年味
——冰封(李树平原创作品)
01 、年底
![](https://img.haomeiwen.com/i16580235/7bac0b99d85ffbf6.jpg)
南方的天空逐渐明朗,太阳似乎比隆冬季节更大了些,更暖和了些;路上往返的车辆似乎更多更繁忙了;街道边一股脑地陈列着各类水果、烟花爆竹、春联条幅……摊贩们争先恐后,大声吆喝叫卖着。背着行囊回乡的,置办年货的,以及串亲访友的络绎不绝,转眼又一个年头悄然而过,又到了年关。
岁岁年年,年年岁岁,今又一年。目力所及之处,看着大街小巷的店铺,货架上琳琅满目的商品,精美漂亮、不计其数、应有尽有。我随心漫步于街道上,饱览着年底的新亮;鉴赏着佳节的盛装;品味着传统的余韵;感受着节日的喜庆……本以为自己会和那风中的尘埃一般,同样浑身裹满激动和欢愉。不曾想,几条街穿梭完毕,回到原点,却是很淡然,总感觉缺少一丝什么?我竭尽心力,在脑海里开始搜寻……
思绪在头脑里穿梭,在心田里游走,我仿佛蹲在旧书堆里面翻捡着记忆的碎片,宛如穿针引线般的,穿插着记忆的珍珠,穿起儿时那一颗颗晶莹剔透的回忆。
02、年猪
![](https://img.haomeiwen.com/i16580235/8b114908b76733ad.jpg)
小时候最盼望的就是过年。每当进入腊月,家家户户便忙碌起来。放下手头的农活,聚拢左邻右舍、亲朋好友宰杀年猪,村里村外,随时可见几道袅袅炊烟,村子上空弥漫着猝火烧肉,浓浓烈烈的香味。远处山头上的樱桃花早已盛开,粉红得如一团团云霞挂在树梢,这里一丛,那边一簇,十分热闹。山脚地里青翠的麦苗,夹杂着一层肥壮的油菜,油菜花儿开得正欢,到处金黄一色。微风过处,顿时涌起一波波金潮,迈着轻盈的脚步,你追我赶,笑着、闹着,欢快地奔向远方……因此,家长有句谚语:“樱桃开花年猪哭,菜花黄黄拌腊肉”。
无论进到谁家的院落,不管陌生还是熟悉,你都会得到主人家的热情款待。几个农家菜、几道炒猪肉,样式虽然简单,却是人间美味。真有点“莫笑农家腊酒浑,丰年留客足鸡豚”的田园味道。
03、腊面
![](https://img.haomeiwen.com/i16580235/cf0b850b057d177a.jpg)
腊月十八以后,按照传统,大家就会陆续的赶制腊面(糯米面),用于春节包汤圆。而我家这些任务就落在了母亲身上,每年这个时候,母亲就会拿出准备好的糯米,再按比例掺入几碗大米,据说掺入大米是为了防止做出来的腊面过软,但是也不可大意,大米掺入过多,做出来的汤圆又会过硬,可真是一门技术活!孩提的我,总会在旁边,滴溜着双眼看着母亲做着一道又一道工序,暗暗佩服母亲的手艺,直到母亲把米倒入桶里,我便才能去帮忙舀些水来给母亲泡米。
泡米的过程虽说简单,先是淘米,接着浸泡,但也丝毫马虎不得。必须把米淘净泡透,在水里浸足时间方才可以。
接下来,母亲便从邻家借来手拉钢磨,固定在木桌边,再把泡透的米端来放到一旁,又取来一支空桶放置于钢磨底下。一切装备完毕之后,就开始磨米浆。这时候也是我最殷勤的时候,时而帮着母亲往磨里舀米,时而用手摇着磨柄帮着拉磨。磨盘飞转,沙沙作响,大半天的功夫,洁白的米粒已全部化作乳白的米浆散发着阵阵清香。
米浆磨好以后,母亲便拿来亲手缝制的白色纯棉布袋,提起铁桶,把米浆一股脑地倒入布袋内。同时,反复摇晃口袋,再用绳子扎紧口袋嘴儿,放在桌面上。接着搬来两块沉重的石板,压在布袋之上,用于挤压出多余的水份。
第二天一早起来,布袋里面全都是一大团细腻白净的腊面。为了便于存放和储藏,母亲又找来一大块洗净的白布衬垫铺在竹排上,倒出口袋里面的面团,手持菜刀如切割豆腐一般的把面团切割成大小均匀的小块,放在阳光里曝晒。三五天后,直到腊面又干又脆,才放回口袋保存。
04、扫房
![](https://img.haomeiwen.com/i16580235/be4d95e5ccecb119.jpg)
二十四这天,据说是一年里面的黄道吉日,百无禁忌。修灶、扫房、入住、嫁娶等皆可举行。按传统习俗,村里人家都会对屋里屋外进行彻底的洒扫。
扫房是比较慎重的家庭活动,和平常的打扫并不一样。打扫过程要从房顶开始,从楼上到楼下,由堂屋到卧房,屋里到屋外。打扫工具自然也非常有讲究,清除屋檐和房梁上长期积累的蛛网和灰尘需要金竹枝或是株梨叶,处理地面垃圾则是常规的扫把。
清晨起来,洗漱完毕。大伙便三三两两进山选择竹枝和树叶,那漫山的金竹笔直翠绿,郁郁葱葱,细长的竹竿,茂密的竹叶,正好适合清扫。选择一棵枝叶蓬松,最为中意的砍倒,两人一起,一前一后扛在肩上,边走边玩,边玩边走,笑脸上挂满了喜滋滋的欢乐……
待到家里,工具准备完毕,扫房活动便开始了。母亲总首先举起那长长的金竹枝,象征性地朝着东西南北各个方向,在屋顶下刷扫一阵,口中念念有词:“口舌是非扫出去,金银财宝扫进来!”其实,那是大家对新的一年平安富贵,家庭幸福的一种寄托和渴望。
这一过程完了之后,才开始真正的大扫除。屋顶的蛛网,房梁上的灰尘,都要刷扫干净;废弃的物品,一律清理完毕;窗户、桌柜、吃喝器具都要逐一擦洗一番;壁墙挂画,旧的统统摘去换上新的;最后,母亲总会亲自把那台老旧的黑白电视机擦上一遍,再将电视机前的两束装饰花也换成新的。到此,大扫除才算基本完成。
这天的最后一个任务是装饰自己的卧房。一切衣物必须折叠整齐,收理存放。然后母亲又会熬上一锅糯米糊糊,再拿出几打事先购买的报纸,带领我们把四周的墙壁重新装裱一番。每一阁卧房,每一面墙壁都粘满了报纸,扫房活动才算圆满完成。尽管辛苦,大家却是干得很起劲。
晚饭过后,待到万家灯火的时候。打开电灯,微黄的清光下,老屋里的一切清清爽爽。黑白电视机上一块挡尘纱巾,叠得整整齐齐;两侧的塑料花瓶里,花枝鲜艳;桌上喝水器具陈列整齐;墙壁光滑清秀,散发着淡淡的油墨清香……尽管条件简陋,但屋子里却充满了温馨,灯光中洋溢着幸福……
05、米粑
![](https://img.haomeiwen.com/i16580235/a429ada00e50d75d.jpg)
时间静静地往前走,人们的心情却是越来越激动了,除夕越来越近,终于到了二十九。
二十九是比较忙碌的一天,因为这一天要赶制春节期间的一种必备美食——米粑粑。谈起米粑粑,话可长了。根据口味的不同,米粑粑制作分为两种:一种是糯米制作的,在云南俗称“饵块”;另一种是硬米掺黏米做成的,又叫“糍粑”,“糍粑”和“饵块”统称粑粑。
那些年粑粑是纯手工制作的,当日需要全家七手八脚齐上阵,大人们淘米的淘米,蒸饭的蒸饭,摏打的摏打,揉制的揉制……既有分工,又互相配合,忙得热火朝天。孩提的我们,每逢这时候总会像一只蹦蹦跳跳的小兔子似的,跑来窜去,晃动在父母前后,兴高采烈的抢着当小帮手。时而站在石头杵臼旁看着父亲有力有节地摏打着里面的米饭,不时地帮着把粘在木锤上的米饭摘下来;时而又跑进厨房,帮着母亲往灶里添些柴,加加火;但最有趣的莫过于帮着爷爷奶奶揉制粑粑了……
米饭摏打均匀后,摘落到桌面上。然后,开始制作粑粑。先是在,我们嫩滑的小手上,蘸一点香油,涂抹在掌上,避免粘手。然后揪成小块,可以做成圆饼形,也可以做成筒状的,还可以放入模具里做上鲜花和小鱼图案,甚至还能把它捏成小牛、小羊、小狗等动物造型,十分有趣。
我最喜欢将粑粑捏上鼓鼓的身子,圆圆的尾巴,长长的耳朵,做成一只只温顺的小兔子,因为那是我的属相。就这样,大家有说有笑,其乐融融,在繁忙中直到箩筐器具装满,直到最后一团米饭揉完,直到母亲把最后一锅米饭撒入酵母,做成米酒,这天的活儿才算忙完。
06、过年
![](https://img.haomeiwen.com/i16580235/93653343d56b4fef.jpg)
期盼已久,一觉醒来便到了大年三十。过年也叫除夕,是比较隆重的。三十那天活动主要有几项,祭祀山神、粘贴春联、年夜饭、熬寿岁……
清晨母亲总会赶早起来,急匆匆地到集市上采购供春节期间食用的各类蔬菜和瓜果;父亲则从腊肉杆子上取下那个腌制已久的肥硕猪头,一遍又一遍仔细清洗,再进行蒸煮烹饪。接着是杀鸡,宰鹅。一应事毕,待到母亲赶集回来,吃过午饭,父母端上米饭、猪头、鸡肉等“三生”和茶酒,提上香烛纸钱,一伙人就去村后土地庙里祭祀山神。
一方水土育养一方人,三十祭祀山神并不是简单意义上的迷信活动,而是一种传统风俗习惯。是对一年里土地神灵庇佑的感谢,也是对来年风调雨顺、生活幸福、六畜兴旺的祈祷。所以祭祀祈福一定要赶早,要提前。村里人家家户户争先恐后忙着,有时碰在一起排成长队,烟雾袅袅,烛光跳跃,香火旺盛,贡品成山,鞭炮之声,不绝于耳……
祭祀回来,父亲总会背上箩筐到山上采些青松,砍一杈松树枝回家。在地上撒满松毛,院子里插上松枝,预示着来年生活轻轻松松、松松香香。一番忙碌之后,便又新桃换旧符,摘下旧对子换上新春联。挂上红灯笼、贴上鸿福到、粘上红窗花……忙得不亦乐乎!
![](https://img.haomeiwen.com/i16580235/e676fc9381817961.jpg)
而母亲呢,总在厨房里大显身手,煎炒烹炸,费尽心思给全家做上一大桌色香味俱全的美味佳肴来作为年夜饭。
最开心莫过于咱们小孩子了,左邻右舍的伙伴们跑在一起,点燃香火,带上自己的鞭炮,或在田间,或在空地,或在路边,如数家珍一般拆散开来,一个接一个,燃放个不停。1元钱一封100头的鞭炮,只要有5元钱,咱们就可以玩个痛快,过个肥年!
看着崭新的年画、红艳艳的春联;听着此起彼伏,“噼里啪啦”的爆竹声;闻着空气中弥漫着的一阵阵火药里的硫磺香味;吃着丰盛可口的饭菜……真真感受到红红火火过大年的味道。
吃过年夜饭,大人便会鼓励孩子们抓紧时间去洗漱!口号是:“三十晚上不洗脚,来年吃饭赶不着!”于是,我们都会争先恐后地去洗脸、刷牙、洗脚,再换上新衣服,把自己收拾的干干净净,崭新闪亮,争个好彩头!
一切收拾停当,父母亲总会一遍又一遍重复着和我们强调第二天,即大年初一的所有规矩和禁忌。如:早上起来不准梳头发、不得到处泼水、不能随意吹火、不可哭闹、不能说污言秽语消极倒霉的话、开口就要讲吉利……起初我并不清楚为什么有如此多的条条框框和规规矩矩,幼小的心灵里只觉得比较麻烦又带着几分忐忑。直到逐渐长大才知道,那是因为,大年初一是一年的开始,新年新气象,良好的开端是成功的一半,讲究万事大吉,事事能有好兆头,是人们对来年吉祥如意,幸福生活的集中体现和深深期盼。
夜幕降临,绚烂夺目的烟花接二连三地从各家院落腾空而起,飞入云霄,把整个夜空装点得光彩夺目,五彩缤纷,美不胜收。那一幅幅美丽景象总会让我睁大双眼,看得如痴如醉……就这样,我们在热闹的气氛里,在色彩斑斓的夜空下,在悦耳的爆竹声中,熬着寿岁,享受着一年里的最后光景,体味着过年的滋味,直到跨入新年。正如宋代大诗人王安石诗中写道那般:“爆竹声中一岁除,春风送暖入屠苏,千门万户曈曈日,总把新桃换旧符。”
07、春节
![](https://img.haomeiwen.com/i16580235/b6c6ed383d63ca9d.jpg)
辞去旧岁,迎来新年!24点最后一秒倒计时结束,0点开始便是大年初一。
“一天之计在于晨,一年之计在于春”,新年的祝福不能迟到。村里人最乐意此时有童子上门“叫财门”,而毫无疑问,我们男孩子自然而然的承担起这份幸运而又光荣的任务。年龄相仿的邀约在一起,两人一组,挨家挨户,口中高声喊道:“开门开门开财门,财门大大开,一对童子来登门;左手开门金鸡叫,右手开门凤凰哼;门神老爷贴得高又高,银子两大包,门神老爷贴得矮又矮,银子两边摆。开门开门开财门,财门大大开,金银财宝滚进来,只滚进,不滚出。开门开门开财门,一对童子来敲门……”一边金口送吉利,一边敲响乡亲们的大门。
而屋里的主人听到这新年里的第一声“金童赐福”,必然笑逐颜开,喜气洋洋地把我们迎进屋里。进到屋内,按习俗和惯例,主人家总会给“童子们”每人一把糖果、一份红包,那是特别让孩子们开心的。当然,红包当场是不能拆的,不过一般都是来得越早收获越多;数量不一,条件宽裕的人家里面放的会多一点,普通人家放的会少一些;但总是会带着数字“6”,或“6”元,或“16”元,或“26元”……最多的时候也有“66元”的。不管谁家给的,多少是不会在乎的,那是新年浓厚的祝福,花上几个小时,敲完村里所有人家的大门,你衣带内准会有几大袋满满的糖果和红包,满载而归……
清晨6点,在梦里就被一阵阵,“噼里啪啦”,连绵不绝的鞭炮声叫醒,那是人们在迎接新年了。起床一番整理之后,总会习惯性地默默在心里温故回忆一遍父母原先吩咐过的礼仪禁忌,然后小心翼翼地开始互道新春祝福,开口就是吉言,动手就是福气。
道过祝福,就开始早餐。年初一的早餐是甜的,包汤圆,寓意着:新的一年甜甜蜜蜜。不过包的花样别出心裁,有在里面包盐巴的,代表一年到头事事赢;有在里面包硬币的,象征大富大贵;有在里面包大枣的,象征早生贵子;还有在里面包糖果的……做父母的总会把汤圆包得很多,特地在孩子们的碗里多加一些,目的是要让早餐结束,孩子们的碗里还有剩余,让后得一句“吃不完!”的吉利。假如碗里汤圆恰好刚够,吃饱了,又或是吃完了还没吃饱,那是非常忌讳的,因为那将会代表你的家庭新的一年缺吃少穿。只有“吃不完!”三个字上上大吉,象征着丰衣足食,取用不尽。
为此也曾闹出过不少笑话。村里流传最为经典的是:邻居有个三四岁小孩,早餐时分,他的父亲为了得句吉言,让孩子吃不完,于是不停地往小朋友的碗里加汤圆,然后眼巴巴地等待着儿子金口大开……谁知孩子“唏哩哗啦”吃过两碗之后,用手背擦了擦嘴角,拍打着滴溜溜的圆球小肚皮,满脸纯真无邪的笑着来了一句:“不吃了!不吃了!再吃!再吃!我的肚子要炸了……”即便这样,尽管这一天有很多忌讳,但即使孩子们无心犯了错,大人们也是不会责备的,因为开心和睦最重要的,顶多也就是一个温和的眼神或善意的提示。
![](https://img.haomeiwen.com/i16580235/5f4182687c69d3f0.jpg)
早餐过后,令人向往的新春庆祝游玩活动开始了,老年人悠悠然聚到一起,吹牛闲谈、打牌消遣;父母亲则带上子女,到“石洞寺”、“观音阁”、“灵雁山”几大百年古刹寺院里赶庙会,趁着黄道吉日,烧香拜佛,祈求全家一年的好运;青年男女,双双对对相邀一起,或是在那“正觉庵水库”边上,一面欣赏诗情画意的湖光山色,一面表达爱慕、互诉衷肠,又或是执子之手,攀爬登上凤山之巅,居高临下,一览众山小,让一切都来见证双方的海誓山盟,海枯石烂……
年初二一到,便是出嫁的女儿回门,远方的亲戚走亲访友,互相拜年探望的时刻。人逢喜事精神爽,家家喜出望外,个个脸上带着喝彩。亲朋好友,姐妹兄弟,近亲远房,聚到一起,走家串户,联络亲情。人亲骨头香,打断骨头连着筋,虽说平日自顾自,互相往来有点少,关键时刻见真情……像这样的场面随处可见,一直会持续上好几天。
08、感慨
轻风拂过,我才回过神来。望着眼前的一切,心里想着即将到来的春节,脑海里不停思索。现如今人们生活充裕,只要口袋里有足够的钱财,一切年货,不论是吃喝食物,还是应用物品,瞬间就能购买,而且包装精美,做工精细,样式高档。大可不必操心,劳心劳力,伤精费神动手去做。
便捷的交通,我们想去哪里随心所欲,远在天涯近在咫尺。然而令人遗憾的是,我们却变得比以往更加繁忙,疲于生计,登门祝福不知何时起悄悄转变成为一条简简单单的文字短信,或是几分钟的通话,又或是一小段短短的微信视频……而真正到了春节聚会,更多的又是那些不知适可而止的盲目攀比,忽略了的最根本却是曾经风雨同舟,患难与共的人间至善的血肉亲情。
最后,我寻找到了一句答案。现在过年,咋们还缺什么?——什么都不缺!唯独缺了那一丝年味。
冰封
2020年1月23日于凤庆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