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偶见电视上一则报道:某市举行老年风筝大赛,只见天空中飞舞着各种各样的风筝,它们时而排成方队,时而列成纵队,时而又变幻成各种不同的造型,真是精彩纷呈,而操纵这些风筝的老人们手中紧紧握住风筝的线,不停地摇动着线索,翘首仰望空中被他们指挥的风筝,脸上洋溢着成功的喜悦……
这一幕,使我不由得想起我们现在的语文课堂教学改革来。如果说学生是风筝,那么老师便是放风筝之人,在教改的课堂上又何尝不呈现出异样的精彩呢!
教师的引领是精彩的。本次观摩课无处不体现教师超强的课堂驾驭能力,孩子在课堂上无论怎样地信马由缰,都能被机智的老师牵引过来,这不仅能体现老师预设与生成的相辅相成,还得益于老师对文本深刻细致地解读。每节观摩课在课堂设计上老师都煞费心思,尽量有一条牵制孩子的主线。如于庆华老师执教的《墨梅图题诗》中,紧紧抓住“你能从文字和图画背后读懂作者的心吗?”这一主线,让孩子去发现,去挖掘,作者王冕的思想境界在探索交流中突现了出来,孩子们深刻体会到了王冕不同流合污、卓尔不群的气节和人品,使作者、教者、学者、编者、听者达到了认识上的共鸣,重难点的突破水到渠成。再如郭亚老师执教的《毽子里的铜钱》,紧紧抓住“温暖”和“心酸”的感受,放手让孩子去发现相关句子,在品读词句中让孩子充分感悟到卖烤红薯老人的善良、仁厚以及坦诚、朴素的爱。
学生的变化是精彩的。通过“先学后教、小组合作、当堂训练”的教学模式训练,学生们无论从学习态度还是学习习惯及效率都发生着奇妙的变化。
自学能力提升了。这得益于“先学”的训练。老师教给孩子“三读”预习法或让孩子在预学导航指引下,能够按部就班预习新课,并把“习得”和“未解”的问题逐一归类,以便提高课堂听讲的效率。
表达能力提升了。学生预习充分的情况下,老师在授课时,如果老师讲授到孩子已经“习得”的内容,他们则变得异常自信,站起来能够侃侃而谈,有板有眼地说出自己独特的见解。如分校上课的展台,许多孩子都神气十足地站在那里展示自己的自学成果。如果老师讲授他们“未解”的内容,他们带着疑问听讲会变得异常专注。这样一来,孩子的学习效率怎能不提高呢?
学习态度在转变。这种新型的教学模式,孩子比较感兴趣 。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孩子为了在课堂上展示自我,他们将会做好充分的预习,便形成预习——展示——自信的良性循环过程,如同一粒种子接受阳光雨露萌芽生长的历程,孩子们在知识的海洋中茁壮成长,享受学习带来的快乐!
虽然时值严冬,但冬日的阳光透过小窗照射在我身上,依然暖洋洋的。我坚信,这次语文课堂教学改革又是一个艳阳天,空中又会呈现出许多五颜六色形态各异的美丽风筝!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