粮食有多重要?
万历后期至天启年间中国气候显著变冷,北方风沙壅积日甚,旱灾逐年增多,农业收成锐降。与此同期,中原气温与北方农牧带的降雨量也直抵秦汉以来的最低点。整个明末时期始终伴随着旱灾、寒流、蝗灾、水灾、鼠疫、瘟疫等,此后中原气候持续下降,天下大乱,狼烟蜂起。西北因灾荒而起的流民,给明朝带来了致命一击。崇祯十五年(1642年),陕西总督孙传庭也陷入了无粮无饷的境地,在电影《大明劫》中,在向士绅征粮无果后,孙传庭悲愤的说“天下糜烂,百姓从贼,皆因饥饿,百姓饥饿,皆因无地可耕。得人心者得天下,你们知道什么是人心吗?!人心,就是粮食,就是源源不断的后备兵员!这就是为什么他李自成可以输个十回八回,而我孙传庭,连一回都输不起!”《明史》曾评价:“传庭死,而明亡矣!”
在中国近代史上,区域性的粮食危机时时发生,因生产能力和抗御自然灾害能力的低下,所导致的局部灾荒几乎没有断过。同时由于当时中央政府没有能力及时地调控全国粮食在各省间的分配,所以经常会发生地方性的饥荒。中国社会科学院农村发展所农村政策研究中心主任李成贵说,近代史上,有记载的人相食事件就有170多起。天灾人祸频发的年代“人吃人的社会”,不是一种比喻,“社会”前面那四个字绝不是形容词。
古代王朝的更替大多和粮食有关,可见粮食安全绝对不是一句口号而已。
现在的情况怎么样?今年的中央一号文件,再次突出强调了粮食安全问题,指出“确保粮食安全始终是治国理政的头等大事”。
新中国成立以来,特别是改革开放以来,粮食产量逐年攀升,粮食产量连续7年稳定在6亿吨以上,谷物自给率超过95%,稻谷和小麦两大口粮完全实现自给。也就是说肯定是不缺吃的了,但是粮食存在结构性短缺问题,优质稻谷和小麦供给不足,玉米存在产需缺口,大豆自给率不足20%。我国每年进口粮食1亿多吨,主要以大豆、粗粮等为主,大米、小麦进口一般分别为200万吨、400万吨,占国内消费总量分别为1%、2%,主要起品种调剂作用。也就是说除了大豆以外,其他的主要农作物我们基本上可以自足。但是今年的情况变了。从国内外环境来看,第一是草地贪夜蛾今年的影响会持续扩大,去年的虫害主要集中在西南等非玉米主产区,但是今年将影响到华北以及东北玉米主产区。我国玉米需求主要为饲用和工业,其中饲料占比最高,参考2018年国家统计局数据饲料占比达50%以上,而饲料占比中又以猪饲料占比最高,达50-60%。说白了,除了玉米种植业,第二个收到影响并且很受伤的就会是生猪养殖业了,猪饲料主要成分就是玉米。据全国农技中心组织专家分析,预计 2020 年草地贪夜蛾重发态势明显,发生区域涉及西南、华南、江南、长江中下游、江淮、黄淮、华北、西北玉米种植区,有迁入东北春玉米主产区的可能,发生区域占玉米种植区面积的80%以上,见虫区域超过 1 亿亩;各地区均有集中危害的可能,南方省份发生代次多、危害重。草地贪夜蛾为害苗期玉米,一般可减产 10%~ 25%,严重为害田块甚至毁种绝收。根据FAO测算数据,2017年该虫害对非洲多国玉米造成的平均减产幅度接近30%;造成2018年印度(入侵第一年)玉米中有3.9%的面积受害,受害田块减产1.2%~9%;造成2019年泰国玉米减产25%~40%,预计中国2020年玉米减产幅度可能达到10%左右甚至以上,届时或将对玉米价格形成向上推动作用。第二是今年极端天气对粮食减产的影响。水旱灾害损失占全部自然灾害损失的70%左右,水利部水旱灾害防御司司长田以堂就发表了一个结论,那就是今年(2020年)有可能发生“大洪水”,要守住水旱灾害防御的底线,保证人民群众的生命安全,这个信息值得注意。第三是新冠疫情带来的连锁反应。根据美国彭博社日前报道称,主要小麦面粉输出国哈萨克斯坦已经禁止出口小麦面粉、红萝卜、糖和马铃薯,越南暂停签署新的大米出口合约,塞尔维亚禁止出口葵花籽油等商品。俄罗斯也表示将每周评估情况,再决定是否实施出口禁令。但是前面讲过,我们目前主要粮食作物已经基本实现自给自足,结构性的问题十分突出,如果因为新冠疫情带来的恐慌行为可能加剧和扩散,带来的全球性粮食价格上涨,我们也难以独善其身。
结论是什么?用同济大学教授程国强的话来说,如果后期世界疫情仍然得不到有效控制,同时缺乏有效的国际粮食安全宏观协调机制,加之部分国家蝗灾影响粮食生产,有可能会恶化全球粮食市场预期,威胁到我国以及发展中国家的粮食安全。种植和养殖将会是今年的机会之一。
作者:六爻930
链接:https://xueqiu.com/1166283774/145788210
来源:雪球
著作权归作者所有。商业转载请联系作者获得授权,非商业转载请注明出处。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