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文网首页婚姻育儿
由“亲情爱”到“教育爱”

由“亲情爱”到“教育爱”

作者: 麻雀进士 | 来源:发表于2016-12-20 23:15 被阅读0次

12月20日,天气很糟糕,糟糕到让人没有了交流的欲望。然而,在这样糟糕的天气里,有幸参加了一场新区小学组织的教育孩子的讲座,心情旋即拨云见日,分外明朗。

我曾经自夸过,我绝对是一个好爸爸,时刻关注教育理念并身体力行,孩子也很多次让我骄傲,也正是如此,渐渐地,我开始不能接受孩子的失败和挫折,我忘了那些曾经让我的孩子在快乐中成长的基本法则,我变得功利,变得“严厉”,甚至不可理喻。今天秦老师的话就像是一剂良方,让我能从混沌中清醒,哪怕讲座结束多时,我也一直在品味、在思索,终于抽丝剥茧,有了些心得。


一、不要只会做家长,不会做父母


        我们常常忽略,孩子不是我们的私有品,他们是一个完整健全且会慢慢有独立人格的人,所以即便他们很小,他们有时会无助,我们也不应该打着“为他们好”的名义,剥夺其获取快乐的权利和追求快乐的欲望。

       我们不能披着爱的外衣,实际上却在做一个“杀手”,杀掉孩子的天性,杀掉孩子的快乐,杀掉孩子爱的本能,将其变成一个有着僵化的礼貌,有着机械的学习的机器----尽管这一类孩子往往成了大人口中的优等生。

        记得一个日本作家曾经写过一篇文章,里面写到他不明白为什么他刚刚会爬的孩子为什么一直喜欢去够桌子上的奶瓶,奶瓶已经碎过两个,妈妈吵也不行,于是他决定自己趴下来,把自己将到和孩子的脑袋一样的高度,然后去看桌子,结果奶瓶的位置在那个角度下正好会露出一个卡通动物的图案。

        原来我们以为孩子的调皮,只是因为我们没有站在和孩子一样的立场和角度,所以我们是不是应该考虑,不要只会做家长,而不会做父母。家长的角色要管理孩子,而父母的角色确实要爱孩子,如果把父母身份中本能的源于血缘的爱变成有方式方法的能教育孩子培养能力的爱,孩子会不给我们惊喜吗?孩子会不给我们回报更多的爱吗?


二、拒绝所谓的谦卑,大方接受赞美


       我们中国是礼仪之邦,所以我们喜欢赞美别人。我们中国信奉儒家中庸之道,所以我们面对赞美往往谦虚。但是这种谦虚却并不如想象中那么美好。

       在西方国家,有人被别人夸奖漂亮,一定会说谢谢,而在我们中国,当被别人夸奖漂亮,往往会红着脸说“哪里哪里,没有啦”,可是当这种谦虚发生在自家孩子被别人夸奖时,孩子那本来渴望得到赞美的心情会瞬间被打击,而这种打击导致的结果往往是消极的,让孩子不再期待进步,这多可怕。

       我们小时候都非常羡慕隔壁家孩子,因为那个孩子总是被当做正面的典型来对比我们自己的无能,以后我们自己的孩子被当做隔壁孩子夸奖的时候,我们一定要说“就是就是,我家小子(姑娘)就是棒,以后还会越来越棒”,等着吧,他一定会真的越来越棒,因为他也肯定对这种赞美很受用。


三、说到不如做到


       我家孩子最近在学英语,第一节课我有隔着玻璃旁听,外教老师在叽里呱啦的说,下面的孩子虽然一句也不懂,但是大多数孩子都在本能的模仿外教老师,尽管模仿的千奇百怪,回答的问题也驴唇不对马嘴。模仿是每一个孩子与生俱来的能力,通过模仿大人说话,他们学会了说话,通过模仿大人的行为,他们学会了用行动去感知这个世界。

       然而,在孩子上了小学之后,面对与幼儿园时期截然不同的生活规律和学习习惯,我们很多人手足无措,忘了这个孩子认知世界的基本规律,而是变成了命令机,从孩子回家开始就不断的发出指令,但是孩子却往往有着与大人不一样的节奏,他们按照自己的节奏一条条执行,这种速率我们大人很难接受,于是就加大指令发送的频率和力度,孩子就越来越烦躁,在胁迫中做着他们不愿却不得不做的事情。

       所以,我们从一个好的意愿出发,想让孩子变得更有效率,事实上,孩子的轨迹却截然相反,越来越磨叽不说,脾气也越来越坏了。怎么办,怎么办?其实也简单,当让孩子做作业时,自己就搬个板凳,取一本书,坐在他的学习桌旁,告诉他在等他一起学习,然后就不说一句话,相信他很快就来了,因为他知道你在等他一起做一件他必须要做的事情;如果想让孩子吃饭,那就爸爸妈妈爷爷奶奶一起做到餐桌上,然后大家不动筷子,全部看着正在玩玩具的孩子,告诉他等他一起吃饭,他能不来吗?就算三分钟他不来,他总会不时看一眼正在等他的家人们,五分钟后也会乖乖的坐下来扒饭了吧!

       所以啊,命令孩子你要赶紧做什么,不如我们先做个样子出来,然后拿出一个姿态,告诉他,我陪你一起做,你不来我就不开始,因为你不开始做,全家人都没法开始做,这样不是更好吗?总不能孩子做作业,我们玩游戏,孩子弹钢琴,我们看电视吧,孩子不会想:你们咋这么舒服?凭什么我就要做作业弹钢琴阅读练字?大家一起来,快乐齐无边嘛!


四、没有问题孩子,只有发现不了亮点和解决不了问题的家长


       每一个问题孩子都是一个潜力股!因为他们往往更活跃,思维也更灵活,而且他们看问题的角度也往往比乖乖宝贝更新颖更刁钻,问题是怎么让他们把调皮变成活跃,把不守规矩变成用于创新,这个说难也难,说不难也不难。

       难就难在面对这些孩子,我们要做到不生气,不拿常规的标准框框来套他们,不随随便便的地就给他们贴上一个捣蛋鬼的标签,虽然听起来很简单,但是这么简单的事情做起来却难上加难,你没有看见别人家孩子在地上乱打滚,嘴上说这孩子真活泼,心里却说这孩子真是令人头疼不招人喜欢?

       说不难,其实这类孩子往往是有某些特别的闪光点,等着我们发现,而且他们大多数是渴望得到鼓励的,如果我们能在孩子有问题的时候,在问题中发现亮点,鼓励亮点,弱化问题,这些孩子一定会变的越来越积极。我们不是听过老师让全班最调皮的学生当班长,然后他就变得非常自律非常优秀的例子吗?


五、做个孩子王


       这一点我是深有体会的,我家孩子从小到大,我从书中找了很多的游戏,自己也设计了很多的游戏,在游戏中,他3岁多就认识近千个字并能自己看书,在游戏中他知道眼睛很重要,所以要好好保护眼睛,在游戏中,他知道一个人力量很小,大家一起合作很重要……

       最近,为了学习英语,我们一起玩配音的游戏,为了让练琴不枯燥,弹琴结束后我们玩听音游戏,玩的好就有奖励,为了培养阅读习惯,我们有固定的阅读时间,并且会进行有奖阅读,在规定的时间内完成一定量的阅读并复述成功就可以申请一个奖励。

       大人们为什么喜欢看跑男呢?还不是一群人玩游戏嘛,看别人玩游戏都可以津津有味,自己玩一定更有意思,重点是我们要去寻找或者自己思考游戏方式,让游戏不仅是游戏,还是学习的一种方式,我家有一本《晚饭后的游戏》,孩子很小就买了,他很早就会晚饭后自己拿着书找一个适合他年龄的游戏,然后叫我们游戏规则,开玩!


       我们养育孩子,不能太功利,不要想着孩子以后会给予我们什么,其实,我们认真陪孩子走过岁月,我们在他们长大的过程中已经不断地收获着快乐,如果我们足够认真,足够有心,你还能毫无意外的收获一个成功的孩子。

相关文章

  • 由“亲情爱”到“教育爱”

    12月20日,天气很糟糕,糟糕到让人没有了交流的欲望。然而,在这样糟糕的天气里,有幸参加了一场新区小学组织的教育孩...

  • 陶行知教育 打卡128天

    教育是爱的事业,教师的爱不同于一般的爱,它高于母爱、大于友爱、胜于情爱。母爱容易出现溺爱,友爱需要回报,情爱是专一...

  • 陶行知教育 打卡139天

    教育是爱的事业,教师的爱不同于一般的爱,它高于母爱、大于友爱、胜于情爱。母爱容易出现溺爱,友爱需要回报,情爱是专一...

  • 师爱是学生心中的一束光

    教育是爱的事业,教师的爱不同于一般的爱,它高于母爱、大于友爱、胜于情爱。母爱容易出现溺爱,友爱需要回报,情爱是专一...

  • 由思维到教育

    王小波说,思维的乐趣远超日常生活中吃喝玩乐所带来快乐,他坚决不能忍受被人为剥夺思考的权利和空间。 结合当时的生活,...

  • 有爱悦读,相伴幸福——《由内而外的教养》亲子读书汇第八讲

    2017年7月23日下午2:30由沧州图书馆与沧州行健情商教育共同携手举办的有爱阅读,相伴幸福《由内而外的教养》亲...

  • 由性到爱

    不要骗我,你们很多人就是看到“性”才点进来的,有木有? 当然了,坦诚的说,不只是你们对性感兴趣,我也对性很感兴趣,...

  • 杨恺楹联选

    横批:情爱众生 上联:爱洒神州,扶持老弱病残事 下联:德行社稷,教育工农商政人

  • 由教育到陪伴系列

    我与我们家熊孩子的故事 我们家儿子,7岁了,小学2年级。应该从1年级二期开始,小孩的学习问题就开始困扰我们家了。 ...

  • 由俭入奢易 由奢入俭难 由疏到亲难 由亲到疏易 一份踏实的信任 一种不设防的同行 行,且珍惜

网友评论

    本文标题:由“亲情爱”到“教育爱”

    本文链接:https://www.haomeiwen.com/subject/nrifvttx.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