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文网首页散文简友广场读书
读《降伏其心》(一)心得30

读《降伏其心》(一)心得30

作者: 已未晓 | 来源:发表于2021-07-13 04:33 被阅读0次

学问

每个起心动念都能觉察到、看到,而且又不跟着它跑,就是无为法,而且是最高的修行方法。

杂念未生时,不需要刻意去防。杂念将生时,不迎、不拒。杂念已生时,不跟随。杂念成片时,仍是提起觉照,不跟随。

修行应该老老实实,脚踏实地,刚开始先用有为法,修上一段时间后再转入无为法,不要一上来就用无为法。只有先用有为法把自己散乱的心定下来,才能用无为法。

用功方法:把腿盘起来,脊柱拉直,身体稍微往前倾斜,而不是笔直地坐着,双肩下沉,眼睛看前方一米左右的地方,想象自己的头是一朵盛开的莲花,脖子、脊柱是莲花杆,观想自己消失了,完全不存在了,意识中变成了一朵莲花。莲花开了,莲台上坐着你最崇信的佛或菩萨。如果你的心力很足,莲花瞬间就开了。如果无法在瞬间把莲花观想开,就想象它慢慢地开了。

只有用这些有为法,头脑才不至于胡思乱想。如果这个方法用得好,以后用什么方法都能很快上手。用这种方法完全能达到一心不乱。不仅打坐时把自己观想成莲花,甚至白天走路时也是如此。这时候不要管自己的念头。因为你已经变成了莲花,没有了自己,不可能有杂念。

观想的“想”,说明没有这个东西,要在思想意识中把它构画出来。观,是一种寻找。就是为了把某个存在的东西找出来。只有好好观想一段时间以后,才能上升一个台阶,达到观照。观照如同镜子,这时候不用观,也不用想,已照得一清二楚。

《心经》本身就是一套完整的修行方法——观、行、照、度、空、无,一个也不能少。

第一阶段是观想,第二阶段才是观照。当有了观照的功夫,才能摆脱一切烦恼与善恶的分别。若观照的功夫未出现,说明观想还未做到家。

学问,学问,边学边问,不会就问。“问在一人之下,学在一人之下,用在万人之上”,向人请教是一本万利的事。不学习,不锻炼,怎么会开智慧呢?

修行就是对自己说的话负责,对自己做的事负责。

相关文章

  • 读《降伏其心》(一)心得30

    学问 每个起心动念都能觉察到、看到,而且又不跟着它跑,就是无为法,而且是最高的修行方法。 杂念未生时,不需要刻意去...

  • 读《降伏其心》(一)心得 5

    打七的意义 禅七是以七天为一周期,用现代科学来解释,从大的方面讲,人的相貌(包括面相、手纹等)是七年一变;从小的方...

  • 读《降伏其心》(一)心得 7

    顺其自然与无我 顺其自然是道教的成语,与佛教的“无我”是同一含义、同一境界。“顺”是不违背,不逆反;“其”是中间,...

  • 读《降伏其心》(一)心得 3

    历世炼心即是福慧双修 我们人体也像一颗树,晚上修炼也是在吸收大地的阴气。子时一过,身体的阳气又开始产生。通常午时一...

  • 读《降伏其心》(一)心得 1

    修行中真正进步的是心态的转变 修行人一定要真实,你真实多少,就能得到多少。敢于真实,才能破除贪心和我执。一个人平时...

  • 读《降伏其心》(一)心得 2

    观香的好处 观香的方法是五千年前从印度流传下来的,后来被出家和尚带入佛教。坐禅时,有些人的心很散乱,无法集中。因此...

  • 读《降伏其心》(一)心得 4

    修身与论六祖 一个人衰老先从脚开始,从脚到小腿,逐渐往上衰竭。如果一个人的腿脚很灵活,说明他的生命力很强。人衰老的...

  • 读《降伏其心》(一)心得 38

    十二生肖的原理 十二生肖之间是相生相克的。因为每个属相的能量场都不同。比如你身边有一个克你的人,所谓的“克”就是克...

  • 读《降伏其心》(一)心得 36

    善知识 众生也是佛,佛也是众生。利益众生不一定非要给众生种福田,你不做坏事也是利益众生。每个人都不做坏事,就是在做...

  • 读《降伏其心》(一)心得 43

    修法与修道的区别 法是通向道的手段、工具。得道才是我们修行的真正目的。修法不是修道,切莫把手段当做目的。 法门没有...

网友评论

    本文标题:读《降伏其心》(一)心得30

    本文链接:https://www.haomeiwen.com/subject/glbrpltx.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