司马迁与《史记》4

作者: 鳝堂集庆 | 来源:发表于2023-04-29 08:34 被阅读0次

三十世家

世家主要是诸侯王孙、皇亲国戚的故事。

按照司马迁的说法,“二十八宿环北辰,三十辐共一毂,运行无穷,辅拂股肱之臣配焉,忠信行道,以奉主上,作三十世家。”

意思是,天上的星星参北斗,地上的车辐条围着车轮毂,作为臣属,忠心事主,维护国家统一,反对国家分裂,才有资格列入世家。

因而入选世家的都是忠义贤良,效忠国家,永不叛国之人。像吴王刘濞、淮南王、衡山王以及韩信,这些起兵造反,分裂国家的人,没有资格入选。

世家里面最特别的两个人是孔子、陈涉。

这两个人的出身及职务不足以列入世家,但他们对后世影响巨大,因此司马迁将二人破格高定一档。

孔子是乱世里的孤灯,一生复兴周礼,维护君权地位,他的思想及著作在当时已经颇具影响,董仲舒“独尊儒术”后更是成为整个国民的意识形态。

陈涉则是打响秦末农民起义第一枪的人,正是他揭竿而起、振臂一呼,喊出了那句“王侯将相,宁有种乎?”发出了那个时代的最强音,点燃了反对暴秦的熊熊烈火。

他领导的起义是推翻秦帝国的导火索,同时也是刘氏王朝的开路人。

十表

它主要是辅助本纪,起着“纲”的作用。这有点像如今的大事记,记录着某年某月某日干了哪些事情,封谁为诸侯,谁造反等等之类的事情。

它从不同侧面考察政治事势,展现历史发展趋势。

《三代世表》以世系为主,重在帝王世次,并以此为经。全表又分为两截,前半截以不居帝王位的世次为纬,后半截以鲁至曹十国世次为纬,总的内容是“观百世之本支”。

《十二诸侯年表》、《六国年表》、《秦楚之际月表》、《汉兴以来诸侯王年表》以地为主,故年经(月表以月为经)而国纬,总的内容是“观天下之大势”,这四表在年代显示上是十表的骨干主体,几乎贯穿整个历史年代。

《高祖功臣侯表》以下四年表以时为主,故国经而年纬,具见汉初百余年功臣列侯的盛衰始末,并见惠景间的四朝事势和建元以后诛伐四夷的情况,总的内容是“观一时之得失”。

《汉兴以来将相名臣年表》以大事记为主,年经而职纬,也就是首列纪年为经,次四格分列大事记、相位、将位、御史大夫位,旁行为纬,观其事可察人君治忽之机,即可定人臣贤不肖之分,总的内容是“观君臣之职分”。

它的特点是简明扼要,极具历史文献价值,但可读性不强。就像字典一样,仅供历史研究者快速查阅历史事件和时间。

因而很多版本的《史记》中,可能也是为了节省纸墨,十表的内容都忽略掉,只保留相关篇章的太史公曰。

八书

书是专门记录典章制度。

有《礼》、《乐》、《律》、《历》、《天官》、《封禅》、《河渠》、《平准》。

《礼》《乐》摆在前面,体现了礼乐制度在统治中的教化作用,体现了先秦时期的社会政治特征。

《律》,本应指音律,但按照司马迁自己的说法,主要是讲军事制度。

可惜前三篇均已遗失,如今看到的内容,都是后代学者所补。《史记》就像《红楼梦》一样,虽不完整,却更显其伟大。

《历》,是历法,在古代属于天文学的范畴。由于看法上的分歧,司马迁没有记述《太初历》的制订过程和具体内容,故人们至今不能通晓它的真貌,这也是一个缺憾。

《天官》,是关于天象与五行星占。司马迁虽是史官,也是一位天文学家,兼任国家天文馆馆长。

《封禅》,是国家的重要典礼,不是每个皇帝都能去封禅,必须是秦皇汉武这样皇帝才有资格,因而纵观整个历史,去封禅的皇帝屈指可数。

《河渠》,讲兴修水利,是农业社会发展的重要举措。

《平准》,以汉武时期的均输平准取名,主要讲当时的财政措施。

八篇中《礼》《乐》《律》《封禅》属政治领域,《历》《天官》《河渠》属自然科学,《平准》属财政经济。

七十列传

写历史,其实就是写人。具体写哪些人?首先是历代帝王。他们是必选,不是因为他们的能力有多强,而是因为他们所处的职位太高,一生下来就是副国。

所谓一人之下,万人之上。他们仅次于头顶的神明或老天爷,是天的儿子,因而被称为天子。

其次就是各行各业的精英代表。他们支撑起了这个时代包罗万象的故事,是最耀眼的明星。列传就是关于他们的传记。

列传是全书的精华,也是大家最喜欢读的部分。它从远古时代到与司马迁同时期的人物,总共70篇。但其中的人物远不止70个,因为很多篇都是合传。

第一篇写的是不食周粟,饿死在首阳山的伯夷、叔齐,他们是孤竹国的王子,因不肯继承王位,跑进了深山老林中。世家第一篇讲的也是让出皇位的吴太伯和他弟。

这就像梁山好汉的座次,十大帅、十大将的排名,谁放在第一都不是随机的。把他们放在首篇,体现了司马迁对于他们高风亮节、坚守信义的赞扬和推崇。

司马迁写《史记》的目的,不仅仅是爸爸的遗言、家族的使命,更是一份责任担当,用他自己的话说就是:究天人之际,通古今之变,成一家之言。

意思是,探究天、地、人三者之间的关系,了解古今王朝兴盛衰亡的内在规律,不会人云亦云随大流,而要写出一本独立思想、自由精神的作品。

现在来看,他是做到了。《史记》全文五十二万六千五百字,完成之后,他没有把这部书公布出来,直到他的外孙杨恽在宣帝时,才将此书公之于众,从此《史记》才在社会流传开来。

阅读《史记》,可以从最后一篇《太史公自序》开始看,这篇相当于本书的序言和跋,讲了作者每篇创作的缘由和起因,跟篇末的太史公曰相呼应。

相关文章

  • 为什么要写《史记》

    今天听了一本书叫《历史与正义》,讲的是司马迁写《史记》的事。 司马迁为什么要写《史记》呢?《史记》是写给谁的呢?答...

  • 13晁老师讲中国文学史之司马迁与《史记》(上)

    [if !supportLists]第八讲[endif]司马迁与《史记》 一司马迁的生平 司马迁(前145—前87...

  • 司马迁

    司马迁 《史记》作者司马迁,学术造诣举世无双,但司马迁为后世所称道的,是其秉笔直书的写作风格。 司马迁的《史记》,...

  • 司马迁与《史记》

    司马迁忍辱写下的《史记》,比万里长城更伟大。刘小川说:“中华五千年文明从哪儿来的,是从司马迁的《史记》而来...

  • 司马迁与《史记》

    这是一部开创性的史学著作,它创造了以纪传体写史的先河,成为二十四史之首;这又是一个人屈辱奋进的结果,成就了一代史学...

  • 司马迁与《史记》

    《史记》是我国第一部完整的纪传体通史,司马迁经过13年的艰苦努力,忍辱负重,克服常人难以承受的磨难编纂完成。司马迁...

  • 司马迁与《史记》

    中国古代有两位大历史学家,一位是孔子,他写的《春秋》后来成为“儒家”必读的五经之一。另一位就是司马迁,字子长,西汉...

  • 司马迁与《史记》

    司马迁与《史记》 一、历史背景1.罢黜百家,独尊儒术。2.出使西域,丝绸之路。3.开疆拓土,反击匈奴。4.受命于天...

  • 司马迁与史记

    《史记》是一部伟大、宏伟、对那些断层历史提供了重要依据的史学著作,它详细记录了从黄帝到汉武帝年代期间鲜为人知的历史...

  • 司马迁与《史记》

    21中文1黄娟 司马迁所在的时代背景是较复杂的,是一个充满阶级矛盾的时代,也是西汉从鼎盛逐渐走向衰微的时代。司马迁...

网友评论

    本文标题:司马迁与《史记》4

    本文链接:https://www.haomeiwen.com/subject/nrqgjdtx.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