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在看一本书,《如果给我三天光明》,看到海伦凯勒的故事,不禁感慨教育的重要性。
还听过一个故事。
有一块顽石,梦想去看大海,于是脱离大山母亲的怀抱,历尽千辛万苦终于梦圆。
教育固然重要,但石头若无心成玉,不愿经历磨砺,美丽特质得不到发现,自愿与尘土为伍,一生终也只能是顽石。
海伦是一块拥有梦想的石头,她自愿经受比别人多千百次的磨砺,最终成为一块闪闪发光的美玉,不只照亮自己,也温润他人。
海伦·凯勒被誉为19世纪的两大奇人之一,另一个是拿破仑,20世纪美国10大偶像之一。作为一个聋哑人,海伦·凯勒做出了我们常人难以做到的非凡成就。她学会6门外语,书写自传书籍,建立起许多慈善机构,为残疾人事业作出了许多贡献。
海伦·凯勒一生虽困难重重,却也幸福无比。她就像行走在玫瑰园中,虽荆棘遍布,却也芳香满径。
上帝关上了她视觉和听觉的窗子,莎莉文小姐却打开了她心灵感知的窗户,透过知识这扇窗,她触摸到我们未曾觉察到的幸福。
现在让我们一起共读,《假如给我三天光明》,让我们跟随着海伦·凯勒的手指,共同触摸她艰辛而又幸福的玫瑰人生。
如果只有三天光明,你会怎么过?1 暴风雨后的彩虹
1880年6月27日, 海伦·凯勒降生在美国的一个小镇。
作为家里的第一个孩子,她享受着全家人所有的关注与疼爱,大家争着为她取名字。
无疑,海伦确是一块璞玉,自小她便非常倔强好奇,6个月大就会向人问好,有一天吐字清晰的喊着要茶。满周岁那天就学会了走路。
看来小海伦还真是骨骼清奇,注定她不是一个平凡的人。
古语云:天将降大任于斯人也,必先苦其心志,劳其筋骨。
上天准备给海伦一个大的使命。
所以,19个月大的时候,正沐浴在阳光普照下的海伦,刚刚经历过三季的美妙,上帝便伸出他冰冷的命运之手,冷漠的关上了小海伦的视觉和听觉之门。从此才刚刚一岁半的小海伦,跌入了冰凉黑暗而又寂寞的世界。
病愈之后,海伦尝试着通过手语与人沟通。但很多时候她并不能得到正确的理解,这时,她就非常急躁,她耍性子,发脾气,又踢又打又闹,直至筋疲力尽。
在外人看来,这是一个多么刁蛮而又任性的孩子!
可是又有谁能了解海伦心中的郁闷与痛苦呢?
家人四处寻访,希望找一个能帮助海伦的人。在海伦7岁时,终于找到一个启蒙老师,这就是莎丽文小姐。
1887年3月13日,这一天是一个重要的日子,莎沙利文小姐来到海伦的身边。从这一天开始,海伦终于走过漫长的白垩纪,迎来了黎明的新生。
7岁之前的日子,海伦的生活如同在茫茫大海上漂泊的小船,急切的寻找海岸,却茫然不知港口的远近。她心中对光明有深切的渴望,莎莉文的小姐就像一束光,照进了海伦冰冷黑暗的世界。
每个人的一生,总会遇到一个贵人。或许是你的老师,或许是你的朋友,或许是你的同事,或许是你的老板,或许是你的对手。
他们帮助你,提携你,激励你,或者敌对你,只要能促进你成长的人,都是你的贵人。
但很多人没有认出自己的贵人,错过了成长,所以,沦为一个凡人。
如果只有三天光明,你会怎么过?2 接受磨砺,蓬勃成长
莎莉文小姐送给海伦一个布娃娃,并在她的手心反复书写“玩具”,聪明的海伦立刻领悟了手指游戏的意义。从此开启了她识字的进程。
但学习并不顺畅。当学习到“水”这个字时,海伦怎么也无法理解“杯子”和“水”的不同。海伦发起了脾气,她摔坏布娃娃,一个人跑到花园里去。
花园里有人正在在汲水,沙利文小姐将海伦的手放到出水口。当清冽的水流过海伦的手背,莎莉文小姐在海伦的另一只手上写“水”这个字。
海伦豁然开朗。
10岁的小海伦,对求知迸发出火一般的热情。她每一天都期待着学习更多的东西。
成功的人之所以成功,总有他超乎常人的地方。他们大多对知识和未知有着狂热的激情。作为路人甲,有多少人是在老师家长的逼迫下学习!
海伦很早就知道她与其他人的交流方式不同,虽然她知道,许多聋哑小朋友,都是通过手语交流,但她却希望自己能够开口讲话。
1890年3月26日,在海伦的强烈要求下,莎莉文小姐带她找到莎拉·弗勒小姐,教她学说话。当10岁的海伦开口说出第一句话,她感觉全身犹如电击般的狂喜。
对于我们,开口讲话,如呼吸一般平常,在海伦,却是天赐一般的恩惠;我们像呼吸一样容易,对海伦,却堪比攀登珠峰一般困难。
她必须将手放在莎莉文小姐的喉部和唇部,通过感知喉部的震动,口型的开合,面部表情的变化,从而揣摩自己的发音,而且还不一定准确。
海伦可以开口讲话,离不开老师的谆谆教诲,更离不开她自己反反复复,一坐就是几个小时的刻苦练习。
没有人的成功是容易的,伟人之所以伟大,正是因为他们做到了大多数人做不到的事情。
如果只有三天光明,你会怎么过?3,写作路上的风波
1892年冬天,12岁的海伦写了一篇《霜王》,送给老师,当作生日礼物。老师很高兴,并把它发表在校刊上。
但这篇文章后来却被说是抄袭的。学校甚至公审海伦,逼问她是否抄袭。
海伦有极强的记忆力,或许是有人曾经给她读过相似的文章,她忘记了。但后来,脑子里的东西太多,她也不知道,那篇文章到底是她听来的,还是自己原创的。
此后很长一段时间,海伦都不敢写作。这件事,在她心上留下了阴影。很多时候,脑子里出现的东西,她都会反复确认,到底是不是自己原创的。
在沙利文小姐的鼓励下,海伦重拾信心,继续创作。
生活中你所遭遇的磨难,打不倒你的,终将使你更加强大。
如果海伦没有走出这段阴影,今天的我们看不到这本优秀的书。
如果只有三天光明,你会怎么过?4 学习是一生的事情,不止进哈佛
在1893年10月之前,13岁的海伦,已经断断续续自学了很多科目。
13岁,同龄的孩子,甚至成人,在做什么?
耍游戏,吃鸡,绝地反击。
这就是人生的区别。
谋不同,所以道不同。
有的人站在了万众瞩目的舞台,有的人暗淡成了旅途中千人一面的路人甲。
海伦有狂热的求知欲,她不放过任何可以学习的机会。客居外地半年,她跟邻居学了6个月的拉丁文。
她还学习法语,德语,希腊语。即便只掌握少量的德语词汇,她也一有机会就用德语交谈。短短几个月,她几乎能听懂德语老师所说的任何话。每学习一门新的语言,她就去看原版书,这大大促进了她新语言学习的进度。
反观我们,一门英语,从幼儿园就开始学,一直到大学毕业,十几年的学习,结果仍然是聋哑英语。
你不能不佩服海伦在语言学习上的天赋与勤奋。
1896年10月,16岁的海伦进入剑桥女子学校学习。
这不过是她踏入哈佛的一个跳板。很早以前,她就决定读哈佛,就读剑桥女校是最近的路
。
莎莉文小姐陪同海伦进入课堂,帮她查生词,读笔记,将老师讲课内容拼写在她的手上。
别人可以听见老师绘声绘色的讲课,她却只能专注莎莉文小姐写在她手上的内容。课余时间,别人在操场上跳跃舞蹈,她却要花费大量的时间,来记忆课堂上的内容,完成作业。
如果只有三天光明,你会怎么过?海伦写到:
虽然每个人对我们都很友善,倾力相助,但只有一个人能够把苦差变为乐事。
这个人就是自己。
一个人,当他对一件事怀有极大的热情时,他将不会感到痛苦。兴趣,是最好的老师。爱迪生不厌其烦地做实验,他成功的寻找到合适的材料做钨丝,才有了灯泡。
海伦对书籍嗜之如命。
她兴致勃勃地阅读德文名著,津津有味地倾听老师的讲解,虽然这一切全凭沙利文小姐的手指转换和她自己手指的触摸,但这丝毫没有减少她的兴趣。
文学上的这些功课,对于博闻强识的海伦来说,虽有些困难,但都不在话下。难的是数学和几何,因为图形她看不到。虽然用软丝做了一些模型,但仍然困难重重。
几何是一种空间感很强的东西,不能只凭想象。对于正常人来说,都是一块硬骨头,而且海伦缺乏相关的书籍和工具,更是难啃。但是再硬的骨头也惧怕饱含希望的种子,海伦很庆幸自己终于将困难全部克服。她如愿进入哈佛。
后来,她应邀给报刊写自传,到各地去演讲,为盲人培训奔走募捐,为盲人建立基金会。她开启了自己的事业,得到贝尔,爱迪生等伟人的友谊,也得到世界人民的敬意。
海伦·凯勒失去了视觉和听觉,但她却从没有失去希望。
她说:
假如给我三天光明。
我要去看每一个善待我,陪伴我的人,去看美丽的大自然,去参观博物馆,去看电影,观戏剧,通过艺术探索人类的灵魂。我要去游览纽约。用我的双眼观察我能看到的一切。
海伦奉劝我们:
要像明天就会失明一样,去观察我们所能看到的一切,像明天会失聪一样,倾听我们周遭的一切声音。最大限度的用好我们的每一个感官,享受大自然赋予给我们的方方面面的快乐和美。
像没有明天那样去生活!
不止是海伦,我们多少人也曾听说过这句话。然而,有几个人活在当下。人人都知道世事无常,知道人都只有短短的几十载,知道意外和明天不一定哪个先来。
但每个人都觉得这些话都只针对别人,而自己好像是长生不老似的,明天之后还会有无数个明天,所以慵懒的浪费掉一个个今天。
海伦却从不活在明天,她抓住每一个当下,过好每一个瞬间。
她勇敢,坚韧,从不放弃,永不服输。
她乐观,自信,自强,从不认为自己弱于正常人。她和耳聪目明的同学们同堂听课,考试,交作业,一样也不落下。
她月下独自划船,旅游,演讲,演出,下棋,编织,写作。
她努力地尝试她想做的任何事情。
生活想看海伦的笑话,她却将自己活成了一个传奇!
这就是这本书的精华。
当今社会生存压力越来越大,很多时候我们会迷失自己,找不到生命的意义。这个时候,建议你看一下,《假如给我三天光明》这本书。
当你迷茫的时候,问一问自己,我有像海伦一样,坚定自己的目标吗?
当你失败的时候,问一问自己,我有像海伦一样,坚定自己的信念吗?
当你想放弃的时候,问一问自己,我有像海伦一样,付出所有的努力吗?
看过海伦的故事,愿你从海伦身上激起勇气,愿你爬出迷茫的泥坑,重新振作精神,迎接明天的太阳!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