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文网首页学习小贴士读书教育
我读《大师们的写作课》

我读《大师们的写作课》

作者: 勃然沧海 | 来源:发表于2017-01-08 22:58 被阅读1021次
    图片|来自网络     文|勃然沧海

    1.

    读这本书,完全是因为彭小六《读这三本书就够了-17年1月书单》这片推文的原因,他推荐的书,我一般都不会有太多的思忖,毫不手软,直接下单。

    周末在家蜗居,这本书就是我的精神宅粮了,果不其然,书中很多观点还是涤荡了我关于写作的一些思考。

    作者舒明月,目测也是个80后,豆瓣大神,以自己切身的体会把写作这件事儿简单的说了个通透,真是冬日里的一把火,烧的暖洋洋的。

    2.

    我读书,就跟我看电视剧一样,受不了那种快进式的读法,可能是有点小强迫的原因吧,生怕因为一个小快进错过了能够掣肘全剧的经典部分,可同时我还有个特点就是读书容易走神,所以为了防止错过,我只好读的比较慢。

    看书先看目录,三大标题非常醒目,在文学世界里看见10万种活色生香、深入解码,寻找大师们的写作密码、为写作开辟每一种可能,以大标题和小目录标题的方式凸显整体,可见作者是一个心思缜密之人。

    3.

    整体上,我大概读到了一些意思。

    第一部分,作者以鲁迅、张爱玲、汪曾祺等大师们的作品为例介绍了千万种神奇的修饰手法,内容较多,所以作者称之为内容篇,通过引人入胜的分析,将很多以前能够让人读睡着的作品介绍活了,哦,原来作者的表达初衷是那样啊,我一边读一边感叹。很多人经常感叹自己写不出东西来,我以为,是缺少了一种生活的情怀罢了,舒明月写文章,给人的感觉就是工匠精神,这种精神完全就是专注,比如开篇就以胡兰成的《禅是一枝花》举例色彩在文章中的作用,大赞该文中的色彩运用令人目眩而神惑,完全可以再造一个世界的感觉嘛,众所周知,这胡作家是个不折不扣的大汉奸,曾经跟大才女张爱玲好了又抛弃了张,被无数人唾骂,他的作品是有读到之处,可因为卖国的大丑,相对拜读的人较少,可作者依然能在他的文章中找到一些亮点,就是对色彩运用的恰到好处,说到胡兰成,那当然就有大才女张爱玲啦,我上大学的时候,选修了一门文学欣赏课,记得老师问我,你认为张爱玲是一个怎样的人,我说,首先是一个才女,其次,是一个孤傲的女人。每次读她的作品,我总能读到一种细腻的冷,作者以她的《沉香屑-第一炉香》里面的一个对象牙红花的描述,表达出写作过程中局部细节与整篇文章之间的映衬,张爱玲说她写字很慢,能够看得出,因为对物的描述,融入了太多折转的精彩,如果不是经常读她作品的人,一般第一遍都感觉晕晕乎乎的。这里,作者更是直言不讳的以莫言、贾平凹这些大家的作品为反例,指出他们作品中某些片段的生硬,更是指出成年莫言对文字的感知不少少年时期那种纯粹,厉害。

    第二部分,作者还是以大师们的写作为例,更多的是剖析大师们的写作技巧,这里的技巧,属于文章本身的那种微观技巧,上来就是一段《史记.刺客列传》里荆轲的一段,指出标点符号的运用对整体文章读感的影响,有些现代人加进去的冗杂句读会使得原本很不错的一篇好文读起来像是跑车被堵在四环上了。还有关于比喻的运用,作者更是不吝笔墨的用了上下两篇文章来讲述,还是以莫言当靶子,指出了《蛙》里面比喻运用的生硬,大赞张爱玲在比喻运用上的匠心独运,生生把动物、植物、人,以及整个世界上原本不相干的东西通过比喻的手法连接在了一起,重要的不是拿什么跟什么能不能比,而是比起来是否自然。这一部分,作者更是提到了内心与写作之间的关系,'‘冷’心肠写不出“热”文章,还以淮南方言甚至英语为例,讲述了方言在文章中妙用,比如淮南方言版西游记里“孤拐”一次的运用,衬托出了猴子皮包骨头的样子,原来在语言的世界里,即使是大家,也会在一些场合运用俗语,关键是会让人眼前一亮,同时又不那么突兀。这一部分,作者还是直接指出电影《黄金时代》以及冯唐的作品,有很大的注水嫌疑,导致的结果就是好端端的一个作品,变得已经彻底改变了作者初衷或者就是粗俗不堪。

    第三部分,作者叫它拓展篇,我理解的这部分内容,更多的是以宏观的角度讲述文学和文字,作者很崇尚广大读者去读一下中国古代文学以及原著的外国文学,能够感到作者对文章的挑剔程度,可以用严苛来形容,比如,在《当下的力量》这本书的阅读中,作者就很力挺台湾作家周家麒的译作,如I have little use for the past...其他的译本是“过去对我来说几乎无用...”而周的译本却是“我很少取用过往...”,从文学气息的角度来看,前者那是远逊色于后者。因为对英语以及古代文学的研究,作者更加力推文学的一些混血现象(作者称作杂交),只要有创意,让人读的有感觉,即使用用也无妨,比如“竹叶响起来,竹林跟着哆嗦了好一阵,笋子才给拔起来”,又比如“son of a rabbit”(兔崽子)这种中式英语(据说已经被美国严肃英语界所接纳)。最后,作者提到了好作品的一个衡量标准,就是“四有”:有趣、有用、有料、有力,寥寥数语,却道出了现在很多人写作的软肋,就是自嗨,有趣呢,就是幽默诙谐,让人读起来感觉好玩,能让人产生快乐的感觉,有用呢,就是我们最通俗的描述“干货”,比如,教你如何写文章,教你如何理财,或者揭露你为什么拖延,等都属于有用的范畴;有料呢,就是不生搬硬造,说白了,就是一些真实的生活经历,越是真实的素材,即使是改名换姓的稍作加工,也会引起读者的兴趣;有力呢,则是以上的一种升华,能够打动人,创造美的技艺,这一步,我理解已经属于从量变到质变了,冰冻三尺非一日之寒。

    4.

    整本书让我感触非常多,最直接的一点就是多读书,积累的力量,有时候多读书比多练习写作更加能够促进写作能力的提升,作者能够用古今中外的例子跟读者分享写作的各种技巧,说明作者本身已经是学贯中外了;第二就是关于写作,更多的是在尊重事实的基础上,融入自己的情感,在此过程中,切记生拉硬造,刻意出来的东西,一定会让读者看出很多古怪,从而影响阅读感;第三就是既然踏上了远方,就得风雨兼程,作者提到了写作在过去,是一个产能过剩的东西,即使是这样,很多优质的作品依然不断产出,现在,有了网络平台,写作的光明春天已经来了,所以既然选择了开始写,就得树立坚定的目标,坚持下去。

    朋友,请相信,坚持下去,你一定行。

    相关文章

      网友评论

      • 07fcbc1f5c97:我去,这作者大批莫言有点不自量力了吧,莫言已经是不注重字面修辞,更在意小说隐喻结构的大家了,层次不同,超出作者理解范围。
        莫言在<檀香刑>里用德国侵略者隐喻马克思主义,用猫腔隐喻中国儒家文化,大概也不是一个豆瓣写手能考虑到的范畴。
      • 一只爱读书的milk:听笔者这么介绍,觉得这是一本好书,值得一读:smile:
        07fcbc1f5c97:看到作者在狂批莫言,感觉作者的水平实在有限,完全不看小说里的隐喻,只注重表面文字是否吸引人,文字固然重要,但不是文学的核心,著名文学作品的核心应该是隐喻。
        比如这个作者在书里引用了一首鲁迅的打油诗作为"语不惊人死不休“的范例,作者应该完全没有考虑描述虽然怪异,但隐喻内容应该是符合逻辑的。
        勃然沧海: @一只爱读书的milk 对٩(๑^o^๑)۶

      本文标题:我读《大师们的写作课》

      本文链接:https://www.haomeiwen.com/subject/nthavttx.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