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https://img.haomeiwen.com/i4416331/a1d8f729f25e61b2.jpg)
朋友就是那些我愿意花时间与精力,与之共同做成至少一件事儿的人。——李笑来
交友原则:交成长型的朋友——吴军
十多年前刚上大学那会,网络才刚开始兴起,那时流行聊QQ。跟网友见个面也是一种潮流,只不过那时的网络因为没有门槛的筛选,网友上当受骗的新闻比较多。
当时在大学的时候,我记得还开过一场辩论会。网络作为一种新生事物,大家不禁要问这种虚拟的世界会不会减弱现实生活中人与人之间的联系。
我这人不爱赶时髦,上大学那会也没有见过一个网友(本来好像也没有聊过三两个人)。一晃人到中年,前几天终于见了人生中第一个网友(用笑友或战友更合适)。
现在的网络世界和十几年前真的是大不相同了。因为有付费专栏这道门槛把守着,能进来的都是认知层次相近,终身学习,积极进取的人。所以这样的“第一次亲密接触”,让我并没有紧张和幻想,就像见一位老友一样的感觉。
苏磊是一位福建生人的小伙子,身上有着愤青一样的桀骜。但不得不说人家的知识和见识确实让我折服。2个小时的吃饭时间,光是他在那里说,我像个小学生一样听他讲。他读过很多书,结交了很多朋友,因学习发生过很多奇幻之旅。
因为赶时间回去,吃完饭我送了他一本龙应台的《目送》,希望在他的公众号文章里,除了理性的表达外能够有一些女性的敏感情愫在里面,这样在竞争上可以多一个维度。他送了我一本《刻意练习》和一支乒乓球拍。我们彼此都在书上签了名,写了祝福的话,期待着“这辈子”(《七年就是一辈子》)的野蛮成长,共同遇见最美的自己。
就在我们分开的当晚,彼此都撞见了美好。因为感慨良多,我回来就匆匆写了篇文章投给了简书的写作专栏。没想到主编还跟我联系了,说写得很好,并把我加进了优秀作者群。而因为要见我,苏磊延迟了一天回福建,通过他的关系,他获得了一次在罗辑思维现场看薛兆丰教授直播的机会。跟苏磊短暂的接触都让我受益匪浅,去罗辑思维现场看直播,那得是怎样的收获啊!
在我生活的这个76万人的小县城里,估计找一位笑友都难。可我现在却通过微信群和1000多人并行着。平时能聊起来的有50多位,非常亲密的战友有10多位。
这种通过网络连接起来的关系并不虚幻,因为有着共同的目标,共同的兴趣爱好,都是勤奋自律的人,大家和谐融洽彼此激励。反倒是和身边的人会有距离感了,因为很多人都已经早早的就放弃了成长。
距离这件事和区域的远近无关,和心灵的远近相关!
现在,再也不会去讨论网络是拉近了还是疏远了人与人之间的距离这种辩题了。网络将我们紧紧相连,而因为坚持学习让我有了“四海之内皆兄弟”的真实感觉。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