沿着西南丝绸古道,翻过巍峨的高黎贡山,走进腾冲和顺。就像走进了一座文 化迷宫。在古老的火山台地之上,成千幢特色民居依山傍水而座,栉比鳞次,举手投足之间便可触摸到斑驳的岁月和丰厚的文化气息。无论是谁都会由衷地慨叹——在这极边之地方,居然藏匿着一个如此辉煌的村落,这简直就是一个奇迹。
远山茫苍苍,近水河悠扬,万家坡坨下,绝胜小苏杭。”民 国元老李根源先生在诗中描绘的就是极边古镇——云南腾冲和顺。
和顺是一座历史悠久始建于明朝的古镇,当地汉族大多是明初到云南从事军 屯和民屯的四川人、江南人和中原人的后代。这些人深受儒家思想的影响,有的文化素质较高,虽为生活所迫,背景离乡,但和顺的村落风貌、民居建筑、民间工艺,浸润和保存了中原文化精髓,同时,它又是一个"外向型"的社会,游子们吸收了外国 文化的精髓,与传统本地文化交流整合,创造出了有着和顺特色的地域文化。
和顺古镇与其它古镇的不同之处就是清幽,自然,原生态,商业味淡。这里风景如画,山水秀美,古香古色,别致悠闲,

和顺古镇是一个有故事的地方,它的最大特点就是原真地保存了完整的历史 建筑风貌。同时也是有着自然环境优越,历史文化悠久,地貌特征明显,人文精神至上,建筑风格惊叹的优势,这里的人们深受儒家思想的影响,遵循传统,崇尚知识,注重读书,传承着 古老的中原汉文化,西南少数民族文化及异国文化的精髓,并将其融合,才形成了今天这样一个具有和顺特色的地域文化,或许,这就是和顺的魅力所在。
中天寺位于和顺西南后山麓下,四面青山环抱、绿树成荫。始建于明崇祯八年(1635年)由乡人朝海张公 鼎建前殿,合乡继后殿。康熙乙末(1715年)建皇阁延至乾隆丙申(1775年),由于地震房屋倒塌,众议兴修,乡中捐银及住持僧亲往缅甸各埠化来大部资金,各处得以修复,随之建两厢及天 门佛殿暖阁阶梯石栏及附属设施一一竣工,直至二十世纪三十年代又建三皇殿、四十年 代乡人筹备欲建三清殿,因腾冲沦 陷而终止。

中天寺:中天寺是腾冲著名的寺庙之一,始建于明代崇祯八年(公元1635年),清代扩建修葺,“文 ”时拆毁数殿,仅存花园、厢楼二处。乡人按其旧置重新修复,现已较具规模,香火旺盛。“中天寺”匾额系原中国佛 教协会会长赵 朴初所书。

中天寺不仅是地方的名胜古迹佛教活动场所还是地方启 蒙育才的地方。嘉庆年间,和顺举人寸式玉在这里开办"中天书院"不仅培养本乡子弟还兼收外地学子,清代腾越进士清水乡镇夷关江胪就出其门下。李根 源先生有诗道"古寺中天寺,德山作道山;广栽桃与李,花开镇夷关"清道光年间举人尹艺在中天寺设帐育人,曾有诗《中天寺既景》"空山人迹乱,开径亦悠然。雪窦初禅地,风光小署天。夜凉莲欲卧,午热柳初眠。莫问升沉事,还须学守元"《中天寺晚坐》"未解华严说,招提日照中。月明深院静,钟罢晚天空。此味初禅境,谁家一笛风?悠然心目远,尘市隔蒙蒙"。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