温尼科特与弗洛伊德在本我的认识上有不同观点,他认为可以让你的本能喷涌而出,发扬个性的生命力,而弗洛伊德主张本我应该由超我控制、驯服。如果把本我理解为大脑中负责本能应激反应的部分,我们就很容易得出结论,应激脑并非一无是处,在与大脑的其它部分协作之后,也能够执行良性的应激反应。另外,温尼科特主张让给提供抱持性环境,当孩子表现好的时候给予认可,当孩子受到挫折的时候提供支持。
抱持性环境利于成功。如果父母给予孩子良好的行为鼓励和支持,孩子会更加乐于做这个行为,比如孩子试着自己打扫卫生、整理家务,大人给予的表扬是很好的激励。另外,孩子在探索世界时也会受挫,父母这个时候如果给予过多批评,可能会加重孩子的心理阴影,之后孩子在遇到挫折时就会主动回避、畏缩不前,但如果父母给予的是包容和支持,说不定孩子会再次尝试。如此一来,孩子的表现会越来越好。值得注意的是,这种宽容也应该具有一定的边界性,给予过度,可能会造成溺爱。
创造抱持性环境。某种角度来说,社会对于个体的失败比较缺乏包容特性的,当然这也不是抱怨的理由,不管外界环境如何,我们自己都有选择权。而且我们还可以去主动创造一个这样的环境,也就是主动选择人际关系。多选择一些,懂得包容、理解、鼓励的人做朋友,他们能包容你的受挫,共勉向前。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