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古代有乐队吗?

作者: 给丘吉尔做饭 | 来源:发表于2023-09-04 02:06 被阅读0次

今天听课,提到说“中国古代没有乐队”,当然是在文人以琴棋书画遣怀的语境下说的。

不过就“乐队”本身而言,中国古代是有乐队的,主要是宫廷乐队吧。

《诗经》第一首《周南·关雎》,就有“窈窕淑女,琴瑟友之;窈窕淑女,钟鼓乐之”,就是分声部的乐队形式。

而《小雅·鹿鸣》开篇就是“呦呦鹿鸣,食野之苹。我有嘉宾,鼓瑟吹笙。”丝竹管弦都齐活了。

这种音乐形式,按朱熹的观点,一开始是在宫廷演奏,后来民间宴会也可以用。

《诗经》所收诗歌,目前通行的观点是西周到春秋早期时间段,即公元前11世纪至前6世纪。

到春秋中期,有个著名的成语“滥竽充数”,小学生都知道,这个故事就至少讲了竽的合奏。原文出自《韩非子·内储说上》:“齐宣王使人吹竽,必三百人。南郭处士请为王吹竽,宣王说之,廪食以数百人。宣王死,愍王立。好一一听之,处士逃。”

齐宣王这个人很好玩,他以一己之力贡献了好多成语,除“滥竽充数”外,还有“匹夫之勇”、“寡人之疾”、“安步当车”、“顾左右而言他”、“君子远庖厨”、“缘木求鱼”等等,还把个丑得新鲜但是有智慧的女人钟无艳立为王后,这个故事被香港人翻拍得相当地有喜感。他执政有方,在位期间国力迅速上升,尤其是狠抓文化,在他治下,稷下学宫之学臻于极盛,所以好大喜功要搞三百人大合奏也很像他干的事。他的卒年是前301年。可惜那种热闹场景,没有资料保存下来。

汉墓出土有伎乐俑,一般是吹拉弹唱的小乐队。

敦煌壁画则表现了近百人的大编制乐队,歌舞同台,中间有胡旋舞者,后面的金石丝竹,班次历历分明。

唐朝“秦王破阵乐”、“霓裳羽衣舞”等等,都是大型歌舞表演,有大型乐队伴奏。从唐开始,已经有乐谱留存,虽然记谱方式还不完备,但至少有了解译的基础。

近来好几部反映大唐盛世的电影都表现了唐朝的乐队歌舞,旋律做了很多现代化处理,但唐太宗打得一手好鼓,唐玄宗谱得一手好曲,这都是有历史记载的。【点击可阅读:音乐笔记|鼓及其他】

前两年碰到几个决心恢复中国古乐的年轻人,要用复原的古乐器演奏古乐谱,他们能恢复的时间上限,也就是唐朝。

虽没有音像资料留存,但看现在乡间婚丧嫁娶的响器班,还是能窥见一点遗绪。还看到有些地方的县志上则明确记载有何时与佛教一起传入。

佛教传入中国始于汉朝,敦煌最早开窟也是自东汉起嘛。但要说“合奏”一事,都与佛教传入有关,那个好热闹的齐宣王恐怕不答应,在他之前的孔子也要有意见,毕竟“我有嘉宾,鼓瑟吹笙”的大型乐团,“琴瑟在侧,莫不静好”的室内音乐,都是他老人家一字一句记录下来的。

而文人的琴箫遣兴,则是儒家修身的范畴了。

当然,这是另一个话题。

相关文章

网友评论

    本文标题:中国古代有乐队吗?

    本文链接:https://www.haomeiwen.com/subject/nspfvdtx.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