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1
周末去朋友家串门儿,一眼看到茶几上放着朋友的儿子刚画完的一副画。
那幅画线条混乱、运笔用力,画面用色是大量的黑色带了一点红色。如果说这是一个2岁小朋友画的,挺正常,但是朋友的儿子已经6岁了。
于是,我拿着这幅画问他:这是你画的?画的是什么呀?
小男孩指着图上完全无法分辨的图形对我说:我画的是大混战。这边是一辆坦克,这边是另外一辆坦克,他们两方正在进行激烈的交战。这个(红色的)是另外一个队伍的坦克,他打出了一个炮弹,结果绕了一圈儿回来又把自己打死了,这些是他流出来的血。
我说:哦,好激烈啊!那这个里面有你吗?
他说:有我。我就是这个开坦克的人,我被打碎以后就沿着这个滑道掉进了一个洞里。
我问:洞里什么样啊?
他说:好像是恐龙的嘴,里边有牙,而且黑乎乎的。
走之前我悄悄对朋友说:你儿子最近的情绪不太好,你要多注意,多陪陪他,多跟他聊聊。
第二天朋友跟我说,她儿子本来已经分房自己睡了,昨天听了我的话之后,晚上她陪儿子一起睡的。在睡前聊天时,儿子告诉她,班里最近换了一个很严厉的副班老师,对他们要求很多,放学的时候还会跟爸爸妈妈告状。因为朋友最近比较忙,天天晚上加班,都是爸爸去接儿子放学。每每听到老师告状,回家后爸爸就会批评儿子,儿子感到既委屈又生气。那晚两个人聊到夜里12点多才睡觉,但是第二天一早,她儿子的状态特别好,神清气爽的去上学了。
末了她问我:你真神了,你怎么知道我儿子最近状态不好的?
我答:从你儿子的那幅画上。
朋友很惊讶:孩子的画能看出这么多东西吗?快给我讲讲吧!
02
在孩子上学前,用语言表达自己还不是那么完善的时期,父母们都希望能够从孩子的画上看透孩子的心理,其实心理学家也一样。有很多做绘画治疗的咨询师,他们发现有相同情绪问题的孩子,往往在绘画上也会表现出相似的特点。国内外研究儿童绘画心理的人很多,结论也丰富而详细,本文简单提些父母们可以借鉴的点。
第一点是关于运笔,也就是如何绘画、画出的线条、形状等等。
我在以前的文章《孩子画画,你不知道的小秘密》提过儿童绘画发展的年龄特点,进入不同阶段的孩子,绘画方式有明显的不同。
虽然我们反复强调这个年龄的划分没有绝对性,不同的孩子有比较大的个体差异,但是已经到达新的阶段的孩子,又重新退回到较低水平时,是应当引起关注的表现。
比如我朋友家的孩子,他已经达到了图式期的绘画阶段,但是现在又开始了大量的涂鸦,这种反常是需要关注的。
第二点是对于颜色的使用。
在孩子比较小的时候,选择颜色往往是无意识的,这个时候对颜色的分析没有太大的意义,大些的孩子才开始有意识的选择颜色。有研究表明,年幼的儿童比较喜欢暖色系,而年长的儿童则比较喜欢冷色系。这与儿童认知的发展有关系,但是并不绝对。
还有很多学者研究过颜色与情感的关系。比如红色是感情最强烈的颜色,往往表达汹涌澎湃的情感,孩子大都非常喜欢使用红色;黄色往往代表了比较积极明亮的情感;蓝色则与安静甚至消沉有关。这些都并不绝对,但是大量实例显示,过度使用黑色具有消极的意味。黑色表达的是一种否定的消极的情感,就像我朋友孩子的这幅画一样。
需要注意的是,当孩子在重点描绘细节的时候,颜色的选择往往就会退到不那么重要的位置。
第三点是关于构图的大小。
在孩子的画中,人和物的大小都有意义。看孩子的画时我们可以特别关注孩子画的特别突出的、也就是特别大的地方,以及画的特别小的、甚至是隐藏起来的部分。比如很多研究都表明,孩子如果把自己画的特别小,往往表现了一种低自尊或不安全感的状态。因此在跟孩子交流绘画作品时,我们应该重点关注这些内容。
第四个点是关系。
进入图式期的孩子,绘画往往不再是单独的个体,他们会画一些场景,而在这个场景中可以看出人物之间的关系。
比如我家大宝,在小宝出生后的很长一段时间,他在画家庭场景时都没有画过小宝。他的画中有他和妈妈,有他和爸爸,有他和爸爸妈妈一起,唯独没有妹妹。我想即便没有学过儿童绘画心理分析的人,也能够理解这其中表达的含义。
03
其实心理治疗师研究儿童画,大多研究的是问题儿童的绘画特点,在这里就不多做介绍了。但是想到三色幼儿园事件,我觉得应该提一下受到性侵害的儿童的绘画特点。
研究人员发现,遭受性侵害儿童的图画中有一个非常明显的指标,就是强烈的性主题和性形象的表现。学龄前的孩子,在绘画中是不太可能出现与性有关的主题,如果孩子在绘画中有所体现,需要引起父母的重视。
基本内容就是这么多。
早有朋友建议我写分析儿童绘画的文章,但我一直很犹豫。一来我本人在这方面并不专业,在做儿童咨询的时候,绘画常常只是我们建立关系的一个媒介而已,我没有特别深入的去研究它。二来关于儿童绘画心理分析的研究都是基于大量的案例得出的结论。
我一直认为这种统计数字对群体来说很准确,但是对个体而言没有太大意义。就好像得了绝症,医生告诉你一年内死亡的率是80%,这个数字没有错,但是对你而言有什么意义呢?你是不是就肯定活不过一年?或者你不知道这个数字的时候,没那么恐慌,反而活的挺好,而知道以后每天担惊受怕,反而早早就挂了。
我很害怕父母们看完了这些分析后,对号入座去分析孩子的心理,这种相当于贴标签的行为其实是非常可怕的。
但最后我还是决定写,是因为孩子画画是如此常见的行为,儿童画确实也承载了孩子难以表达的很多内容,如果能借此引起父母的关注,多与孩子交流,既增进亲子关系,也有利于孩子的成长。
最后要强调的是,解读儿童画最重要最有效的方法,是关注与倾听。看孩子画画时的状态,听孩子讲述画的内容,这些比画本身更有意义。即便孩子有些情绪问题,绘画与讲述本身就有疏解与释放的效果,更何况父母的关注与倾听,是在任何介质上都具有巨大疗愈能力的。
END
相关阅读: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