子贡,原名端木赐,字子贡,为卫国人,小孔子31岁,子宫非常聪明,口才也很好,但是有个毛病,就是喜欢批评别人。
如果一个人经常喜欢评论别人,难免也会出错。子贡喜欢评论别人,最后他便评论到了孔子。子贡认为,孔子只是看的书,多记忆还不错,他把它记下来的东西讲给学生罢了。这话传到孔子的耳朵中,孔子当然不开心了。这么好的学生居然把他说成是一个只会背书的老师。只是能把这些知识记在脑子中,这不等于书呆子吗?所以孔子在课上说,子贡,你以为我只是一个书呆子吗?子贡承认以后,孔子便想方设法给他解释,最后没有解释成功。
孔子在鲁国做官,最后不欢而散,他周游列国到了卫国,冉有要想知道孔子愿不愿意在卫国做官。可是冉有性格很内向,自己不敢问老师,怕老师不高兴,于是就去问子贡,他问子贡说老师在卫国会不会做官呢?子贡说,让我来请教老师。
我们大概就会直接问老师,您要不要在卫国做官呢?但是子贡并不会这样问,他问老师说,老师。伯夷,叔齐是怎样的人?乍听之下,这个问题根本是风马牛不相及。孔子说,是古代的贤人。子贡又问他们两个会不会抱怨呢?孔子说,他们相处的是行仁,也得到了行仁的结果。还抱怨什么呢?
对话结束以后,子贡离开教室,对冉有说老师不会替卫君做事。
那么孔子的回答是什么意思呢?我们得回到伯夷叔齐的背景上,伯夷,叔齐是商朝末年的独竹国国君的两个公子。这两个人不愿意当国君,就他的西面去了,到了原数的周朝的地方。正好周武王起来革命,伯夷和叔齐极力反对,周武王还是起来革命了,革命成功以后,伯夷,叔齐很讲义气,不吃周朝的饭。最终饿死于首阳山。
子贡真是聪明,当时卫国国君卫出公是上任国君卫灵公之孙。太子之子。而太子得罪了南子,逃到晋国,灵公死后,立太子的儿子为国君。晋国送回原来的太子,想趁机攻卫。于是卫国抵抗晋兵,并阻止原来的太子回国。孔子说,伯夷和叔齐没有抱怨过什么,则表示孔子不会认同目前卫国的局面,自然也不会去帮助了。
孔子过世以后,有很多学生都不舍得他,于是,就在他的坟墓旁边盖房子,为他守孝三年,古人只替父母守丧三年,这样就等于把孔子当做父亲,三年期间不能上班,不能就业,三年即将结束,大家抱头痛哭一场,各回各家。但子贡没有回家,继续守丧三年。
子贡做官以后好多人都夸他比孔子厉害,但别人称赞他,他还批评别人。孟子曾用子贡的话来称赞过孔子,自从有人类以来,没有人超过孔子的。可见子贡对孔子深刻的怀念之情。而能够在老师过世以后还如此维护老师真不简单,这不仅仅是出于纯粹的情感,还处于对孔子深刻的理解。
孔子过世以后,他的名声能够扬名于天下,主要的功劳在于子贡,因为子贡口才好,做官的方面表现的也非常杰出,他曾经在鲁国出现危险的时候挺身而出,而齐国最后陷入困境,也是子贡出的主意。由此可见,子贡的表现不只是一个单纯的学生,还可以学以致用。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