子贡是孔子的一名弟子,他位列孔门72贤之一。也是孔子的几个领悟极高的弟子之一,孔门十哲之一,但他是怎么选择走上这条路的呢?他为什么会选择这条路呢?一个成功的商人和纵横家为什么要拜入孔门呢?
是的,子贡他在不到二十五岁时入了孔门,当时他非常成功,而且他有非常高的才华,能挣非常多的钱,但是他在当时却果断的选择了进入孔门,从此决定了他一生的道路。
那么为什么他要放弃成功的经商,而进入孔子的门下呢?我设想自己就是他,当我们有了很多的钱的时候,我们会去干什么呢?是的,他已经不再为钱所困扰了,所以他开始追寻一些只用钱是追寻不到的东西一一我是谁?我从哪里来?我要到哪里去?
是的,子贡开始追问他自己生命的意义。
子贡进入孔门后,他跟随孔子开始了,十分艰难,连本能都满足不了的周游列国生活,在多次绝粮的时候,子贡发挥了他的才能,多次让孔子和他的弟子们活了下来,虽然子贡在拜入孔门后他也在经商,但是这两个的意义是不同的,因为子贡之前的经商只是为了挣钱,是一种目的,而现在子贡则把经商和做官和辩论等等,当做一种手段,能让他继续追求大道的手段。
但是子贡却为他自己的选择承受了代价,在14年的列国周游之后,他选择接受做官的邀请,将仁外推,同时又继续修着他的道,然而孔子的身体一天不如一天,在最后的日子里,子贡却因为当官而不能来看他,有一天,子贡终于来到孔子身边的时候,孔子却对子贡说:子贡啊,你来的怎么这么晚啊?我没有时间,我已经没有时间了!我可能都要等不到你了 !
这是在最后的日子里,对子贡的寄托吗?是的,孔子希望子贡能够早点来,这句话包含了多少对子贡的期待,希望他能够去传承,子贡现在也许拉着老师的手,想说点什么,但是却一句都说不出来。
他是多么想对老师说:老师,有我呢,大道不会就这样失传的!但是终究没有说出来。
为什么?因为他不能确定自己能够担负起如此之重的责任,他不能确定自己能够成为和老师一样的人,甚至他认为那个目标离他是如此的遥远 一一也许颜回可以,但是子贡却不相信自己的领悟可以到达那个境界,他心里也许只剩下担不起老师期待的那一份愧疚和悲痛了。孔子没有能够完成他的理想,但是子贡却因为他自己不能接续而悲痛。
就这样,子贡在复杂的心情中,看老师离开了这个世界。
他之前放弃了如此成功的商人生涯,放弃了大有前途的纵横家志向,搭上一生准备去寻找意义,可是那个能够引领他的照耀着他的那个光芒,那个太阳,那个日月已经消失了 !
是的,当别人对孔子提出质疑的时候,子贡都是以坚决的态度告诉他:仲尼,日月也!不可毁也!现在世界却没有了光芒。曾几何时,孔子不愿意再说话了,子贡就说:子若不言,则小子何述焉?现在孔子再也不能说话了,那么子贡还能干什么呢?
守孝吧!
守在那个给他带来光芒的老师的身边,细细的思考。
这一思考就是整整六年。
我思考一个问题,很多时候六分钟就会放弃,极其感兴趣的问题。可能也思考不了六小时,但是子贡却为此思考了六年,在这六年他都呆在孔子的坟墓旁边,孔子的众多弟子都为孔子守孝,这本来是对父母的礼仪,但是他们都为了孔子,他们的老师,守了三年。连那个认为对父母也不用守三年孝的宰我,也为孔子守了三年,而子贡则守了六年。
去做官去经商吗?去纵横各国之间吗?是啊!子贡的天资,配上他从孔子这里学到的东西,的确可以挣到钱,可以拥有名誉,可以光宗耀祖,听起来好像无比的幸福,但对此刻的子贡已经没有意义了。走出过洞穴的人就再也不会满足于影子,见过光明的人就再也无法忍受黑暗。
是的,子贡再也无法回到黑暗,但是他的光辉又不足以像老师一样照亮世界,无法扛起孔子的大道。那么接下来怎么办呢?之前在修道的时候他也在经商做官,但是那时候做这些,是为了让他们修道的旅程得以继续,有一个高于它本身的意义。所以一一只要跟孔子在一起,哪怕让他再去经历一遍一个更苦的,时间更久的周游列国,他也会愿意吧,但现在老师走了,动机丧失了,于是子贡就坠入了无尽的黑暗。
就这样,在黑暗,没有任何的意义和方向之中,子贡度过了六年,孝是真的不能再守下去了,那又能去哪儿呢?那好吧!就继续去生活吧!
就这样,子贡又勉强度日的做了几次小官,然而最后的结果,点实在让我不能接受,史书上只留下“无疾而终”这几个字一一当年富比陶朱的那个商人,当年做上大官的那个政者,当年纵横五国的那个纵横家,当年在孔子门下,善于发问,积极向上的子贡,竟然最后只一一无疾而终!
子贡不应该拜入孔门吧?也许真的不应该吧!然而如果子贡不拜入孔门的话,他真的就会有一个幸福的一生吗?好吧!他可以幸福一一前提是他放下对意义的追问,成为一头快乐的小猪,但遗憾的是,他就是一个思考者,他不能不追寻意义,他几乎无法避免虚无。
是的,人终究就是与猪不同的,虽然子贡在最后因没能像孔子一样超越到更高的层面而陷入虚无,但,寻找意义,正是人之为人的高贵。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