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人说,书中自有黄金屋,书中自有颜如玉,以前听到这句话的时候,只是感叹这句话的美好,它的意境。
现在,读到一本好书的时候,总是特别后悔为什么没有早一点读到。恨不得一直沉迷于书中,不愿醒来。读一本好书真的能让人为之振奋,欲罢不能。
我是一个爱买书的人。从上学开始,就买书,不管什么书只要合了我的眼就都会买。什么计算机操作,吉他谱,英语词典,沟通,生意经,探案,小说等等。但是吧,买回来都束之高阁。每次搬家,还得丢掉一点。
第一本影响到我的是张德芬都市心灵三部曲中《遇见未知的自己》。它是以一位职场女性在老人的帮助下所经历的事情,逐渐把眼光从外在转向内在。寻找内心的爱,喜悦与和平。其中核心就是:“亲爱的,外面没有别人,只有自己。”
老人提出的第一个问题。“我是谁?”我是我的名字,我的身体,我的职业,我是父母的孩子。可是老人说都不是。可我还能是谁呢?
书中女主角提出“我是身心灵的结合体。”
老人提出反对意见。从小到大身体是变化的,所以不是。心包括我们的知识,思想,情感,可是我们能看见它们吗?剩下的就是灵魂。
人类追求的权利,财富,自由,其追根究底就是“爱,喜悦与和平。”可是受我们在世上所扮演的角色,身份的认同感以及身体,思想情绪的影响。我们根本就无法连接最深处的自己。
老人提出,我们就应该像剥洋葱一样把外面的东西一层层剥开。直到露出我们真正需要的“爱,喜悦与和平。”
首先跟我们身体连接。瑜伽,跑步任何让自己专心,活在当下的运动都可以帮助和身体重新连接。
然后是情绪。我们生活在这个世界,会产生各种各样的情绪。悲伤,愤怒,焦虑……而我们都在受这些情绪的影响而痛苦无比。
但其实这些情绪都是一种能量,都只是一种自然生命能量的流动而已,它会来,就一定会走。可是前提它从来都没有被认可,被接受。所以卡在我们的身体里面离开不了。
这其实就是我们的潜意识在作祟。一个人平时,会有百分之九十五是潜意识,百分之五是有意识。
我们伤心难过的时候处于潜意识中,没有被有意识发现,接受。或者某一时刻发现了,逃避了。但是越抗拒,却越会持续。
所以这种痛苦就一直缠绕着我们。久而久之,它就形成了习惯。就像吃饭一样,需要补充营养。而追求痛苦的情绪就是它的营养液。我们自然而然得不到内心的“爱,喜悦与平。”
这是我第一次认识到,其实我的身体中还有另外一个我“有意识”。它能觉知我的想法,情感。并且它能全然的接纳我,拥抱我。使我跳出自己思想的牢笼,客观的看待事件的本身。
每当我的负面情绪来临的时候,我都会运用书中提出的“我看见我在寻找某某某的痛苦感受,我全新地接纳这种感受,并且放下对它的需要!”在心中不断重复,全新接纳自己。
最后身份的认同感。老人给出的答案是觉察。我们离真我越来越远的时候,就会抓住一些东西来汲取自我感。这时“小我”就产生了。地位,职业,金钱,权利。“小我”不停的向外抓取,以证明它的真实性。
并且与自己的思想,情绪身体认同。让我们相信自己的所思所想都是真的。完全把我们套牢了。所以这时候就要那个有意识的我来判别,察觉出小我与真我的区别。
《遇见未知的自己》打开了我的一个“自我意识”的大门,并且该怎么找到内心的“爱,喜悦与和平。”它其实是在治疗我心灵上的伤痕。
一本书,我觉得只要对自己有帮助,就值得去读。现在我买书不会像以前那样漫无目的。而是挑选对自己有帮助的,还有一些经典书籍。买的红楼梦马上就要回来了,期待!我想,书,我会一直读下去!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