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文网首页
立足素养,灵活求变 ——2020年广东省语文中考题之我见

立足素养,灵活求变 ——2020年广东省语文中考题之我见

作者: 茵茵师语 | 来源:发表于2020-07-21 00:09 被阅读0次

        2020年非同寻常的一年,新冠疫情肆虐,就广东省中考而言,也取消了考纲,而今年的广东省中考语文试题也一改以往常态,呈现一定的“特殊性”。

        诚然,我也跟很多一线初三语文老师一样,也会替学生感到为难,也担心过他们考场上能不能随机应变如常发挥,毕竟广大初三教师都是与所有初三学子一起精心备考,与孩子们同舟共济,希望一年的努力能够得到回报。

        虽然有一丝忧心,但看到这份题目后,我也有欣赏,欣赏它的“变”,几乎所有的板块都有题型上的变动,忠于原有的知识点,在形式上稍作改动,用“出乎意料”形式考察学生对知识点的掌握,与其说杀我们个措手不及,倒不如说用更灵活的方式考察学生的真实力!

        一、变化例析:

        1、第6小题为例:原来第6小题是以填空的形式考文言文解词,现在变成了选择“加点词语意思相同的一项”,由原来单篇词解的死记硬背(有时候为了避免争议,要求严格落实注释字句),变成了多篇文章一词多义的勾连。切实考察了学生对文言文字词的理解,学会举一反三地应用。

        2、第8小题:由原来的选择题变成了问答题的形式,考察学生对课内文言文的理解。题型没有对错,选择题可以多考几个方面的理解,可以涉及写作手法、内容理解和主题思想,但有时候题目过于“死板”,就变成了专门挖坑的题目。如今用问答题的形式,考察的角度没有那么多,但可以兼顾考察学生的语言组织能力,只是怕以后“矫枉过正”,变成了加重学生“背诵”负担的题目,那就无益了。因此,题目形式不可以固化太久,否则没有了“变”的意识,很多教学就进了死胡同,无法真正提高学生的核心素养。

        而就本题而言,尽管变成了问答题,其实也是不难作答的,孟子的文章以议论为主,上课时,分析文章的思路是一个重难点,如果有认真听课,或者有深入领会《富贵不能淫》的学生自然知道,孟子先破后立,反驳后提出自己对大丈夫的看法。而“大丈夫的标准”就在后面部分,抓住最后几句话,概括出对这几句话的理解即可,而这个概括表达也能考察学生对“大丈夫”的真正理解。

        3、第12小题:实用类文本阅读的第12题原来是选择题,大多数考查“与文章说法相符的一项”,很多时候这种题目就是找信息,抠字眼,比对信息,判断正误。而这次改成了填空题,我觉得这题也蛮不错的,考查的是“文章思路”。

        原来的考法比较碎片化,有的学生囫囵吞枣地读完文章,以找到了题目中的关键句子为目的,对文章内容不求甚解,更别提“文章思路”了。今年来,“阅读素养”一词被反复强调,而我认为阅读素养的第一条便是整体阅读,只有对文章有整体把握,才能明确写作思路,明白文章架构以及每一组成部分的用意。回到这一题,如果没有真正读懂文本的思路的话,很可能就被碎片化信息困扰了。

        4、第17小题:其中一小题从常规的赏析加点词,变成了“补充神态或语气,并说明理由”,其实本质还是考赏析,只是赏析之前,给我们学生主动权去补词,既考查学生对人物的状态的理解,又考查大家的词语运用能力。核心不变,只是形式变了,难度稍微加大了。

        5、第18小题:看到之后,我反而觉得有点小兴奋,终于打破了原来常考的“标题含义及作用”、“结尾的含义”之类的题型,来点新意了。虽然不知道学生做得怎样,但实际上就是考查学生对作品的选材和主旨的理解。打破了原有的“套路”,大家几乎都是在同一起跑线上。虽然少了作答的思路,但让学生真正回归到本文的主旨探究,而非一堆顺手拈来的套路。打破了常规,让理解成为了根本,形式都是次要的!

        当然,我很理解学生的难处,题目面目全非,在紧张的时间里也许无从下手,但其实淡定下来,平时阅读理解的能力还是有的,只要根据理解整理作答,言之有理即可,或许“无招胜有招”呢!

        6、作文:本次作文,我觉得让学生措手不及的是“书信形式”,因为很久没有接触了,当然考前押中题目的除外。书信既要注意格式,更要注意写作的对象,要有互动,要对书信的对象有所交代,不能只是像平常的作文那样单纯地灵活叙事。其次,估计本次考试,对绝大部分学生而言,时间比较紧,难以在短时间内多方考虑形成佳作。

        7、附加题:附加题的出题形式我不敢苟同,对于《红星照耀中国》这本书,当时教初二时,我是认真读完的,而且是读得津津有味的。但对于一本长篇巨制,我觉得重在整体把握,重在理解领悟,而不在细微处纠结,要不然,每个细节都去斟酌,连阅读的耐性都被消磨掉。

        对于第1小题,考的主人公是邓发,首先这不是著作中的主要人物,情节本来就比较偏了,再有考察的情节也比较细。显然是为难考生的,所以对于这一题,我认为能做出来的学生让人佩服,不能做出来也是正常的。不过作为附加题,或许用意就在刻意为难人呢。

        其次,附加题的2、3小题,侧重于考查作者的看法立场与主题思想,其实不难,第二题结合选文即可知道作者的立场是倾向于认同红军的,第三题可以结合本文的主题思想作答。

        二、试题引发的思考:

        我们看上去试卷“变动”较大,其实是因为我们都太熟悉原来的试卷题型了,尤其是2015年后,广东省中考语文的题型基本上固定下来,以往尽管有小变动,都有考纲事先说明,让我们可以做好较充分的准备。而今年起,取消考纲,意味着“一切皆有可能”,但变的只是题型,只是形式,考查的能力实际上是“万变不离其宗”的。

        过于固定的题型模式只会固化师生的思维,让人不敢越雷池半步,比如小说阅读的题型,近几年的各大题型类似,教师在选题出题时都只是紧靠固定的题型,不敢出其他类型的题目“扰乱”学生。答题思路固化,有的学生陷入了“背套路”的死胡同里,知其一二不知其二,知其然却不知其所以然。

        其实,题型只是考查能力的载体,从变式中考查学生的真正能力,才能把教学往核心素养方面培养方面引领。立足核心素养培养,在形式变化中灵活运用,拒绝就题讲题的浅层学习,引导学生开展真正阅读,真正理解的深度学习,才能在万变中保持不变的优势!而这次的“变”只是一个开端,深度学习也将任重而道远,希望这种理念能逐渐渗透到课堂,让学习真实地发生!

    相关文章

      网友评论

          本文标题:立足素养,灵活求变 ——2020年广东省语文中考题之我见

          本文链接:https://www.haomeiwen.com/subject/nqscfhtx.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