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
有造境,有写境,此理想与写实二派之所由分。然二者颇难分别。因大诗人所造之境,必合乎自然,所写之境,亦必邻于理想之故也。
造境是想象,浪漫主义者常用;写境是写实,现实主义者常用。但是在诗词中,如果脱离了背景,有时候很难分辨造境和写境,因为大诗人想象出的景色是依据现实而来,是来源于生活高于生活;而大诗人所描摹之景,亦是加了自己主观色彩之景,故如果在现实中找写境之色,亦难。
这里就想到了李白的《梦游天姥吟留别》,第二段瑰丽的想象让人啧啧称奇,但是细细探究,每一句都依托于现实:半壁见海日是泰山之景,空中闻天鸡是天姥山之实景,云青青兮欲雨,水澹澹兮生烟更不用说,都是现实生活的场景。即使“云之君兮纷纷而来下”这样神仙聚会的场面也许是李白由玄宗上朝幻化而来。总之,读李白的作品,我们叹服于他的奇思妙想之中,很少感到描写的突兀,就在于此吧?即使是想象,也是基于现实基础上的想象。
写境这个词让我想到意象,我们常常说意象是心中之象,不等同于现实之景,是创作者主观化的产物。
这就难怪我们能够用矛盾法来作为打开诗词之门的金钥匙。因为现实中找不到诗词之景。
如主席的《沁园春·长沙》:万山红遍,漫江碧透,百舸争流……现实中哪有这样纯粹的景呢?
又如陶渊明的“狗吠深巷中,鸡鸣桑树颠”,现实中哪有只听到深巷中的狗叫,而附近的狗不叫的呢?鸡即使能飞,哪能飞到树顶呢?这是诗人主观选择的结果,因为要衬托出静,衬托出田园生活的悠闲,就要有意识的选择和遗弃。
总之,无论是造境还是写境,都是依托于现实为自己的主题服务。故而,难以区分。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