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文网首页
《楞严经》第十卷白话大意完

《楞严经》第十卷白话大意完

作者: 书之鲜 | 来源:发表于2018-10-24 17:33 被阅读0次

见者增慧,转载多福——

跟我读藏经,白话写大意   第160篇

南无本师释迦牟尼佛


《楞严经》第十卷白话大意之五

唐中天竺沙门般剌密谛译

乌苌国沙门弥伽释迦译语

罗浮山南楼寺沙门怀迪证译

菩萨戒弟子前正议大夫同中书门下平章事清河房融笔受


第十卷原文之五

阿难即从座起。闻佛示诲,顶礼钦奉,忆持无失。于大众中重复白佛。如佛所言五阴相中,五种虚妄为本想心。我等平常,未蒙如来微细开示。又此五阴,为并销除,为次第尽。如是五重,诣何为界。惟愿如来发宣大慈。为此大众清净心目。以为末世一切众生,作将来眼。

佛告阿难。精真妙明本觉圆净,非留死生及诸尘垢。乃至虚空,皆因妄想之所生起。斯元本觉妙明真精,妄以发生诸器世间。如演若多,迷头认影。妄元无因。于妄想中立因缘性。迷因缘者,称为自然。彼虚空性,犹实幻生。因缘自然,皆是众生妄心计度。

阿难。知妄所起,说妄因缘。若妄元无,说妄因缘元无所有。何况不知,推自然者。是故如来与汝发明,五阴本因,同是妄想。汝体先因父母想生。汝心非想,则不能来想中传命。如我先言心想醋味,口中涎生。心想登高,足心酸起。悬崖不有。醋物未来。汝体必非虚妄通伦。口水如何因谈醋出。是故当知,汝现色身,名为坚固第一妄想。即此所说临高想心,能令汝形真受酸涩。由因受生,能动色体。汝今现前顺益违损,二现驱驰,名为虚明第二妄想。由汝念虑,使汝色身。身非念伦,汝身何因随念所使。种种取像。心生形取,与念相应。寤即想心。寐为诸梦。则汝想念摇动妄情,名为融通第三妄想。化理不住,运运密移。甲长发生,气销容皱。日夜相代,曾无觉悟。

阿难。此若非汝,云何体迁。如必是真,汝何无觉。则汝诸行念念不停,名为幽隐第四妄想。又汝精明湛不摇处,名恒常者。于身不出见闻觉知。若实精真,不容习妄。何因汝等,曾于昔年睹一奇物。经历年岁,忆妄俱无,于后忽然覆睹前异,记忆宛然,曾不遗失。则此精了湛不摇中,念念受熏,有何筹算。

阿难当知。此湛非真。如急流水,望如恬静,流急不见,非是无流。若非想元,宁受妄习。非汝六根互用开合,此之妄想无时得灭。故汝现在见闻觉知中串习几,则湛了内罔象虚无,第五颠倒微细精想。

阿难。是五受阴,五妄想成。汝今欲知因界浅深。唯色与空,是色边际。唯触及离,是受边际。唯记与妄,是想边际。唯灭与生,是行边际。湛入合湛,归识边际。此五阴元,重叠生起。生因识有,灭从色除。理则顿悟,乘悟并销。事非顿除,因次第尽。我已示汝劫波巾结,何所不明,再此诣问。汝应将此妄想根元,心得开通,传示将来末法之中诸修行者。令识虚妄。深厌自生,知有涅槃,不恋三界。

阿难。若复有人,遍满十方所有虚空,盈满七宝。持以奉上微尘诸佛,承事供养,心无虚度。于意云何。是人以此施佛因缘,得福多不。

阿难答言:虚空无尽,珍宝无边。昔有众生施佛七钱,舍身犹获转轮王位。况复现前虚空既穷,佛土充遍,皆施珍宝。穷劫思议,尚不能及。是福云何更有边际。

佛告阿难。诸佛如来,语无虚妄。若复有人,身具四重十波罗夷,瞬息即经此方他方阿鼻地狱,乃至穷尽十方无间,靡不经历。能以一念将此法门,于末劫中开示未学。是人罪障,应念销灭。变其所受地狱苦因,成安乐国。得福超越前之施人,百倍千倍千万亿倍,如是乃至算数譬喻所不能及。

阿难。若有众生,能诵此经,能持此咒,如我广说,穷劫不尽。依我教言,如教行道,直成菩提,无复魔业。佛说此经已。比丘、比丘尼、优婆塞、优婆夷。一切世间天人阿修罗,及诸他方菩萨二乘,圣仙童子,并初发心大力鬼神,皆大欢喜,作礼而去。


历代高僧大德对《楞严经》的重要开示!

——南亭法师

  楞严经传至中国,注之者无虑数十百家。谤之者,虽众喙纷纭,而劫火烧须弥,未损其一尘耳!

——文珠法师

此经全题名是‘大佛顶如来密因修证了义诸菩萨万行首楞严经’,简称‘楞严经’。此经说明众生的真心,无法不备;迷之即成十二类众生,觉之即证无上菩提。不但文字简洁、优美,内容丰富,且说理详尽;既概括科学逻辑的分析,论理学的辩论,人伦学的亲情,又依据哲学理论,说明宇宙原理,人生真相,展示世界、众生、业果相续的主要原因,以及教导众生,返妄归真,觉悟成佛的方法;不止是如来一代时教的精髓,亦是菩萨万行的要门,成佛的真因。可以说:楞严经是一部佛学大全,人生宝鉴;亦是菩提路上的明灯,修行过程中的照魔宝镜。古人说:‘欲知佛境界,当读华严;欲知佛智慧,要读楞严。’又说:‘欲想佛法兴,当讲楞严经;欲与外道斗,要诵楞严咒。’

如果说:三无漏学是学佛必修的课程,(楞严经中)四清净明诲,就应该是学佛必修课程的根本。(此部分内容来源于网络)

第十卷白话大意之五

阿难就从座位上站起来,听闻佛的开示教诲后,恭敬顶礼、钦奉佛旨,受持记忆,不敢忘失,就在大众之中,再对佛说,正如佛之前所说的,五阴之相,就是五种虚妄妄想,这五种妄想心就五阴之本,我们平常的时候,没有听到如来作这么微妙细密的开示,那么,这五阴,是一并消除呢,还是要按照次第来一一灭尽呢?这五重境界,究竟怎么判断其中的差别、界限呢?只愿如来显发宣示您的大慈大悲,为现在的法会大众,作清净明朗的心目,以及为后世末法时代的一切众生,作正法之眼。

佛对阿难说,寂妙湛明的精真之心,本觉圆满、清净无染,本没有生死,也没有一切尘污垢染,甚至虚空、世界,都是因妄想而生起。本觉妙明精真,因为虚妄而发生一切器世间,就像演若达多以为自己的头迷失了而到处寻找追逐一样,妄想本来就不是真实、没有原因,只是在妄想中,假名而立因缘性,又有人迷惑于因缘性,而认为是自然性。虚空之性,实在是变幻而生,所谓因缘、自然,都是众生妄想心在分别、计量、测度而已。

阿难!如果你明了妄想从何处生起,才能说妄想是因缘性;如果妄想本就没有生起之处,那么,说妄想是因缘所生,本无所有,就已经是方便权巧的说法,何况还不知道因缘生法,推称为自然,这不是妄上加妄吗?所以,如来为你们开显明白,五阴生起的本因,都是妄想。

你有这个身体,首先是因为你的父母的欲念、还有你中阴身时的欲想爱念,如果你中阴身的心中,没有欲想,就不会来投生,就因为你的妄想才传续你的命根,就像如来之前说的,心里想到醋味,嘴里就有口水;心里想着登上了高山,脚心就感觉酸涩,即便没有悬崖、没有醋味的食物,如果你的身体不是和之前的比喻一样是虚妄的,怎么会谈到醋就有口水流出呢?所以,你要知道,你现前的色身,就叫做坚固第一妄想。

心想登临高处,能让你的形体真实的感受到酸涩,这是以想阴为因、而生起受阴,所以能动摇色阴之形体,领纳感受到酸涩的妄境。就像你现前,如果遇到顺利之境,就会心生喜悦、感到有所增益;而遇到违逆之境,就会心生嗔恨、感到有所减损,一顺一逆,这两种境遇不断地现前,驱使你的心跟着驰逐,这就叫做虚明第二妄想。

由于你的念想思虑,使你的色身随之攀缘外境,如果你的色身,不是与念想思虑同伦类似,你的身体怎么会随你的心念的驱使,而攀缘取著种种境像呢?心生意念,形体随之取著,所缘所取之境,也与你的心念相应。甚至清醒之时有种种想心,睡熟之后会出现种种梦境,所以说你的想心一生起,就能摇动妄情根身,这就叫做融通第三妄想。

行阴是一切生灭变化的原由,念念迁运、相续无间,密密细移、不易察觉,就像指甲、头发的生长,还有气血日渐消减、面容发皱,日日夜夜递相代谢,从来不会明察觉悟。阿难!如果这个迁流变化的行阴,不是属于你,你的身体怎么会不断地变迁呢?如果真是你的,你又为什么毫无察觉呢?所以,你现前念念迁变不曾停住的行阴,就叫做幽隐第四妄想。

精明湛然而不动摇之处,叫做恒常不变的识性,对于你的身体而言,不出见闻觉知五根之性,如果和识精一样纯真无杂,就不会容许妄习发生,那么,又是什么原因,让你在很久以前看到过的一件奇物,经历了很多年,平时没有回忆、也不会念想,后来忽然又看到之前的奇物,一下子又回忆起来了,没有遗失呢?那么,这个精明了了、湛然不动摇不分别的见闻觉知之性,念念受妄习的熏染,哪里能够筹量计算?阿难,你要知道,这个湛然的八识,不是真心,好像急流勇进的水一样,远远的看着好像恬静不动,其实是因为流速太快,所以看不清,不是没有流动。如果识阴不是前四阴生灭的根元,哪里会接受妄习的熏染?除非你的六根,能够相互为用、成就开、合两种功用,那么,这个微细妄想,不知什么时候才能灭掉。所以,你现前的见闻觉知六根之性,第八识中念念受熏,虽然习气几微,仍然不会散失,那么,湛然了了不动不摇中,罔象虚无的识阴,就叫做第五颠倒微细精想。

阿难,这五种受阴,就是由坚固、虚明、融通、幽隐、虚无等五种妄想所成。你现在还想知道,这五阴各自界限的浅深,色阴中,有相的即为色,无相的即为空,空有都离了,才是尽色阴边际。最初与前境相接,是触边际,最终和前境相离,是离边际,触离都离了,才是尽受阴边际。初见外境之形,是记边际,后之境影消灭,是忘边际,有念无念都离了,才是尽想阴边际。境相初动的时候,是生边际,动而又止,是灭边际,生灭都灭了,才是尽行阴边际。湛然之性初入境界,是湛入边际,湛然之性与境界相合,是合湛边际,内外湛明,六根互用,湛入合湛,才是尽识阴边际。

五阴是有次第、重重叠叠的生起的,五阴的生起,是从最细的识阴、由细到粗开始的,五阴的灭除,应该从最粗的色阴、由粗而细进行。从理上来说,五阴相妄性真,同是如来藏性,是可以顿悟的,应该乘着这一念之悟一并消除五重妄想,从事上来说,却不是一下子就能顿然除去的,是有次第的、一步一步灭尽的。如来之前以劫波巾打结、解结的比喻来开示你,怎么还没明白要再次询问呢?

你将这个妄想的根本元由细细研究,真心自然得以开朗通达,还要将这个道理流传开示给末法时期的一切修行者,让他们认识到五阴虚妄,自然心生深重的厌离之心,知道有常乐我净的自性涅槃,就不会留恋三界了。

阿难!如果有人,用充满十方虚空的所有七宝来供奉佛,而且是如微尘数那么多的诸佛如来,钦奉承事、恭敬供养,每一位佛都供养,每一刻都在供养,你觉得以布施供养佛的因缘,这个人所得的福报多不多?

阿难回答说,虚空是无尽的,充满虚空的珍宝是无边的,过去往昔之时,曾经有一个人,用七个金钱布施佛,因为这个因缘,舍身之后就获得转轮王位之报,何况穷尽现前的虚空,每一个佛土都布施供养珍宝,即便是经过一个劫那么长世间,也是无法思量计议的,这个福德哪里有边际啊。

佛对阿难说,十方一切诸佛如来,所说的都是真实不虚的,如果有人犯了杀盗淫妄四根本戒、十种菩萨重戒,瞬息之间就会堕入阿鼻地狱,此方劫坏之时,又到他方阿鼻地狱,依次辗转,穷尽十方所有的阿鼻地狱,都要一一经历。如果能在一念之间,将这个法门在末法之时,流传开示给众生,这个人的罪障就会应这弘传法门的一念,而得以消灭,更能转变其招感地狱苦报的恶因,成为招感安乐之国的善因,所得的福报是之前布施之人所获福报的百倍、千倍、千万亿倍,甚至是无法计算、无法譬喻。

阿难!如果有众生,能诵这部经典,能持楞严神咒,所获的福德,即便是如来宣说一劫那么长的时间,也是说不尽的。如果依照如来今日的言语教诲,依照教诲去修行办道,就可以直趋无上菩提,不会有魔扰,也不会造堕魔之业。

佛说完这部经典,法会上的一切比丘、比丘尼、优婆塞、优婆夷,一切世间天龙八部,以及从他方佛土而来的菩萨、二乘圣仙童子,和初发心修行的大力鬼神,都非常地欢喜,纷纷向佛行礼而去。

相关文章

网友评论

      本文标题:《楞严经》第十卷白话大意完

      本文链接:https://www.haomeiwen.com/subject/nrpxtqtx.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