修身与论六祖
一个人衰老先从脚开始,从脚到小腿,逐渐往上衰竭。如果一个人的腿脚很灵活,说明他的生命力很强。人衰老的第一个标志就是不愿意走路。
人们越累越想把腿架起来,一架上去就感到非常舒服。因为把腿架起来,下半身的血液就汇集到上半身,也就是下半身给上半身补充了能量。
人的精、气、神是从两脚开始产生的。如果你想改变自己的声音和内在的气质,必须通过盘腿。当你盘腿感到两脚产生一股热量,顺着小腿往上升时,你的眼睛和声音都会改变,走路会非常轻盈,绝对不会咚咚响。古人讲“坐如钟,卧如弓,立如松,行如风”是有道理的。如果一个人的生理改变了,他内在的气质也会改变,行、住、坐、卧自然符合上述要求。
人疲劳时就想仰面朝天地躺着。如果精、气、神凝聚在体内,睡觉时就会喜欢侧卧,也就是佛教所说的“吉祥卧”。养成吉祥卧的习惯后,身体的能量就容易储存起来,不会漏掉。
古人告诉我们有几部经、论必须读:《楞严经》《圆觉经》《三论宗》(百论、中论、十二论)。《楞严经》告诉我们身心是一元的,一体的,山河大地都是心的显现。既然身心是一元的,从身体上下手,就意味着从心态上下手。心无形无相,不可捉,不可摸。而身体可捉可摸,降伏了身体也就降伏了心。所以古人从身体上下手修苦行。
身体既然也是“唯心所造”,就没有理由不与心同一体。佛经里讲万法唯心造,心生万法,万法是心。心的显现要借助身体,身体的存在也要依赖于心。身是心的载体。“载体”没修好,谈不上修心。入道之前,身心分离;入道之后,身心一体。
所谓“一切现成”“一切清净”是成就以后的境界,只有成就之后才感受得到。所以,佛法必须通过自己的身心去体验,去印证。修行人在用功时,之所以把握不住自己,是理上未通。而光从理论上下功夫,又是所谓的“明理未亲证”,如数他人家珍,终非自家宝藏。
《六祖坛经》是六祖的大弟子法海禅师根据六祖的思想、见地、弘化过程写成的。法海禅师是当时的文学泰斗,文字般若达到了顶峰。而六组的实相般若也达到了顶峰。两个人合作所写的《坛经》必然空前绝后。六祖从24岁悟道至57岁这33年中,15年出世间法的修炼,十几年世间法的磨练,身心两方面都达到顶峰,才彻底地转变。
一切都经历了,才能成熟、圆融。世间法与出世间法这两堂课,哪一堂都不能缺。犹如两只脚走路,你迈出左脚,紧跟着还要迈出右脚,否则无法走路。修行也是如此,只懂一方面是不平衡的,一定会偏激。
当一个人在物质上没有保障时,绝对不会去寻求精神上的满足。其实人对物质的需求很容易满足,真正难满足的是精神与灵魂的需求。是精神和灵魂哭喊着要修行,是它们的需要。人的贪欲不是来自身体,身体的需求很少。
人只要愿意努力,做什么事都能成就。对一件事只要不放弃,努力去做,一定会成功。如果遇到挫折就放弃,必然一事无成。哪一个成功的人都是经过坚持不懈的努力,最后才获得成功。有些人盘腿修道,闭着眼睛浑浑噩噩,半年一年没有成功,就想放弃了。而古人十年二十年都不放弃,最后都成就了。
人的力量不去用,就是那么多,天天用就会天天有。犹如井中水,你不去舀,它就那么多,舀了还会有。功德圆满是方方面面都不断地积累,积累到一定程度,形成一种气势、一股强大的力量,能利人利己,就圆满了。积累的方法是:天天去做,年年去做,复杂的事情简单地做,简单的事情重复地做,重复的事情用心地做。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