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们进化了父母怎么办

作者: 我就是菲奥娜 | 来源:发表于2017-02-26 17:13 被阅读24次

利用春节假期,补完了KK的《必然》和赫拉利的《未来简史》,要说真的为人类的未来而忧心忡忡,那是说笑。不过因此引发了一些其他思考。

无论是KK还是赫拉利,其实都在强调,请各位保持一颗到90岁也要每天学习新东西的决心,未来很多现象、问题、机会都是现在根本想象不到的,一旦跟不上就可能永远跟不上了。百度首席科学官吴恩达也说,“在你还年轻的时候,不要吝惜自己在教育方面的投资。这里的’年轻’是指那些还小于100岁的人。”

每个认为自己还算年轻,还有可期待的明天且保持着一定上进心和好奇心的社会人,似乎都卷入了一场被动的主动进化过程中。要不断学习,跟紧时代的脚步,抓住飞驰的列车门,不要被甩下。。。社会变化升级的速度前所未有,以前一种社会形态好几百年都不会变化,祖父辈、父辈、子辈甚至孙辈生活形态都差不多的历史再也不会出现了。在一些强调自我修炼的学习社群里,“每一天都在进化”的口号成为座右铭。

大家都在拼命跑着。只是,当我们停下来稍作喘息,回头看,却发现我们跑得那么快,我们的父母离我们越来越远。

进化升级的话题很大,我知道很多人都很努力通过给父母买一些新鲜玩意儿以带动他们赶上新时代。去年春节我们还做过“新·新年之教父母学会XXX”的正能量campaign,很符合大家心意。

不过今天我想拿最典型的问题来啃一啃,挖一挖。


我们的现在与父母的过去之间的差异

初四晚饭过后,气氛本来还挺和谐温馨。我妈在厨房里洗碗,她背对着我,终于忍不住又开了那一壶。

“怎么,你现在这是不准备找了?”

“没有呀!”我赶紧申明,“我没有说我不找了呀!这不是没碰到合适的嘛!没找到不代表说我不找了,这是两个概念!”

“别跟我说这些虚的理论!你这样子我还能怎么理解呢?”(她的意思是没有看到我有所行动或者有任何阶段性的结果)

“不是。。。你看,没结果不能代表我没有行动,所以也不能得出[我不想找]的这个结论。”

“听不懂你说的话,说不过你,反正你就是活得这么不接地气!”

“&……%)(*(**)*&……%……”

。。。。

以上类似的对话每次回家几乎都会发生一次。每每我都觉得我在讲道理,讲逻辑,但后来发现我妈根本不在意谁的逻辑比较对,谁的道理听起来比较有理。她所有的发问背后就是一条核心思想:不管你说什么,总之你到现在还不结婚生孩子简直就是不可原谅,是犯罪(讲真,她还真用过这个词)。

我的问题代表一种典型的中国特色家庭冲突,背后反映的其实就是年轻一代已经改变(进化)而父母一辈并不能理解(或者说接受)这种进化而造成的代沟。

80后的父母辈(50后60后)接受的是中国自古以来的传统观念教育,以及受到工业时代集体主义的深刻影响:

- 出生在建国初期,上山下乡(艰难时代,开创时期,运动连连,久经磨难),相对剥夺感较强,优越感较弱,进入晚年后安逸的生活感受大多来自于相对充足的闲暇时间和相对改善的社会保障。过往的经历让他们更渴望安全稳定,这种愿望也强烈体现在对下一代生活的期望上。

- 大家都在做的事情一定是安全的,是对的。不要和别人不一样,特立独行很危险。典型的话术,“人家不都是这样的嘛,为什么你不能...”。

- 个人价值感很大程度来自于别人的评价而不是自己的肯定。典型的话术,“别人会怎么想...别人都说...”。

- 传统家庭观,觉得结婚生子传宗接代是天经地义不可撼动的事。否则就是不孝,不负责任。

然而这套价值观生活观体系在现代受到了挑战,因为新一代有机会接触到不一样的文化。之前我也说不清,看了《未来简史》才迷迷糊糊意识到,原来我们这一代整天嚷嚷着要展现自己的个性,挑战集体权威性,强调个人重要性,重视个人体验和自我意识,是受了西方人文主义(尤其是正统的自由主义)思想的影响。接受了新鲜文化和西方价值观的我们,与传统的父母一代,逐渐产生认知和生活态度上的鸿沟。再加上社会一直在飞速发展,老一辈的很多生活经验越来越不适用于现在高速发展的社会,从而使得两代人之间的观念冲突愈发明显。

- 现在如果谁还在说“要找一份稳定的工作”,等于在脸上刻字“好吃懒做求安逸”,竞争稍微激烈一点的城市或者行业优先淘汰的人选。

- 80后是喊着“我要活出个性“横冲直撞长大的,90后不喊了,因为大家都默认每个人就应该是各有个性百花齐放的。连手机里的APP都是千人千面每个人都有自己的一套内容了,现在再要求每个人要标准化、模式化显然是不合时宜的。

- 正如人文主义提倡的,要”遵从自己的内心“(虽然赫拉利表示你的”内心“也不是唯一也有两个你在打架),“尊重自己的感受”,走自己的路,让别人呛着去吧~ 如果现在谁暴露过多 - 尽管很多人确实 - “很在意别人评价”这种倾向,会很容易被贴上“没自信”“没有自我”的标签。所以越年轻一代的自我意识越强,ego越强大。别人?你谁啊,我的事儿你管得着吗?

- 在全球化的风潮和多元文化的冲击下,“到了一定年龄结婚、生个孩子”成了可能的生活方式之一 - 而不是唯一的选择。我们发现原来世界上还有很多种选择 - 很晚再结婚,结了再离离了再结不开心再离,独身,结了婚不生孩子,不结婚也可以生个孩子(当然在中国目前还不行),生活在一起长期恋爱但就不领证,同性伴侣(婚姻)。。。等等。这些多元的模式说明,秉持人文主义的现代人更注重情感的状态而不是婚姻的形式,更注重个人体验的感受而不是社会责任的限制。

于是,当涉及到“作为你们的孩子的我该选择怎样的生活方式”这个层面的问题,常常很难将对话顺畅得进行下去,因为两代人的脑子中是两套完全不同的价值观体系。即使年轻一代能够理解父母辈诉求背后的种种原因(历史背景,传统价值观影响,社会环境等),也很难让父母完全理解他们的想法。新一代的价值观由于融入了太多新的信息和内容,而这些新的信息和内容父母的生活中不曾出现过或者他们根本来不及学习和感受,又怎能轻易理解。

想清楚这一点(以及无数次掏心掏肺的沟通都无效)之后,我就放弃了想让他们理解我的不切实际的念头。

关于催婚催生问题的根源

作为一名资深被“催婚”大龄女青年,我觉得我满有资格就这一类问题说一下切身体会。

除了以我为代表的这一类大龄青年,另外两种人也面临不可避免的家庭冲突 - 丁克夫妇被催生而不想生,LGBT隐形为“大龄不婚”被催婚然则不能婚。这三种典型人群,子女和父母都很痛苦。我思考了很久,得出一个结论 :

这三类人同父母之间的矛盾焦灼点,归根到底是一个终极问题 - 到底能不能给老人一个代表着新兴生命力的第三代孩子。如果是一种不能给的状态,就会成为他们恐慌和焦虑的根源。

父母会说,“担心的是你老了之后连个伴/照顾你的人也没有,多可怜”,事实上他们确实担心,但也只是部分原因。因为即使我们把一份非常周全的未来养老方案或者一个天文数字的资产表摆在他们面前说放心吧我老了就算一个人也还是可以过得很好,他们也不会释然,总还是觉得缺了什么,不完美。

原因也很简单,老人因为自己的生命力不断减弱,所以就特别喜欢新生生命。第三代的孩子对他们来说是看到自己的生命得到了更长的延续,充满活力和希望。 人类既然无法长生不老,那至少看到生命力以某种方式被延续下去也是欣慰的,这是自古以来就传承下来的集体潜意识。如果没有孙子/孙女/外孙/外孙女,是令人感到“凄惨”而无法接受的,因为这种延续自己生命的希望被无情得剥夺了。

所以,催婚也只是这个过程中的阶段性压力,结了婚并不代表万事大吉,基本上都会被催生。因为孩子才是终极需求,父母对于晚年生活的期待就是享受“有小一辈子孙满堂”的“天伦之乐”。

可以解决吗?

三种典型人群,其中两种其实还好解一些。无论结婚与否,如果能找到一种方式给父母抱孙子孙女,也就很大程度解决了大的矛盾。已经有LGBT的朋友通过人工的方式有了属于自己的孩子,然后在未婚状态下三代人快乐得生活在一起,happy ending。只要能整出个孩子,也许出柜也不是什么不能接受的问题了(因为最大的矛盾已经解决了,其他问题似乎显得不那么重要了)。大龄青年/独身主义也是一个道理,有途径有钱有实力,去国外用人工方法一个人也能生(大龄青年只要不是独身主义,其实对父母来说总归还是有些盼头的,担心健康状况的话也可以把卵子精子冻一下吧...)。

丁克一族模式下的这个问题冲突最大。如果拗不过父母硬生,很可能内心并不接受这个孩子,这种情况下的孩子往往最可怜。所以我一直坚定得认为,除非自己想要生,如果真不想生,千万不要勉强自己为父母而生,因为养育孩子的各种辛苦、麻烦、牺牲,如果不是发自内心的爱是很难承受的。最后一定会把对生活的各种不满、遗憾、怨恨都反馈给孩子,这种原生家庭对孩子的怨恨感很可能会一代代传下去。

更务实的做法

我知道一定有很多人看到这里已经想要对我扔砖头了。确实,孩子这个解决方案其实也没有那么容易(我也承认TT)。那我们还有什么可以做的呢?(以下才是重点,敲黑板!!!)

解决不了根本矛盾,那我们退而求其次。

目标:缩小鸿沟,缓解焦虑。

缓解谁的?父母的,同时也是自己的。我相信很多人像我一样,自己的焦虑来自于父母的焦虑 - 因为不希望在乎的人难受,这是人之常情。尽管我们不愿意牺牲自己想要的生活,但也不能完全不顾父母的心情。部分化解父母的不开心,自己也会好受一些。我们都要想办法成为父母和自己的心理咨询师。

如何缩小鸿沟?我的答案是推动和帮助父母完成从传统观念“一切为了下一代“向人文主义思想强调个人体验的转变,带动他们的认知进化,缩小和我们认知上的距离。具体方法有:

1,优秀榜样和模板建立

2,强调新生活态度的好处(时不时也可以踩一下落后的生活态度嘿嘿)

3,帮助其拓展新的生活可能

往根源上找,由于前面提到的集体潜意识,大多数父母在生活中的使命和他们的父母-也和数千年来一代代一样,就是拉扯孩子长大,看着孩子成家,再等着孩子的孩子出生,再看着孩子的孩子长大,如果有机会,最好能看到孩子的孩子成家,如果有机会再。。。生活目标只有这一种,对生活的期待也围绕这唯一的中心思想。一旦这个基础不成立,反映在意识层面就会觉得无聊,空虚,孤独,焦虑和怅然所失。如果我们能够给他们其他的生活目标替代方案, 就能减弱这些不良感受,心理学上很基本的注意力转移法。

首先,我们需要找一些优秀案例和模板作为指导。

毕竟,身边也有朋友的父母,是不!会!催!的!!!这样的样本给了我们一些线索。据我的不完全统计和了解,基本上这些幸运儿女的父母都有一个共性 - 除了思想开明之外,都有能力自己找到生活的乐子(当然你也可以说这是因为思想开明带来的行为结果)。也就是说,这些前卫的老年人代表,他们不是整天催婚催生或者吭哧吭哧帮子女带孩子,而是很享受做自己的事情,过自己的生活,有特定的社交圈,关注自己更多 - 就像我们这一代人选择的一样。这些人是怎么生活的,他们的所思所想,有重要的参考价值。这样的内容可比“震惊全中国人!”的可怕帖子有营养多了。这些优秀的老年版生活KOL应该被更多得发掘出来,并得到广泛大力宣传。(喂!能不能有更多的王德顺,中国版柴田丰和中国版达芙妮·塞尔夫啊啊啊啊!)

中国最帅老爷子王德顺,79岁登T台,活得像个少年 日本老太太柴田丰,99岁初版处女诗集 英国Lady 达芙妮·塞尔夫    87岁的超模

如果能想办法让他们接触到“前卫父母”本人那就更好了。这样,他们就能知道,其实像自己子女这样的生活状态是很多的,也是有这样的父母 - 没有催婚催生,可以和子女和平共处。一旦得到交流,就能缓解所谓的“为什么只有你是这样的”这种异他焦虑,同时意识到原来中老年人并不是只有一种生活方式。就好比我们做传播经常会用到的生活达人/种子用户一样,真实的案例能带来实际的影响力。这个方法大城市会容易一些,小城市这样的先进思想和优秀模板比较少,这也是我比较头疼的地方。(如果你们谁有这样的父母,求认识啊!请和我父母做好朋友好吗~~)

然后,就可以让他们自己去比较不同生活方式的差别。

我的两个阿姨(我妈的妹妹),自从家里有了小宝,全部的生活就是围着小宝,不能出去玩不能生病连逛街和打个麻将都抽不出空,每天累得半死,我妈也心疼她们。但我妈可是很自由的,想出去玩就出去玩,到处发挥余热搞文艺演出。 我说,如果我让你带孩子,你哪有那么自由啊你也像她们那么累你要么,她说“这倒也是”。

有人说,不帮子女带孩子的父母太自私,没做好父母。但我觉得,这种解放父母,让他们有重新选择的机会过上第二人生的模式才是值得提倡的。50后一代一辈子操劳辛苦,好不容易享受到了年轻人还很多社会保障福利最好的年代(相比未来我们老了可也许根本不可能这么安逸和舒服),再把退休后的时间都绑在第三代身上,等到第三代长大,都没有一副好身体来享受了,我们真的要把父母都榨干吗?

再来就是鼓励他们做些其他事情。

比如我妈退休后我就整天鼓励她去找点事情做做,现在她上老年大学,一到上课季,二胡唱歌跳舞课排得满满的,每天都很忙,也不大有空和闲心思来管我。如果家乡有这样的社交或活动资源,强烈建议帮父母报名。再比如亲自带父母旅游这个方法其实很实用,也不难,带来的好处极大。既通过旅行中的规划和安排,让父母充分意识到你是个成年人,你已经有能力照顾他们,这样他们就会真正把你当成成年人来看,在沟通中也会更加尊重你的意见和观点;又让他们开始对外面的世界重新产生好奇,去了第一次就会想去第二次。实在没时间,总可以帮父母报旅行团吧。现在在我的鼓吹下,我妈已经在期待坐游轮环球旅行了...

有了新的生活目标,老人家的心情就会有很大改善。甚至我还想过,为了解决他们的焦虑,是否有办法把一帮子同样问题的父母集合在一起,互相吐槽的同时发现自己并不是异类(对!老妈,你不是一个人在战斗!)。比如,组织个定制的豪华旅游团 - 其实是中老年焦虑症治疗团,先游山玩水一番,最后放出一个牛逼的心理咨询大师让她们拉起小手围成圈圈,互相倾诉大哭一场充分释放压力后,再来个集体催眠放下执念重新感受人生美好的真谛 ~~ (如果我来组织,你们会帮父母报名吗?有投资人会投资我嘛!!!)

总而言之,更务实可操作的做法就是让他们一点点改变生活观念,从现在开始,多为自己考虑,把时间花在自己身上,去做一些以前没时间没钱没想过的事情,比如拾起以前的爱好兴趣,比如旅游看看世界,甚至做一些轻松的还能带来收益的事情比如加入类似“回家吃饭”做做拿手菜之类的。这样一来,父母的晚年生活有了更多的选择,可以有机会好好享受这个世界真正的精彩,完成了一次认知上的进化;作为子女的我们也少了很多“催婚””催生“的压力,可以更加自由得追逐我们想要的人生。

想了很多很多,也做了一些努力,我自己也仍在缓解父母焦虑情绪的过程中不断摸索和尝试。从以前的每次回家都不开心,说不了几句就吵架甚至吵到大家都对着哭;到现在和谐相处,基本不吵架,也花了好几年的时间。

带着父母一起飞

我妈有一次和我说,“其实你说的很多道理我当时不大听得懂,过一段时间慢慢就能理解,并且发现一些事实确实证明你说的是对的。但是我毕竟老了,反应没有你们年轻人快,我已经很努力在适应和改变了。你要多给我些时间。”

所以,当我们自己跑得飞快的时候,别忘了等等我们的父母。逃避不是办法,和平解决冲突,亲情转化隔阂,拉近彼此距离,搀着他们的手一起往前走。毕竟,小时候我们路都不会走的时候,他们总是耐心地跟在我们后面怕我们跌倒。现在应该换我们领着他们走了。

只要人人都献出一点爱,世界将变成美好的人间~ (来一起唱!)

相关文章

网友评论

    本文标题:我们进化了父母怎么办

    本文链接:https://www.haomeiwen.com/subject/nraowttx.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