再荒芜的沙漠里也有奇迹般的绿洲,所以再萧条的经济前景下也有峥嵘日上的市场存在,而共享经济当属其中的佼佼者,互联网+创新的双热点噱头,让无数资本纷纷涌入,挥金如土般的铺占市场,群雄争霸的局面着实让身处其中的吃瓜群众体验了一把精彩的商业竞争大戏,据不完全统计,目前行业内公司已经有17家之多,但摩拜、OfO、小鸣和优拜等几家先入者已初显行业霸主地位,对后入者形成了一定的进入壁垒,但不可否认的是行业正在迎来爆发式增长阶段。
但在快速发展的同时,也让我们看到了行业的问题,作为以‘互联网+’模式解决出行问题的共享单车可以说与‘嘀嘀出行’网约车有着不分伯仲的社会价值,在倡导绿色出行的社会价值导向下,商业化共享单车的出现如同填补了社会公共交通的一块短板,这因此获得了监管层面给予的较大自由空间,又因为其巨大的市场利益份额,这使得各路企业疯狂涌入野蛮扩张,于是出现了当前给城市交通、停车秩序带来的负面影响,更有甚者就是成都一则新闻报道的集中烧毁十几辆共享单车。
细看这些出现的问题,还是要从商业共享单车的起源分析,在摩拜、OfO、小鸣和优拜等共享单车出现前很多城市都有政府主导的最后一公里公共自行车租赁系统,不过政府主导的公共自行车系统都是有桩系统,也就是取用和归还都必须到固定的租赁存取点,因为都是选址规划因此不会对公共交通和停车秩序造成影响,但实施下来相信很多人都认为是个鸡肋产品。
有桩共享自行车之所以成为鸡肋是因为它所解决的最后一公里出行是不完整的,举例来说一个乘坐公共交通的普通公司职员,下班后出了写字楼要走一小段路到达公共自行车的存取点取车,然后在到达要乘坐的公交车站点或者地铁站入口附近时需要再找到存取点还车,然后再走一小段路到达要乘坐的公共交通工具,在出站后还要重复以上过程,走两小段路才能站在自家的单元楼门口,我们可以概括说这是最后一百米的遗憾,商业共享单车可以说就是利用互联网的创新模式抓住了这最后一百米的突破口而实现了异军突起。
问题的根源似乎已经找到,在解决最后一公里出行上,不管是那种共享单车模式都是与广大的使用者有着同心相向的一致,公共利益和个人利益是善良的和谐,然而一公里之后还有最后的一百米,公共利益的秩序要求与个人利益的自由随意显然出现了不一致的对抗,政府主导的有桩公共自行车系统显然是站在了公共利益优先的一面,而商业主导的无桩共享单车显然因利益的驱动而纵容了个人自由任意的行为,虽然我们可以从很多共享单车的使用协议上写着使用者须将单车停放在不影响他人及公共规划的位置并有序停放,然而在客户至上的商业模式下是没有办法强制用户如此执行的,目前行业内的问题多源于此。
让共享单车成功的最后一百米也不总是给共享单车公司带来客户和收益,个别极端的利己主义者将小区门口到单元门口这一百米也纳入共享单车的使用范围,这就造成了公车私用,共享率下降等运营问题,在激烈的市场竞争时期显然不能通过规则惩罚来杜绝用户的行为,笔者认为聪明的运营应该是通过一定形式的奖励让优秀的用户来对抗这些恶意的共享单车使用者,如用户一旦在小区内发现共享单车,定位上传并将单车骑行到公共区域停放就给予一定的奖励,或许会收到不错的运营效果。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