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文网首页国学课堂
国学课堂(十六)

国学课堂(十六)

作者: 宁静致远_a3ea | 来源:发表于2021-02-02 21:14 被阅读0次

1.《道德经》第三十章

原文:以道佐人者,不以兵强天下,其事好还。师之所处,荆棘生焉。大军之后,必有凶年。善有果而已,不敢以取强。果而勿矜,果而勿伐,果而勿骄,果而不得已,果而勿强。物壮则老,是谓不道,不道早已。

以道佐仁者,不以兵强天下:真正得到的人在辅佐人主、人君时,他不会过多的强调用武力来增强好胜。一个国家真正的综合国力强大,靠的是得到别人的尊重和认可。除军事外,强调软实力。

其事好还:如果一个国家仗着自己兵力强大去欺负别人,必有报应。

师之所处,荆棘生焉:大军过后,满目荒凉。

大军过后,必有凶年:当真正大的战争结束后,表面上社会稳定下来,可人们心里靠军事厮杀,争强好胜的力量还在,还会引发社会动荡的思维方式,在人们心里还是有遗存的。经过社会文化的教化,一个安居乐业的基本局面才会产生。

善有果而已,不敢以取强:不得以打仗是为了善(正当的利益),一旦取得了战略的目的就可以了。

不敢以取强:打仗绝对不是逞强。

果而勿矜:我们取得了这样的结果,一定不要自大。

果而勿伐:伐,夸耀。不要仗着自己武力强大耀武扬威。

果儿勿骄:自己军事上再强大,绝对不能骄傲。满招损,谦受益。

果而不得已:进行正义的战争,不是我们想打仗。

果而勿强:我们用战争不得已来解决问题时,绝对不是争强好胜。

物壮则老,是谓不道:任何事物它走到顶端的状态一定会走向衰亡,这是规律。

不道早已:不道,那必然是过早的结束自己。

收获:一个懂得道的人,在辅佐君王时不要单纯强调兵力的强大,军事、国力的强大是必须的,但不要耀武扬威。事物的发展一旦到了顶端后,耀武扬威之人一定会走向死亡。

物壮则老,为人处事,做事业不管发展的多好,永远要有谦卑之心,自省。知道自己的弱点,不断成长,使得自己不要达到顶端,永远处在进取状态,生生不息。

2.致良知学习第十六天

志愿:我立志成为一名感恩、慈悲、去私欲、自省、利他、自律,有良知的印证者。

自从心中立下志愿,目标清晰。每做一件小事都会在心中问自己:一件事做过后是否会因自私而给他人带来不必要的麻烦。想的次数多了,在做事前首先会想到要利他,不能因个人利益而损害他人;时刻保持谦卑之心,每改正一个小错误,我的心会往下“沉”一点,越发使自己变得谦卑。哪怕是修改一个标点符号,或者一个错别字。做事的态度更加认真、踏实、坚定。

自律:昨天老公问我:“今天累吗?”

“累”。我回答。

“累就休息一下,别听课了。看你这样我心疼。”

“没事,只有听课学习才会让我找到内心的自己。再说孩子不也是每天学习到深夜吗?我要陪同孩子并肩一起行走在学习的路上,体会他学习的不容易。”

“爱你,加油。”老公的话暖心、感动。

早上我给他送上一个笑脸,附上一段文字:“亲爱的,我能体会到你每次舍不得挂断电话,但由于我要抓紧时间听课,不得不匆匆聊几句就做自己的事,感恩你的理解。”

对老公感恩,不是学习致良知文化我是说不出口的。这就是我因学习带来的改变。

相关文章

  • 国学课堂(十六)

    1.《道德经》第三十章 原文:以道佐人者,不以兵强天下,其事好还。师之所处,荆棘生焉。大军之后,必有凶年。善有果而...

  • 国学课堂(七十六)

    致良知28期正心班线上学习第三十八天 志愿:我立志成为一名感恩、慈悲、去私欲、自省、利他、自律,有良知的印证者 1...

  • 国学课堂(五十六)

    《道德经》第六十七章 原文:天下皆谓我道大,似不肖。夫唯大,故似不消。若肖,久矣其细也夫。我有三宝,持而保之。一曰...

  • 国学课堂(三十六)

    1.《道德经》第五十一章 原文:道生之,德畜之,物形之,势成之。是以万物莫不尊道而贵德。道之尊,德之贵,夫莫之命而...

  • 国学课堂(六十六)

    致良知28期正心班线上学习第二十五天 志愿:我立志成为一名感恩、慈悲、去私欲、自省、利他、自律,有良知的印证者。 ...

  • 国学课堂(四十六)

    1.《道德经》第六十三章 原文:为无为,事无事,味无味。大小、多少,抱怨以德。图难于其易,为大于其细。天下难事必作...

  • 国学课堂(二十六)

    《道德经》第四十一章 原文:上士闻道,勤而行之;中士闻道,若存若亡;下士闻道,大笑之,不笑不足以为道。故建言有之,...

  • 万和宫之国学课堂

    万和宫之国学课堂 国学是中华传统文化的核心与精粹,是中...

  • 广西师范学院暑期“三下乡”丨不一样的国学课堂

    国学始于清末 那时欧美学术进入中国 号为“新学”、“西学”,而与之相区别 就产生了“国学”之名 走进国学课堂 体验...

  • 广西师范学院暑期“三下乡”丨不一样的国学课堂

    国学始于清末 那时欧美学术进入中国 号为“新学”、“西学”,而与之相区别 就产生了“国学”之名 走进国学课堂 体验...

网友评论

    本文标题:国学课堂(十六)

    本文链接:https://www.haomeiwen.com/subject/nslutltx.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