是在中国本土实验室里出现的首个诺贝尔奖级别的实验, 并获得了第一届中国未来科学大奖。

    薛其坤来自山东临沂一个农村家庭,小时候上学课桌是劈开的树,凳子是自己家带去的,条件艰苦。因为父母觉得他有可能考上大学,所以全力支持他上学。

    后来他报考了山东大学的物理系,1984年大学毕业那一年选择考研究生。第一次高等数学考了三十九分,第二次没考上,因为比较擅长的普通物理(大学物理)考了三十九分,

    两个三十九分让他觉得非常郁闷。因为和别的成绩差别比较大,让他意识到自己基础知识非常差,觉得考试是把基础知识打扎实的好机会,终于在大学毕业的第三年考上了研究生。

    1992年到日本的仙台东北大学研究所开始读博,那是个人成长中最难的一段时间,也是最艰苦求学经历,不懂日语,没有一个朋友,家人也不在身边。语言不通使学习高精尖的实验技术成为非常困难的事。

    听不懂怎么学,所以经常受到导师的批评,那是带着一种蔑视的眼光的批评。那时在外求学,一年有七八个月的时间想放弃,想回家,想回国,特别难熬。导师樱井利夫极其严厉,

    他的实验室有一个外号叫7-11,因为要求必须在7点之前到达实验室,十一点以后才能离开。如果哪天想找个理由七点半过去,导师是绝对不允许的。长时间科研让人特别困,

    薛其坤就常常把厕所门关上,自己坐在马桶上打个盹,还不能长,要保证二十分钟出去一下。这样就没人会注意到他,这是薛其坤当时觉得挺聪明的一个主意。

    最受不了的一次是,小导师让他用三天时间,把几千个上万个螺丝摆的整整齐齐,严格的进行分类,当时薛其坤最直接的感觉是小导师在侮辱自己,但也正是因为这种分类,这次锻炼。

    使薛其坤发现这是一个科学家基本素质培养非常重要的环节。终于在薛其坤做第一个课题时,导师改变了自己对薛其坤的看法,薛其坤的第一个课题在一年半以后取得了非常重要的突破。

    这个突破是他那个实验室,在东北大学接近三十年最重要的成果,一下子薛其坤成了导师眼中的王牌,像明星似得,从最不受待见的门生变成了最得意的门生。丑小鸭变成了小天鹅,

    同时也激发了他对实验本身很大的兴趣。他感到读博士读了六年,小时候以及上大学时,朦朦胧胧追求的理想和目标才接近、并开始实现。那个时候薛其坤开始体会到科学研究的美妙,

    他本来正常情况下十分钟二十分钟总要出去吸根烟,但当采到精彩数据的时候,他会发现自己已经三个小时没有吸烟了。追求科学给薛其坤带来的兴趣,让他忘掉了时间忘掉了烦恼,

    忘掉了周围。导师更加欣赏,器重,导师是科学家所以看到自己的学生走上正确的科学道路,很受鼓舞很受感动,掏钱请薛其坤吃饭,吃的日本的生鱼片,喝了点啤酒。

    这段生活在薛其坤的生活中留下了很深的烙印,现在他自己也成了7-11教授,薛其坤有一个非常强的理念就是科学强国、教育强国。为了培养最有竞争力的人才,他对学生要求更严了,因为这样学生成才的几率会更高,跟着薛其坤拿到博士的学生已经有七十多人,博士后有十五人。

    这是一个来自贫困农村的中国人创造的世界奇迹,相信你我之中大部分人都比他起点高。

    相关文章

      网友评论

        本文标题:往者不可谏,来者犹可追!

        本文链接:https://www.haomeiwen.com/subject/nqjuiqtx.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