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天忽然碰到一个问题,你的兴趣是什么?嘴巴张着,脑袋飞转就是想不出,这个问题对我无解。兴趣在我的理解上绝不是一时兴起,三分钟热度。兴趣应该是不做会死,能够长期坚持的东西。那么你有兴趣吗?
难以找到兴趣是我们这代人的通病,为什么?因为高考之前,你的最主要任务就是学习课本上的知识,你对于其他不需要太多的了解,分数就是一切。你都还没尝遍世间各种丰富的美好,就哗啦被丢进社会,要求拥有十八班武艺生存下去。你怎么来得及找寻你的兴趣?
结果,到现在我才明白,当年所痛恨和害怕的数学,却是那么的重要,可以变的那么的有趣,应用是那么的广泛。当年段落理解的套路其实现实中没有统一路径,也不存在所谓的标准答案。到现在才来转变思维方式,真的太晚。不要再用“最好的时机就是10年前和现在”这样的话来麻痹自己,晚了就是晚了,只是幸好现在转变比不转变好。
为什么有主见、有想法、有创新能力、主动思考、敢于挑战权威这样的标签很难落在我们的身上。可是未来你的孩子需要什么样的核心竞争力,不正是上面那些吗?
为什么出国留学,国际学校或者私校越来越热,甚至连公立学校都成立了国际班,不就是因为越来越多的家长意识到对于孩子的培养,他们有更高的期待。脱离高考的指挥棒,针对孩子的特点、兴趣和能力做出不一样的选择。当然在这个当中也会碰到一大部分的家长仅仅是随大流,在留学咨询的过程当中就会发现,不仅学生对自己未来要做什么没有太多的主见,连家长也是凑热闹,什么热门读什么,什么好移民读什么。
如果你了解国外的那些入门考试你就会发现,他们的制度需要孩子更早的明白自己的人生方向,也意味着家长需要更早的引导孩子做出选择。比如你在大学想要学习生物工程,那么你高中就要选择数学、生物、化学这样相关的学科进行学习,而其他你可以不做选择。而因为这些都是你的主动选择,所以学习的主观能动性更高,积极性更强。如果你发现你想要学习其他呢,国外的大学也提供了相当大的自由性,你可以自由的选修那些课程,到了大三再来定专业。
当你选择让一个生命诞生,你就背负着一辈子的使命。首先让他学会生存技能,再谈三观建立。每个人的原生家庭对于自己的影响那么深远流长,意识到这件事,为人父母绝对不会轻松。
最近听到《罗辑思维》一期节目讲到美国教育的三个层面。第一层是那些社会底层人士的孩子,他们可能从小生活在治安不良,周围朋友恶习,父母认知水平有限的环境当中。对于他们来说,最好的教育就是严格、统一的管理,让他们远离原有的生活圈,看到更好的世界,从而离开那样的阶层。第二层是中产阶级的孩子,他们家长重视孩子各种能力的培养,但是归根结底需要为社会打造的就是一个好雇佣的孩子。所有参加的各种培训班,各种能力锻炼其实都是成为一名好的雇员所需具备的能力。第三层是社会精英和顶级富豪的那些孩子,他们着重培养孩子的思考能力和创新能力,这些都是围绕成为一名领导者而做的准备。因为他们的各种关系和背景,需要孩子成为一名有真知灼见,能够运筹帷幄的领导者。
我希望好好呵护他各种各样天马行空的想法,早早发现世界的美妙,能够充满好奇和欣喜,敢想敢做有担当,敢爱敢恨有理想。这样的“布局”,一定要趁早。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