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文网首页人物读书古代文化
战天京,让网红和菜头买了3本,月读7遍的书

战天京,让网红和菜头买了3本,月读7遍的书

作者: a41f816f9174 | 来源:发表于2017-12-22 18:17 被阅读134次

    一日谦言是一档泽谦说书的栏目,

    一期一本书,

    推荐好书,

    扯扯关于书的故事。

    今天和大家推荐一本书,《战天京》

    这本书早两年罗辑思维的罗胖子在节目里介绍过。当时听完就记下了。早早的买来,却是放在书架上一直没看。

    主要是封面上写着七个字——“晚清军政传信录”。

    一是历史类的书籍,写得好不容易。考据严谨,细节用功到位,就容易写成论文。架构自由,直白干脆,又容易写成小说。读正史总在鄙视野史等不得大雅之堂,看人物故事的又读不下去史书里那些文绉绉的迂回曲折。

    这书主题又是晚清,又是军政传信录的,就更不好写了。离得越近的历史越不容易看得清,更何况是晚清这段千疮百孔的历史;书信来往,奏折文书这些传信录,一听就觉得又散又枯燥。可当周末随手拿起这书一翻看,却是不舍得放手了。

    就像著名网络写手和菜头提到这本书的时候说,一开始他看到《战天京》,书的主要内容是以曾国藩和湘军为主线谈晚清军政,作者谭伯牛又是湖南人,就对这本书本能地产生警惕之心。

    近年来,湖湘文化的呼声甚很高,讨论的大多是“为什么我们湖南人那么优秀”一类的问题。但是读着读着,和菜头就入迷了,甚至买了三本《战天京》,已经分别放在床头、沙发、厕所。为的是在任何时候、任何情况下都能抓起一本读起,连绵不断。前前后后两个月时间里,他从头到尾一字不拉地把这书读了全书七遍之多。

    这就是《战天京》这本书的魅力。

    历史书好写,但写的好不容易。黄仁宇的《万历十五年》算是开辟出了一条新路子。从人物的角度出发,将严肃的史实串到一起,既有专业视角,也有极强的可读性与趣味性。可以说,这主要还是作者黄仁宇的功劳。他本身专业底子好,对万历前后的这一段历史,钻的进去。更难能可贵的是进去了以后还能出得来。因此这本《万历十五年》写的深入浅出,好评如潮。类似的例子还有当年明月的《明朝那些事儿》。先是在天涯社区里连载,后来出了实体书,一共七本,读完一本又想看下一本,手不释卷。

    《战天京》呢,则是更进了一步。它里头引用的书本典籍有上百本,引用的例子有上千处。还夹杂了大量的大量书信、章奏,文言文。但读下来并不困难,反而非常流畅。

    这里就不得不提到作者的良苦用心与写作功力了。举个例子来说,全书共分七章,每章的名字分别是:

    1.每逢春风之怒号则寸心欲碎。

    2.祺祥故事。

    3.战天京。

    4.白云可杀不可留。

    5.相期无负平生(上)。

    6.相期无负平生(下)。

    7.曾九暴富传说。

    这里头大部分章节的名字,都富有含义。

    比如,第一章的名字叫做,每逢春风之怒号则寸心欲碎。这句话取自曾国藩给咸丰皇帝的奏折,“每逢春风之怒号则寸心欲碎,见贼帆之上驶,则绕屋彷徨”。意思是,每当听到窗外风呼呼的吹,我的心好像都要碎了。一看到太平军的帆船在江上开过去,就只能绕着屋子来来回回地走,不知如何是好。

    那是咸丰四年,曾国藩率领湘军收复武汉后,沿着长江水路并下,进攻太平军。但是水军冲入鄱阳湖后,被困住出不来。陆军进攻不利,也被太平军困死在江西。曾国藩一个人苦苦支撑,面临着要钱没钱,要人没人的局面。从咸丰五年被困,到先锋七年二月丁忧回老家,这是曾国藩非常愁苦凄凉的两年。

    在描写这些刀光剑影背后的政治角力,人物形象的塑造之外,这书里还对晚清社会,尤其是朝堂和宫里的情形做了描绘。

    比如提到圆明园的时候,谭伯牛聊到了咸丰皇帝的死因。咸丰在30岁这个年纪,中道崩殂,这与圆明园有不小关系。 咸丰办公、生活的大部分时间都在圆明园。他如此喜欢圆明园而不在紫禁城,据说和紫禁城宫中某条制度极有关系。

    宫中有个机构叫敬事房,皇帝与皇后还有妃子的房事都归敬事房太监管理、纪录。如果是皇帝和皇后行房,那简单,敬事房做个记录就好了。而如果和妃子们行房,那就复杂了。

    每天吃完晚饭,太监端上一个大银盘,里面放了几十块绿牌子,每块牌子上都写着一个妃子的姓名。这天,皇帝如果没想法,就摆摆手说去吧;如果有点意思,就挑选出一块,翻过来背面朝上放进盘里。这就是翻牌的来历。

    敬事房太监拿到这个牌子以后,就把相应妃子先全身上下都脱个精光,裹上一条大批风,背到皇帝那儿。皇帝这时候已经在床上躺着了,被子盖到踝关节,脚露在外面。妃子则从暴露在外的“龙爪”也就是皇帝的脚丫子这头,钻进被窝,然后该干啥干啥了。但这个时候太监事儿还没完。皇上和妃子活动但时间稍微久了点儿,敬事房总管就得在外高唱:“是时候了”,皇帝要是装聋作哑就再喊一次。如果喊了3次,照规矩皇帝就不能再拖延,停止一切行动。太监再进房间来,把妃子背出去。

    为什么要从脚丫子那儿钻进去完事了再从那儿钻出去呢?因为臣子、妃子都是不能拿脊梁骨对着皇帝的,得面朝皇帝,来的时候面朝着走过来,走的时候面对着退出去。往后挪步,这叫“却行”。“臣妾”更不能拿光脊梁对着皇帝,所以只能这样“却爬”下床。为啥太监要在屋子外头守着,还要喊是时候了,是时候了。因为这是怕皇上太兴奋,马上中风而死。

    这个制度清朝的顺治皇帝从明朝学来的。精力旺盛的皇帝对这个“制度”肯定不满意,但是祖宗之法又不能随便更动。于是,往往选择在圆明园等不必奉行此一制度的行宫进行规避。 所以,对于咸丰帝大部分时间在圆明园进行工作、生活和学习。

    用罗辑思维的话来说,这是一本硬书,按传统图书的法子出版肯定卖不动,太冷门了。但当你耐着性子去开始慢慢翻看的时候,就发现这书里是别有一番精彩。如果你对历史有兴趣,那更是不容错过。看完之后对整个晚清,也会有一个全新的印象。

    今天的一日谦言就到这里,大家晚安。

    相关文章

      网友评论

        本文标题:战天京,让网红和菜头买了3本,月读7遍的书

        本文链接:https://www.haomeiwen.com/subject/nryxgxtx.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