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文网首页我们爱成长
"爹"字的文化透视

"爹"字的文化透视

作者: 甘肃__王兴邦 | 来源:发表于2018-08-07 01:14 被阅读81次
    "爹"字的文化透视

    01

    今天语文课"时事点评"栏目,由吴夫强展示"乱喊消费者`爹`"的材料,让大家阅读思考后,进行课堂交流。材料如下:

    日前,一款标有“不排队、不等餐”的APP截图在网络热传。其点餐界面显示字样:“爹请稍候,订单号0023已成功提交,餐厅正在为爹备餐……请爹返回服务窗取餐。”“爹太棒了!本次用餐步行285步……替地球麻麻感谢爹选择低碳环保的用餐方式……”。

    视顾客为上帝,以顾客为父母,是对消费者权益的尊重。但剑走偏锋,喊顾客为“爹”,把肉麻当有趣,这样恶俗的营销方式,我也是醉了。

    观看幻灯片后,他让大家思考片刻,然后发表观点。

    "爹"字的文化透视

    02

    曹锋同学的点评:

    快餐行业竞争激烈,凭借优势占领市场,但为盈利不择手段,用低俗的销售方式,满足买方虚荣心,并非长久之计。

    这种带有媚俗,甚至哗众取宠的营销文化,古而有之。《水浒传》中,店小二称呼顾客为“爷”,还有“几位爷,请上坐”的句子。人们对他人“充小辈”,有其特殊目的,或者是推销商品,或者是求人办事。汉语言博大精深,微言大义,降低身份,抬高别人,不失为礼仪文化,也算非物质文化,是一种遗产和国粹了。但凡事都要与时俱进,现代社会文明程度高了,公众认知高了,人们交往,不是台上演小品,忽地冒出个"爹"或"爷"来,就有些过分自轻自贱,别人也不好接受,或许还有点讽刺味儿呢!

    王泽同学的点评:

    把顾客叫"爹",应该受到别人的鄙视。从消费者群体讲,叫外卖的消费者多是年轻人,没有经历过当父母的辛苦,多花三五元钱,一味赶潮流,满足了虚荣心,养成了惰性。缺乏的不仅是理性的生活方式,还有做人修养和勤俭的传统。从商家的角度讲,为了赚取利益,一味地肉麻顾客,忽视伦理道德,也有违诚信经商的初衷!

    不论是消费者,还是商家,此行为都不可取。消费者应理性消费,商家应有正确盈利观,营造和谐互惠的消费市场,才是正经的事儿。

    "爹"字的文化透视

    03

    吴夫强同学的总结:

    对顾客"爹"的称谓,古已有之, 称谓各异, 通俗了点,有点下三滥! 君子爱财取之有道,商道酬诚,都是经商的原则。商人不能没有骨头, 骨头往往和诚信是连体的, 没有诚信当然没有了骨头。乞讨是本能, 做"儿子"也应该堂堂正正 ,不然“衣食父母”厌恶这样没有骨头的......

    我的点评:

    材料描述的是一种商业行为,却道出了一种交际文化。古代称“爷”有特殊的时代背景,现在社会文明程度高了,再“充小辈”就有些低贱,低俗了,这和“我是你爸”“我是你爷”的 “占大辈”一样,都是一种陋习,应当彻底摒弃。

    说到做生意,商家称呼顾客为“爷”,稍有些理智的人都会觉得不舒服,何况叫外卖的多是年轻人呢?

    网购的时候,客服一个“亲”字,倒给人亲切自然的感觉。互相的称呼叫亲,就是把对方当朋友,多了一份亲切感,构建了一种以血缘为纽带的家族成员关系网。比如,周笔畅忠实歌迷对自己的称呼:笔~,~们。随时淘宝的发着,很多卖家也亲切的称买家为“亲”,是卖家对卖家尊敬、热情、友好的称呼。

    网络文化"亲",始于80后和90后们对“亲爱的”的简称,后来广泛被淘宝卖家引用,可以理解为“亲爱的”“亲爱的顾客”之类,这样称呼不会很腻,又不乏俏皮的意味,而且说起来没有生疏感。

    教研组长老周,在微信圈里说"亲们,赶快把征文传一下",没有领导的架子,好像和你商量个事,好像提醒你别把这事忘了,感觉到很亲切很自然。

    "爹"字的文化透视

    04

    从“爹”,到“爷”,再到“亲”,是商业社会的衍生语,是社会发展的文化心态,都是很自然而然的称谓,公众还是要理性地看待,谨慎地使用。

    孔子"有教无类",弟子学以致用。《论语》里讲“仁者安仁,知者利仁”,我理解的"知者"就是生意人,在孔子教导下,学生都能用儒家"仁"来获得财富!最典型的是子贡,他凭借诚实守信,用"仁"和"礼"去经商,而且赚了钱,成为孔门十哲之一,子贡应该给后人许多启示。

    曾经的诺贝尔获奖者的共同心声:人类社会要持续向前发展,就要到2500前的孔子那里汲取智慧!

    孔子真伟大!

    "爹"字的文化透视

    相关文章

      网友评论

      本文标题:"爹"字的文化透视

      本文链接:https://www.haomeiwen.com/subject/ntgnvftx.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