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天的晨读,同样是我在家里上直播,孩子们在教室跟着冉老师读。不过今天他们可没抢上麦,而我也有了郁闷的一天。
好久好久都没有过这样的情况了,除开第1次上直播。从一开始,状况不断。其实南昌的时候,就有很多个班级抱不上麦。有的是学生没到,有的是网络问题,有的是设备没调试好,甚至还有的不知道是什么原因。所以我们是起意,让清空了麦序再重新抢麦。可是却引来了好几位已经排上麦老师的不满。于是在后面的展示环节,本着让更多的班级参与进来,能够展示的目的,我,邀请一个班级只读一节小诗。可是由于这首诗实在太长,而这样的频繁的更换班级,由于网络的延迟和上下麦的是时间延误,两遍读完时间就已经接近8:00了。最后邀请到的那个班,又因为设备的问题迟迟没能够开始朗诵,最终在我紧赶慢赶之下,还是超时近两分钟。






更让自己无言以对所有孩子和老师们的信任的是,备课时,我们只关注到了几个儿化音的读法,进行了反复的讨论交流,最后确定了最终的读音。可是其中的一个多音字“长”却没能引起重视。也许是因为我一直不觉得这就是一个问题,所以就那么自然而然的说了,当孩子读得和我想象的不一样的时候,还专门进行了纠正。看到评论区大家的讨论,以及后面时老师确定的读音,才惊觉,还是自己备课的功夫不够到家。
虽然直到现在,我还是保留我的想法,并不觉得我的理解就完全不对,但对这种有争议的读音,如果开始就想到了这一点,上课就不会那么言辞凿凿地说了,而是应该提出两个观点,让老师、让孩子们自己去思考,去交流。
不过吃一堑长一智。从这节课中,我,能够深刻反思的是自己对待每一节课的态度,应该慎重,慎重再慎重。而自己在镜头前说的每一句话,做的每一个举动,都将关系着成千上万的孩子,已经造成无数老师孩子心里的波澜,所以更得慎之又慎之。
网友评论