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文网首页每天写1000字每周500字想法
从“他”与“她”的使用,看文化修养|简单的未必是真懂

从“他”与“她”的使用,看文化修养|简单的未必是真懂

作者: 我只想静静地思考 | 来源:发表于2019-02-21 09:44 被阅读5次

近日,我看到关于陈果的视频内容的文章,叫做《朋友是无用的》,里面用到了“ta”这个词语,确切地说,是拼音。

从“他”与“她”的使用,看文化修养|简单的未必是真懂

这一点引起了我的警觉。

关于“他,她”的使用其实很简单。

男人就说“他”,女人就说“她”,再常识不过了。

但是,当我们不确定所说的那个人的性别的时候,这个字该如何来使用呢?

就像陈果在视频里说到的:我们之所以要交朋友,并不是为了利用ta。不是为了在需要安慰的时候,让ta来安慰一下。

朋友,是不带有性别的词语,但是朋友终归是有男有女。表达的时候,不能总是朋友朋友朋友,为了缓和,为了语感,为了节奏起伏,就要换成另一个词语。

事实情况是,正确的官方的用法,“ta”应该写成“他”。

因为,“他”,有双层语意,专指男人,也指人,而“她”,只能专指女人。

女子也是人嘛,人旁的“他”,自然包含了女人。所以,在很多场合,男女不辨的时候,就用“他”。

比如,上面关于朋友的那个ta,该用“他”,再比如,一群人中有男有女,那么该用“他们”。

字典里说:当一个群体有男有女,只能用“他们”,不能用“她们”或“他(她)们”。

2那么古代是如何的呢?

有一个问题,是这样的:《红楼梦》里为何没有“她”字?

不光是红楼梦里没有“她”,在五四新文学运动前的书籍里都没有“她”。

“她”是现代汉语里常用的一个人称代词,专指第三者的女性。我国古代没有这个字,只是到了19世纪20年代才出现了它。

一个考题

在古文里,作宾语的第三人称用“之”字表示。后来白话文兴起,用“他”字做第三人称代词,可以代男性,也可以代女性及一切事物。

“五四运动”前后,有的文学作品也用“伊”字来指女性,如鲁迅时期作品中就是如此。1918年,我国新文化运动初期重要作家、著名诗人和语言学家刘半农在北大任教时,第一个提出用“她”指代第三人称女性。一时轰动全国。“她”字一出现,就遭到封建保守势力的攻击和反对,但却很快得到人民的承认、称赞,并被广为使用,各种字典也都收录了这个字,此事在当时文化界成为轰动一时的新闻。

刘半农创造了“她”字,结束了以往书面语言中第三人称的混乱现象,从而纯洁、丰富了祖国的语言文字。鲁迅高度评价刘半农的创造精神,说“她”字的创造是打一次“大仗”。

可以说,“她”,代表了女性的权力,自由与自主。

不过还是男人创造的这个字。

3)英语体系中是如何的使用“他”“她”的呢?

当上文提到的人的性别不明时,一般用 he / him 来指代。如:

Whoever told you that, he was lying. 无论谁对你那样说,他都在说谎。

这就有点说不过去了,在中国,“他”字可以解释为“人字旁”,女人也是人,问题是,英语体系中,这样说就说不过去了。

语言作为社会的一面镜子和一种社交工具,它的使用不可避免反映了人们的社会观念和社会风俗。丹麦语言学家Jesperson早在1923年出版的《语言与结构》一书中就指出:“英语是他所熟悉的所有语言中最男性化的语言”。

就是强调一种“男尊女卑”。

随便举一个例子:

在英语语法中虽未规定“男先女后”,但几千年来的语言习惯形成“男先女后”的潜意识。如 “fatherandmother”,“husbandandwife”,“boysandgirls”,“manandwoman”,“heandshe”,“kingandqueen”等。如不这样就会被人称为缺乏常识,但也有例外“ladies and gentlemen”这是在某些社交场合中使用的固定词序,但它并不代表着妇女地位的提高。古时候,达官显贵门相聚总有夫人陪同,但夫人仍被视为柔弱之辈,进门出门时男士总是让她们先走,从而出现了“lady first”,后来进而在祝酒词或演说时使用。“Ladiesandgentlemen”显然不过是社交辞令。事实上人们包括女性自己一接触到实质性的问题,便把男人摆在前面,让其占据主导地位。

3关于“ta,他/她,他(她)”的使用。

在正常情况下,是不允许上面的几种用法的,在比较自由的网络上,有些人,敏锐地地注意到男女不辨,男女无法分割的问题,同时,他们也发自肺腑地认为,“他”过于庞大了,无论别人如何解释,他还是不能真心接受,至少在第一印象上,总感觉“他”指男性,而忽略女性群体,从而,很贴心地创造出这些更平等的词汇“ta”“他/她”“他(她)”。

从“他”与“她”的使用,看文化修养|简单的未必是真懂

但是,无法回避的一个问题是,“他(她)”“他/她”,终究还是逃脱不了前与后的问题,谁是主谁是次的问题,所以,只是矛盾弱化了,而“ta”,似乎就更加合理了。

问题是,到了生活中呢?

我记得小时候有一件事我记得特别清楚,就是每一次走亲戚,拜年的时候,爸爸教我们要先给男方拜年,比如,到了爷爷家里,要先给爷爷拜,然后才是奶奶。

小时候家长怎么说,我就怎么做,也从来不会思考背后的这种文化原因。总觉得,大人是对的。

当我懂得独立思考以后,发现不过是在维护一种男尊女卑秩序罢了。反而觉得小孩子,不懂事的时候,见谁就给谁磕来的心安,女方从屋里先迎出来了,就先给女方磕了,男方先迎出来了,就先给男方磕了。

现在是,看见女方,比如奶奶吧,先问“我爷爷呢?”,然后爷爷从里屋出来了,先给爷爷磕头,再给奶奶磕头。如果爷爷出去了,问清楚暂时不在,再说“给奶奶拜年”,磕头;反之,如果是爷爷出来了,那就直接磕了,磕完再问,“奶奶呢?”。

相关文章

  • 从“他”与“她”的使用,看文化修养|简单的未必是真懂

    近日,我看到关于陈果的视频内容的文章,叫做《朋友是无用的》,里面用到了“ta”这个词语,确切地说,是拼音。 这一点...

  • 峰回路转

    事情,未必是自己想象的那样简单;未必是那么一帆风顺;未必是一锤定音;未必是不能改变;未必是他们或是自己要的结果;未...

  • 最不忍这种小说没人看——《打火机与公主裙》(1)

    最不忍这种小说没人看——《打火机与公主裙》,他是她的国王,她是他的不二之臣。 Twentine,量哥出品,必是精品...

  • 女生最在意男生的五种表现

    朋友小A说,他跟女朋友吵架了,原因很简单,女朋友总是抱怨自己不够爱她,不够懂她。 他说:你们女生真复杂,我怎么知道...

  • 修养是一种精神粮食,缺了它,食之无味!

    修养又分人格修养,文化修养,道德修养。今天,我就结合我的生活感悟谈一点简单的感想。 什么是修养?这话要放几年前...

  • 长假:避开人潮 与古人共度充电假期

    与这个世界友好相处 你需要懂点传统文化 当代,谈道德与修养 无不是源于生活所需 来寻求一份高效的处世良方 在人格的...

  • 文化与修养

    有了互联网,世界变得更贴近。粉丝与明星的互动,读者与作家的互动,一切仿佛在弹指之间。一只手指在手机或电脑上书写或点...

  • 文化与修养

    这确实是一篇好文章,百读不厌 文化根植于修养 关于什么是文化,我最最欣赏的回答,是作家梁晓声的四...

  • 浮光掠影——抱了一抱,2000块钱没了

    (原创文章,用经历触摸生活) 大千世界,无奇不有! 嘴里说的未必是真,眼里看的未必是真,道听途说的也许为真,八卦的...

  • 谁是谁的轮回

    82岁的他娶了28岁的她,凭世人如何议论,日子总是两个人自己过的,关上门,谁也不知晓幸与不幸。 未必是君生我未生,...

网友评论

    本文标题:从“他”与“她”的使用,看文化修养|简单的未必是真懂

    本文链接:https://www.haomeiwen.com/subject/ntglyqtx.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