客人送了一对鸽子给老父补身子,孩子很喜欢它们,每天对着待上很长时间,喂米粒、抚摸羽毛,唱小曲,就像对待朋友一般呵护挚爱着。
当我告知她鸽子很快就会被煲成汤了,孩子伤心得直流泪,并赌气不吃饭来抵抗。
几个长辈都说这孩子不懂事,她愈发歇斯底里地反抗,做瞪眼嘟嘴状来表示她的愤懑。
只有我这个做母亲的人,发现孩子幼小的童心正在被撕碎瓦解。
于是,悄悄地叫她附耳过来,教授了她如何向偏执的外公讨得鸽子的方法。孩子瞬间止住了哭,欣然奔老父处商讨去了。她拿自己积攒的压岁钱换回了这对小家伙,如获至宝般欢欢喜喜地帮它们安置了新家。
诚然,老父是不会真要了孩子的压岁钱,只是对外甥女的想法无奈的笑了笑。
鸽子来家后,孩子每天都早早起来看顾它们,不再赖床了,我们都觉得这是个好事。她总是亲切地唤着它们的小名:咕咕,咕咪。还说知道暗褐色那只是母的,灰绿色那只则是公的,因它脖颈处有灰绿色项圈。
不知道这些知识是哪位先生传授她的,还是说来自孩子自己的想象发挥。
这对鸽子十分灵动讨巧,好似能感应主人的声声召唤,不时的“咕咕咕”来鸣声示好。看着它们轻捷的飞出了笼子,飞上了屋檐,转眼又上了树梢,眨巴着骨碌碌的眼睛,晃荡着小圆脑袋。随手撒一把谷粒在地上,很快就被啄食殆尽。
可惜好景不长,其中的一只叫咕咪的鸽子不日就被碾于车轮之下,另外一只孤独失偶,整日哀叫,声调再不似之前的圆润。没过几天,余下的那只也失去了踪迹。
我们都说它可能被猫或狗扑杀了,但孩子深信它还活着,正躲藏在某个暗角里,等待着被领回家。
在孩子的世界里,仿佛这个世间没有丑恶,只有美好。因为她的纯洁和天真,在小小的内心为自己搭建了一个童话天堂,那里有碧草如茵、麋鹿奔蹿、天鹅畅游,在梦里她常常做客白雪公主和小矮人的木屋。
托尔斯泰曾说:心灵纯洁的人,生活充满甜蜜和喜悦。
世事纷扰,人生无常,永保童真实是不易。钱钟书在六十多岁时,第一次划火柴,并因此骄傲不已,杨绛没有丝毫嘲笑之意,反而和他一起开怀大笑。她小心翼翼的保护他这份独有的“童真”,使他在垂暮之年仍不失赤子之心。
散学一回来,她就两手作号角状不停地呼唤着那只鸽子:咕咕,咕咕…盼着它能听见飞回来。前门屋后都找遍了,始终不见小鸽子的影子。
“妈妈,你说咕咕会回来吗?”孩子用期盼的眼神望着我说。
“呃~我想它会回来找你的。”我不愿打击她幼小的心灵。
第二天,失踪了一整夜的小鸽子果真飞了回来,就停驻在家门前的一块石墩上。孩子欢呼雀跃,小嘴还不停的重复着说:“我就知道咕咕是听到我的呼唤了!”我们都随声附和:“是的,是的…”
孩子急急地抓了一把小米来喂食,生怕它这一夜饿坏了。就这样双手托着下巴蹲在地上瞧着它享受完一顿丰盛的大餐,也不觉得手脚酸麻,就这般乐此不疲。
像是完成了一件梦寐以求的事,她是那样的开心、兴奋,小嘴一直唠叨个没完,总是那句话,我知道咕咕会回来的……
遗憾的是这只鸽子最后还是失去了,无可追寻。看到别人家的鸽子飞到屋檐上立着,孩子总认为就是自家的那只。
她指着对面屋檐上的一对鸽子欢呼着:“妈妈你看,咕咕找到新伙伴了,原来它离开我是去找女朋友了,因为它太孤单了。”
听到孩子这样说,我情难自禁,一阵心酸涌上心头。我们都不忍告知她实情,所有的鸽子都长得差不多,且小心翼翼地守护这份童真,让她相信眼前的美好都不会消逝,会一直存在下去。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